專題制作:王菁美術編輯: 張鑫 記者:關溪涓
誕生共和國工業史上350個第一

    瀋陽鐵西區,是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它于日偽時期建立,1949年後又按計劃經濟管理制度和蘇聯模式重塑,成為國有企業的龐大群落。到新千年前後,大廠依次被拆,舊世界分崩離析。   

    瀋陽的北二馬路始建于1941年,有人説它是鐵西工業歷史的中軸線。

    建國初期在鐵西區的整體規劃上,區域的西南部被規劃為瀋陽市最大的産業工人聚居區—工人村。之所以將工人村建造在這,是因為貫穿其中的北二路周圍是當時工廠的集中區域。 【詳細】

聞名全國的“下崗一條街”

 

    盡管曾經締造了無數的輝煌,但隨著後工業時代的來臨,北二路兩側這些計劃經濟時代的“驕子”仍不免落魄的命運。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的鐵西北二路漸漸冷清下來。減産、虧損、下崗、轉産、被兼並接踵而至,過去上下班時間人潮涌動、車水馬龍的北二馬路一時間滿目蕭條。

    紀錄片《鐵西區》的第一張《工廠》,記錄了那段灰色的時期。“休息室裏,工人們打撲克,説臟話,閒談時預測著廠子倒閉的時間。似乎所有人都是被動的存在。工作已然沒了熱情,只有疲憊,工人們當著錄影機的面,毫無心理障礙地脫下衣服,赤裸裸走向澡堂。新千年來臨,廠領導聚餐,大家説明年廠子就解散啦,然後大家一起唱卡拉OK——‘讓我告訴世界,中國明天進行得怎麼樣……’” 【詳細】

廢墟上重現的生機

    鐵西新區首先對北二路衛工街以東,興華北街以西進行了大面積改造,鐵西新區政府立志將昔日的“虧損一條街”重新打造成黃金大道。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鐵西新區通過財政收購了91戶企業的180萬平方米土地,其中有13戶企業坐落在北二馬路上。就從那時候開始,以北二馬路改造為開端的“中國裝備制造業第一遷”拉開了帷幕。

    過去,瀋陽機床一廠、瀋陽機床三廠、鍋爐總廠、有色冶金總廠、汽車齒輪廠等十幾家超大規模企業的列陣聚集的北二馬路,如今兩側排列的是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北京現代、進口現代、一汽豐田、廣州本田、東風本田、上海通用等上百個汽車品牌,並迅速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汽車貿易産業帶。 【詳細】

時光無法抹去的工業印記

    在鐵西區西南部,東至衛工街,南至十二路,西至重工街,北至南十路的區城,建國初期被規劃為瀋陽市最大産業工人聚居區——工人村。   

    七棟圍城四合院的紅樓,藍色的木格子窗,院中的樹葉稠密,這一切景物將喧囂的城市擋在時間之外,靜謐的有些讓人嫉妒。鐵西區工人村,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光榮、衰落與重生,如今都濃縮在了這座紅色的院落裏。

    上世紀50年代初,東北大批的産業工人走進毀于戰亂的工廠,瀋陽鐵西區就是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拔地而起。1952年9月,瀋陽在鐵西投資1200萬元一口氣蓋了143棟蘇氏風格的院子,這裏成為了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工人居住區,它就像瀋陽的一座城中之城,學校、醫院、幼兒園、市場一應俱全。 【詳細】

“兩館” 珍藏歷史帶動工業文化遊

    從北二路與衛工街交匯處向北100多米,鑄造博物館映入眼簾。院外,先看到的是一墻斑駁,“修舊如舊”的灰色水泥墻在橫豎的紋理中泛出滄桑——這也正是博物館的主題“鐵西滄桑·瀋陽百年工業印記”。   

    據工作人員介紹,鐵西工業文化遊每年接待遊客的數量達十萬人。這裏是鐵西的收藏,也記錄著瀋陽的不朽過往,就像博物館院內的那輛老式火車,盡管它停留在那,但猩紅的車輪在傳動軸的連接下仍然折射著前進的動感。

    工人老大哥的身影已去,鳥兒在這裏駐巢,在鳥聲的鳴叫中,走進瀋陽鑄造廠的翻砂車間,便進入了博物館的核心。 【詳細】

工人村生活館 重現往日家庭生活情景

    曾經的鐵西是堅硬的,有著金屬的光澤和質感,但隨著工業基地振興的浪潮一波波拍打而來,“鐵西區”倣佛矗立在海邊的礁石,成了落後、産能低下和污染的代名詞。當人們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大鐵西”的時候,瀋陽鐵西區卻漸漸完成了歷史使命,逐漸讓位新時代,退出之快讓人猝不及防。在滾滾洪流之中,一座座廠房被推倒,留下的也只是空蕩蕩的軀殼。 

    如今的鐵西工人村,就剩下了一座7棟的工人住宅群,裏面重現了十余個家庭的往日情景,簡樸逼仄的房間裏,擺放著現代人看著都感到陌生的日用品,看著這些普通的陳設,一股溫情的敬意會從心頭涌起。【詳細】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