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詩:深化綠色戰略 瞄準輕資産

作者 王鑫
"綠色"是朗詩的"DNA","不僅為客戶提供綠色的産品,也為他們帶來綠色的服務。"最初的5年,朗詩沒有戰略,"或者説活下來就是戰略"。第二個5年,朗詩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並堅定實施了綠色科技地産差異化發展戰略。
朗詩進化史
回顧朗詩10年來走過的歷程,似乎用倒敘的方式更為直接明了——開篇即現在的朗詩,其扮演的角色已不僅僅是一個開發企業,而更多的立足於産品的研發、技術的創新,"儼然一幅理工男的模樣。"曾有行業人士如此置評。
朗詩方面提供的信息顯示,"2012年,由朗詩集團、德國被動房研究所和德國能源署等單位合作建設的大型被動房項目布魯克破土動工。這一産品通過優異的保溫性能、氣密性及新風機高效的熱回收,使得布魯克冬季無需採暖,夏季在極度炎熱的天氣才需少量使用空調,一年只耗電30度每平米,相比之下普通住宅要耗費100-150度每平米。"
這還僅僅是摘取了彙編資料中的一小部分,不少專業詞彙就已然是聞所未聞。在項目介紹的全文中,更是涉及到了多項技術疊加、多重標準設定、多方面的材料匯總。
不過,所謂的"被動建築"目的很直接,就是盡可能節約能耗,這正是朗詩所一直追求的目標。
據了解,除了上述的"被動建築"外,目前朗詩已研發成功,並落地的創新型産品還有兩個,其一位於意大利小城"帕多瓦",所實踐的産品能夠在滿足室內溫度下級不等於26度、冬季不低於18度的情況下,每年每平方米的建築能耗低於1升燃油。
在"大本營"南京,朗詩也試點了一款戶式化系統集成的新産品,即位於江寧九龍湖板塊的玲瓏嶼項目。據了解,這一産品繼續保持建築的高節能率,但將原來以棟為單位輻射/新風技術系統,改進為一個小型的戶式化系統,能夠分戶開關、實時調節,有效支持用戶的行為節能。
翻篇到了2010年,朗詩開啟了一場"剛需革命",上海、蘇州、南京、杭州、武漢等地,"未來係"産品陸續"上架"。曾有評論指出,如果説現在的朗詩在為未來研發,那麼,當時的朗詩就是在為市場研發。
的確,2008年,由於市場調整及宏觀調控,單一、高端的産品模式受到了市場的嚴峻考驗。為緩解限購限貸的壓力,朗詩開始將産品線延伸到首置即剛需類客群,為其定制了負壓新風、外墻保溫、節能門窗、建築遮陽等簡單實用的綠色技術。
但這,對於早期的朗詩是"萬萬想不到"的,正如上文所言,2010年的朗詩是在為市場研發,而早期的朗詩則是在為高端研發。
2004年,朗詩推出首個節能社區"南京朗詩國際街區",這一産品主要針對高端改善型客戶,它能在能耗低於常規建築的前提下實現"恒溫、恒濕、恒氧",即室溫在20-26℃,相對濕度在30-70%之間,每兩小時將室內空氣完全置換一遍,並有效過濾PM2.5。
相關人士透露,早期朗詩內部存在"技術至上、産品主義"的理念。這在現在看來有些"不接地氣",但正是依託"三恒"産品,朗詩完成了在長三角地區的第一輪布局。
深綠戰略
從2001年12月24日朗詩房地産有限公司成立,到2004年收穫"第一桶金",開啟第一輪布局、第一次産品標準化複製,朗詩走上了綠色之路,這一走就是13個年頭。
在朗詩人心目中,"綠色"是朗詩的立業之本,是朗詩的"DNA","我們不僅為客戶提供綠色的産品,也為他們帶來綠色的服務。"
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認為,最初的5年是創業時期,那時的朗詩沒有戰略,"或者説活下來就是戰略"。第二個5年,朗詩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並堅定實施了綠色科技地産差異化發展戰略。
地産業務從南京到蘇錫常,再到浙江和上海,後來進入武漢和成都,朗詩用了10年的時間,成為全國知名的以綠色科技為特色的房地産企業。
不過,在田明看來,朗詩的企業願景是要成為一家百年綠公司。不僅産品是綠色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公司是綠色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朗詩把綠色科技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不僅綠在有形的産品上,還綠在組織理念裏、思維裏、價值觀裏。
