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2023|德州恒豐集團執行理事長付剛:力爭2023年主營業務再增長10%以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23 11:12:12
來源:新華網

起跑2023|德州恒豐集團執行理事長付剛:力爭2023年主營業務再增長10%以上

字體: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全程。新征程上滿懷信心開新局展新貌,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至關重要。

  當前,我們面對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動蕩不安的外部環境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也在加深。然而,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且長期向好,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是面對各種艱難險阻、重大挑戰的底氣。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當春風拂過,便是你綻放的時刻。2023年度,新華網推出融媒體人物採訪欄目“起跑”,通過深入的採訪調研、豐富的融媒形式,就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與房産、家居、建築、建材等行業領袖展開對話,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過程中發出響亮的聲音。

  新華網北京3月23日電(聶靜 鄭磊)“2023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德州恒豐集團以平穩運行為首要目標,對五大重要方面進行部署,把企業做強做大做優。”德州恒豐集團執行理事長付剛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2022年集團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力爭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再增長10%以上。

  作為一傢具有40年深厚歷史傳承的紡織企業,德州恒豐集團主營新型紗線和面料的研發生産、紡織貿易,連續多年主營業務收入穩居全國棉紡織行業前十強,集團內有421項專利通過國家授權,百餘項新産品通過省級新産品鑒定,是中國新型纖維紗線研發、創新、生産的領軍企業之一。

  以創新為抓手 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破除各種隱性壁壘,一視同仁給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間投資信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環境,用真招實策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給民營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指明了發展方向。”付剛希望,未來國家持續優化民企營商環境,&&更多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擴大內需提振消費需求,激發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活力。

  在付剛看來,我國經濟逐漸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發展、新任務,民營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有有利的外部環境,也要苦練內功。

  2023年是德州市“高質量發展重點突破年”。德州恒豐集團以發展、創新為兩大重要抓手,一方面深化集團改革,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者,繼續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持續深化産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進産融互動,促進轉型升級,助推山東新型紡織産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過去的幾年裏,受一些客觀因素影響,恒豐集團經歷了不少困難,但總體穩中有進,進中提質,取得良好成效。”全國人大代表、德州恒豐集團高技能教練王曉菲&&,隨着政策支持效果持續顯現,消費者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紡織行業市場預期和信心有望總體回升。

  王曉菲在關注企業發展的同時,更重視技術人才的技能培訓和薪酬待遇問題。“我要當好新時代技能員工的代言人,充分反映紡織工人的心聲。”她説,通過建立健全紡織工人技能培訓體系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體系,來提升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

  談及今年的戰略部署,付剛介紹到,德州恒豐集團將以平穩運行為首要目標,對集團五大重要方面進行部署。第一,深化內部改革,創新發展動能。穩步推進股權改革,優化組織結構,壓縮非生産性人員,構建更符合當前形勢的企業發展模式;第二,夯實管理基礎。優化組織結構,壓縮非生産性開支;提高産品轉化率,增強産品市場競爭力;開展對標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以此來進一步築牢企業的護城河;第三,統籌各方資源。包括財務管理資源、産學研各方創新要素資源、社會資源等;第四,加快技術改造和數字化提升。持續推進生産信息管理系統升級,實現全流程紡紗生産程數字化應用,與下游客戶實現信息共享,進一步提升企業柔性化生産能力;第五,充分激活集團和理事單位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力求企業發展穩中有進,再創新高,力爭主營業務收入提高10%以上。

  加快傳統産業轉型 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

  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堅定不移推進重大戰略賦能。更大力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位推動綜合示範區建設,嚴格落實“四個區分”“五個減量替代”,強力推進化工、鋼鐵、紡織等行業“一業一策”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專項改造,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構建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

  伴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以及政府部門的系統規劃和推進,付剛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快傳統製造業與科技創新、數字經濟之間的融合,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為德州市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點單位,德州恒豐集團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積極探索實踐,不斷推進財務、營銷、生産、人員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建設,以提升企業管理精細化水平;通過對生産數據採集,從計劃、工藝、質量、設備等各方面建立紡紗生産大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合理並快速排産,減少改紡産生的人工成本、物料成本、下腳成本的浪費,降低設備能耗,提高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率。

  “以恒豐集團的數字化車間為例,通過信息化管理,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是提升了車間産量和實驗室數據統計的準確率,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精細化的運營管理。”王曉菲説。

  資料顯示,德州恒豐集團構建了産業鏈鏈結、各方和諧共贏的研發商業模式,搭建了新型纖維、新特紗線交易基地。截至2022年底,集團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家、省以上級別綠色工廠3家,獲批省級創新研發&&11個、山東省恒豐植物染工業化生産技術研究院,及牽頭成立了山東省新型紗線及面料製造業創新中心。

  科技創新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綠色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在“雙碳”轉型目標下,恒豐集團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工作,以單位産品的能耗為重要的指標,不斷開展攻關活動,以實際行動使單位産品的能耗不斷降低,積極響應綠色低碳的號召。

  恒豐集團以蘭精公司生産的零碳系列纖維為原料,替代部分普通纖維原料;大力推介的植物染纖維紗線系列是綠色低碳典型産品,該産品解決了色牢度低、可紡性差的難題,同時染色過程環保,織物成品健康親膚,不含重金屬和有害化學物質,生産、製造過程環保有機,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一年春作首,萬象始更新。“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始終堅持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利用企業的管理優勢、技術研發優勢以及産品研發優勢,踏踏實實做強主業,持續為消費者的美好生活賦能,為國家、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付剛説。

【糾錯】 【責任編輯:李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