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東勝集團兩大別墅項目同日亮相。灣語墅和林溪語墅,在勒泰中心開啟了城市展廳。過去16年,東勝集團一直致力於“人居”的探索與實踐。儘管,為人類提供更好的居所,是每一個開發商應該持有的理念,但東勝的堅持與開拓,顯得與眾不同。
今時之別墅,已與過往大有不同。灣語墅和林溪語墅,無論是墅質社區還是真正的別墅區,從設計理念開始,便是理想與現實的融合。在東勝看來,斗轉星移,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別墅又稱別野,是人們居宅之外用來享受生活的第二居所。別墅與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還有很多不同之處,別墅是一種帶有基調的住宅,或是田園、或是富貴、或是現代。它的出現不單單是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還標誌着人們社會生活的成功。
在我國古代就出現了最早的別墅形式的居所,大的有帝王行宮、將相府邸,小的有富商巨賈地主鄉紳的山莊、莊園。
中國最早在《史記•殷本記》中提到“囿”“苑”&。這些均可以看作別墅最早的雛形。在中國傳統的“苑”“囿”中,由於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宮殿,衙署,行宮等都是院落式,而常用的景觀構圖則是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於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文有共同的意境。
古代的高檔居所強調“雖有人作,宛自天開”。因此當時的住宅景觀十分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立意在方寸之內創作藝術之無限,而一步一景也是古代人們講究的小中見大的意境感覺。
除此之外,中國的古代別墅也很看重住宅區的外部環境。《宋書•謝靈運》中提到的“修營別業,傍水依山,盡幽居之美”,説的就是“郊外游玩、休養、園林房層、幽居之美”也是形容當時的高檔住宅外部環境的優美。
別墅一詞來源於法語裏“VILLA”,直譯是“鄉間的小屋”,是指讓那些在巴黎、倫敦住膩了的人們,在自己郊外的領地上換換空氣和生活情調。
追溯歐洲的別墅歷史,則要從從古代君王的行宮,莊園主的農場等説起,比如古希臘時期為眾生們建造的希臘神廟,當時神權的信仰和制度都影響着歐洲的住宅的演變史。
發展到現代,歐洲的設計師們開始從另外一個視角去審視延續幾百年的建築變革,在機械文明發展的時候着眼於更舒適的環境和更人性的設計,拋棄了文藝復興的裝飾藝術和古典的構圖佈置,在平面布局和現代元素中都跳躍了一番。歐洲現代別墅的代表之一,萊特的流水別墅即是打破了傳統的別墅,挑戰前所未有的居所建造,無論從景觀選擇還是後期的景觀設計,處處都彰顯出個自己的獨特個性,這也成為現代別墅的一個特點。
無論古今中西,別墅最基本的特性數千年來從未改變。即別墅滿足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承載着一種生理和心理意識的需要,能夠彰顯自己的成功或逃脫浮華、喧囂、虛偽的氛圍,尋找一種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在別墅區中,人們除了日常起居生活之外,還會進行大量的社交活動。如高爾夫主題的別墅區,通常都會有一個場地較大的高爾夫球場,當地的住戶可以在高爾夫球道中休閒娛樂,同時進行社交。而以花園為主題的別墅區,通常會有大量的植物配置和碩大的花園,讓居住者在每個獨立的空間中即能滿足個人家庭生活又能跟朋友聚會進行必要的社交活動。
但是普通別墅往往跋山涉水以求些許私密和自然恩賜,同時會失去城市成熟的生活環境,舒適和便利。因此發展到現在的別墅開始傾向於“離塵不離城”,它既擁有天賜的突出自然優勢,也擁有成熟便利的生活環境,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私密性,這也就為鼎富階層生活的舒適度和藝術性尋求到了一種極優的平衡。這類別墅不但擁有豐富自然的生態資源,又離城市中心區不太遠,這樣的別墅越來越具有升值潛力。
探索
Discovery
2003
香榭裏
130000㎡
2008
建設廣場
50000㎡
2009
東勝廣場
400000㎡
2011
紫禦府
1180000㎡
2013
白鹿文化新城
30000畝
2015
灣語墅&林溪語墅
1999
裕華廣場
130000㎡
2005
槐安廣場
200000㎡
2009
唐寧10號
290000㎡
2010
紫晶悅城
3000000㎡
2012
大吾川生態文化産業園
16600畝
2014
邢&龍崗片區
13500畝
Copyright© 2000 - 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房産中心河北頻道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