2012年8月29日,集團在上海發布"深綠戰略"。標誌着朗詩將從一傢具有科技特色的房地産公司,轉型為以綠建科技能力為核心,集綠色地産開發、綠色科技服務、綠色養老産業以及綠色金融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綠色集團。
據記者了解,深綠戰略的核心還是綠色,所依託的依然是朗詩綠建科技能力,只不過在原有的基礎上去尋找相關多元化的産業,做一些加法和乘法。比如,做大綠色住宅以及綠色代建;做強綠色技術,做一些輕資産的技術服務;探索綠色養老模式等。
而伴隨着多元化的發展,集團開始由重資産型産業向輕資産型産業方向轉型。根據記者掌握的資料,田明所指的輕資産具體內容涉及三個方面——
第一,加大合作開發的力度,或在自有項目上引入開發商、金融機構等合作夥伴,或參股其他開發商項目,朗詩原則上不再單獨投資項目;
第二,利用朗詩獨特的産品技術特色,大力開展小股操盤業務,既能夠獲得資本投資的收益,又能夠獲得技術服務和管理輸出的收益;
第三,開展代建、定制、技術服務等輕資産業務。其實朗詩在逐步改變自己的盈利模式,以前就是一個重資産盈利模式。現在還會有服務收入,通過輕資産的方式獲得收益。
踐行企業公民責任
這是否意味着朗詩將步入"賣品牌"、"賣技術"、"賣産品"、"賣服務"的時代?目前尚沒有定論,但持續提升品牌價值的動力依然存在。
朗詩高管的普遍共識是,中國房地産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行業將有可能不再增長,市場規模也會逐漸萎縮。下一個十年,行業利潤率更趨於平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在乎內功的比拼:産品創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融資能力、運營效率、客戶服務等等,在産品和經營上有特長的公司才有機會留下來。
在此背景下,品牌的核心價值彰顯無遺,好的品牌的核心價值能讓消費者明確、清晰地識別並記住企業産品的特點,能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開展競爭,進行市場營銷和市場推廣。
要提升和保持價值,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新産品技術的研發。在市場和顧客需求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只有持續不斷地重視新産品技術的研發,持續推出創新型的産品,才能持續滿足顧客的需求。
正是依託這樣的共識,朗詩綠色科技差異化戰略踐行了十年,而朗詩所以能在綠色科技住宅之路上不斷前行,源於其背後大量的研發投入。
據資料顯示,朗詩堅持每年將不低於1個億的資金投入研發,並先後成立了上海朗詩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朗詩歐洲建築技術公司及朗詩長興綠建研發基地,深入研究和探索綠色科技住宅的各項技術,以期保持企業持續的創新力及競爭力。
以此堅守企業的常態化發展,並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2007年,朗詩發起成立了"朗思基金"。這一專項基金的定位是由集團、公司員工、股東、客戶、供應商等自發形成的純民間、純公益的開放性組織,主要做西部地區扶貧助學的項目。
截止到2013年底,"朗思基金"共籌集並資助善款超過3000萬元,援建地震災區兩所希望小學——四川廣元的"朗詩五權希望小學"、青海玉樹的"拉布朗詩希望小學",幫助兩千多名災區學生實現重新上學的夢想。
同時,通過一對一幫扶活動資助50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通過組織鄉村教師資培訓、希望小學學生夏令營等活動提高當地學校教學水平,從教學硬體和軟體上切實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發展。
2014年6月,朗詩集團和董事長田明共同出資發起設立"南京朗詩公益基金會"。承接發起人的理想和實踐,朗詩公益基金會將專注於教育和環保領城,長期開展公益活動,堅持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踐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