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華夏幸福再融資方案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證券時報記者查詢數據發現,自去年8月1日新湖中寶推出再融資預案至今,共有50家房地産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資預案,其中6家獲得證監會核準。這6家公司中,有4家已實施再融資方案,均為中小房企。詳細 >>
國內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讓本就有意“出海”的國內房地産企業,堅定了進行海外投資的決心。僅年初,便有綠地、萬達以及碧桂園三家千億元級銷售規模的房企,分別在英國倫敦和澳大利亞拋出總計約530億元人民幣的海外投資計劃。詳細 >>
"京津冀協同發展"雖然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但在具體規劃尚未落地之際,一些人在今年3月拋出"河北保定將成為政治副中心"概念。這一重磅消息令房地産開發商和炒房客異常興奮,人們不去懷疑它的真實性,不去追問“政治副中心”落在保定市區還是其他縣市。詳細 >>
6月首周的哈爾濱樓市依然延續着5月的寂靜,但從6月7日開始,樓市沉默終被打破,呈集中式爆發狀。隨着紅星凱悅二期和地恒托斯卡納在7日的開盤和加推,哈爾濱樓市逐漸迎來了一波2014年最大的開盤加推潮,各大樓盤在低調蓄水N久之後,爭相開盤。詳細 >>
6月已過半,樓市“年中考”即將來臨,面對年中業績壓力,冰城各大房企積極備戰,為了快速走量,眾樓盤紛紛推出或房價額外折扣,或交X萬抵X萬,或贈送家電等促銷措施,冰城樓市迎來新一波“優惠潮”。詳細 >>
房價下跌已是現實,目前,無論是房地産業內還是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中國房地産進入調整階段基本沒有異議,爭議在於拐點是大是小,房價是否面臨跳水的風險。詳細 >>
北京市住建委6日下午公布了自住房搖號規則後,距離真正的北京第一次自住房搖號也越來越近。自住房項目搖號公告如何發布?何時發布?公證處如何全程監督保證公平……詳細 >>
哈爾濱網上房地産統計數據顯示,23周(2014年6月2日—2014年6月8日)哈爾濱商品房網簽備案1070套,較22周1240套環比下降14%;網簽備案面積11.60萬㎡,較22周12.95萬平米環比下降10.4%。詳細 >>
記者整理公開信息及中原地産研究部數據發現,截至昨日,在已公布銷售數據的20家上市房企裏,雖然5月份銷售數據整體相比4月有微升,但仍有近半數企業錄得銷量下滑。而在土地市場,五月300城土地出讓金同比下調四成,跌落至歷史低位。詳細 >>
據悉,*ST新都於今年4月30日在自有資産核查時發現,名下房産被查封,其召開臨時董事會,向控股股東光耀地産及實際控制人郭耀名發出《知會函》。詳細 >>
東華實業6月18日披露新資産注入方案,公司將向控股股東粵泰集團及其關聯方淮南中峰、廣州新意、城啟集團、廣州建豪、廣州恒發、廣州豪城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房地産業務資産,將顯著提升上市公司的資産規模和盈利水平。詳細 >>
2014年度地産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行榜公布,上市僅半年的港股新秀龍光地産憑藉良好的財務狀況,與毅德國際、中國海外、金地集團、招商地産一起,在財務安全性排名中位列前五。這意味着,龍光地産於國際投資界及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詳細 >>
萬達商業地産日前發布公告稱,萬達商業與控股股東萬達香港在歐洲成立合營公司——萬達歐洲。今後將負責打理歐洲的其他並購事宜,並根據各個項目的特點,成立各自的項目公司,單獨運作。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不排除將海外優質資源進行打包,借助合營公司實現上市的可能。詳細 >>
上市公司“中天城投”近日對再融資方案進行補充説明,稱旗下一個項目假設最終銷售均價在正負15%範圍內變化時,測算項目整體銷售凈利率為10.83%,仍可實現盈利;當項目銷售均價下降32.93%時,項目仍能實現盈虧平衡。詳細 >>
廣州樓市走向近期可謂撲朔迷離,繼紅五月不紅之後,剛剛結束的端午小長假又出現了大盤亞運城大幅降價的情況,降價潮似乎有一觸即發的跡象。詳細 >>
繼“零首付”、“午夜開盤”等促銷手段席捲樓市之後,北京再現“無條件退房”。6月24日,記者從北京房山區某業主論壇上看到,有帖子稱目前該項目可與業主簽訂協議,兩年內降價便可無條件退房。銷售人員證實了這一消息,並&&僅限於在6月30日之前簽約的客戶可簽訂此協議。詳細 >>
6月10日,網傳即日起,瀋陽限購取消,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購多套住宅。瀋陽市政府相關部門對記者回應稱,瀋陽市並未實施所謂的全面取消限購政策。記者通過一些房地産交易業內人士了解到,雖然瀋陽並沒有傳聞中的全面取消限購,但是在限購政策方面的確做了部分微調。詳細 >>
近日,多位購房者反映稱西安金旅城在沒有具備商品房銷售資格的情況下,違規銷售。據了解,該項目由陜旅集團投資開發,在並不具備商品房銷售所需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情況下,已經銷售長達兩年之久。詳細 >>
當武漢樓市處於疲軟期的時候,武漢周邊旅游景區樓盤卻備受市民青睞。近日,記者從羅田某景區獲悉,景區前期規劃300套酒店式公寓,已經賣出了80%。業內人士認為,武漢人購買景區房已成為一種趨勢。而專家建議,樓市有風險,購買需謹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