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 高方圓)日前,2023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會議暨第四屆鎮長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從政策解讀、行業分析、學術研究、基層實踐等方面,全面、系統地解讀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新模式,共同探討社會治理破局新思路。
2023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會議暨第四屆鎮長論壇
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東利作為主道主,參加論壇並發表致辭,他&&,在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過程中,保利發展控股集團從空間的開發,走向了城市的運營,在外延擴張和內涵延伸的過程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始終堅持融入國家戰略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有效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對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論壇上,保利物業董事長吳蘭玉在主題演講環節中,發布了保利物業全域模式2.0升級版——“全域飛輪模式”,帶來了企業在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之下的新思考。
保利物業發布全域飛輪模式
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吳蘭玉説,“要始終堅持融入國家戰略。”她認為,在需求革新和實踐深化的雙重影響下,社會基層治理正從微服務邁進大治理,未來,公共服務不只是放大版的物業服務;公服的終極戰場也絕不會限於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它將是治理的全域,全域的治理。
在大治理時代,基層治理的破題之道和解題之要,一定是加速推進全域化服務進程。 作為公共服務領域的先行者,保利物業從2016年開始從鄉村城鎮起步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全域化,走出了“政府+企業+群眾”三位一體的新模式。
找準城市名片 開創“全域飛輪”新模式
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前提下,保利物業以政策為導向,以公共服務理論為基礎,打造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服務為主體、服務對象積極參與的協同治理新模式——“全域飛輪”。
“全域飛輪”是運用系統動力學原理,從城市名片治理入手,強力推動城市形象力提升,顯著改善城市招商環境、進而全面增強居民幸福指數和外來人才吸引力,之後漸次激活各區域發展熱情與潛能,最終實現全域範圍善治、優居、興業、和美的良好局面,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型服務模式。
吳蘭玉&&:“全域飛輪的運行邏輯,就是通過做對一件事撬動所有事。即聚焦制高點、構建示範區、形成能量場。”每一個城市名片,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言,是經濟活力的縮影,是民生服務的窗口,也都具備着治理要求高、服務對象廣、管理難度大的特點。“全域飛輪”的重點就是找到可以作為“第一推動力”的城市名片。
從擦亮城市名片着手,全域飛輪是理念先行、模式沉澱的帶動,是經驗複製、效果共振的帶動,將成為提效全域治理的有效模式,更是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的最佳發力點。
“一芯四法九場景” 實現從微服務到大治理
為了更好落地全域飛輪,響應國家對城鎮現代化治理提出的“全周期管理”新意識,新要求,保利物業通過三年實踐,迭代升級保利公共服務5G産品,推出一套全流程、全方位、一體化解決方案——“一芯四法九場景”。
在保利全域飛輪“一芯四法”的作用下,以安全、形象、資産三個維度,從生産、生活、生態三個視角,構建美好城市九個關鍵場景,以期實現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基層治理的發展從微服務走向大治理。
保利物業服務廣州塔景區項目
保利物業在管的廣州塔景區,就是典型的全域飛輪範本,從服務廣州塔這張名片到服務輻射一個城區,保利物業在廣州海珠區拓展了包括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廣州市文化旅游局、廣交會展館、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局、海珠區體育館等在內的一批項目,涵蓋城市景區、産業園、行政辦公樓等多元業態,區域在管項目超35個,區域項目密度大幅提升,成功開創了超大型城市全域服務新模式,激活了城市發展新引擎。
物業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保利物業一直都在探索基層治理有效開展的高效路徑,在大物業時代,積極發揮國家隊的力量,承擔在基層治理中的央企責任,為推動行業創新、城市發展、人民美好生活做出長足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