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始終堅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積極探索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擔起交通強國、交通強企、交通富民使命,發揮投建營一體化優勢,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努力當好開路先鋒,為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葛洲壩交投方案,展現葛洲壩交投智慧。
示範先行 涌動強勁綠電
厚植綠色底色,助力低碳發展。交通運輸是節能減排的重要領域,發展綠色低碳交通是交通運輸行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齊魯大地,孔孟故里。冬日的暖陽下,高速公路南側邊坡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向陽而生,滿載綠色能量,點亮萬家燈火。
作為國內交通能源融合項目建設排頭兵,葛洲壩交投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內首例交通能源融合示範項目——山東棗菏高速全路域交能融合示範工程建設正酣。該項目以山東棗菏高速公路為依託,利用服務區、邊坡、收費站、互通區匝道等可利用空地,設置分佈式光伏、風電、儲能等設備,開發沿線風光等新能源資源,構建智能微網系統,為運輸車輛提供綠色清潔能源。項目建成後,將提供充足的“綠電”供應,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約4.1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 11.4萬噸,有效助力綠色低碳交通高質量發展。
棗菏高速全路線交能融合示範項目
項目負責人介紹説,該項目開創式探索利用高速公路向陽側空間,研發邊坡光伏示範技術,挖掘公路清潔能源潛力,科學優化路域光伏發電系統設計,量身定制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推動“源-網-荷-儲”智能優化控制調度,助力智能交通發展。
“作為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運營&&,交投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以打造綠色低碳公路、推動公路智慧運營、促進路衍經濟發展為方向,積極推進交能融合發展。”交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光榮介紹説,“在能耗和排放方面做‘減法’,在科技和效率方面做‘加法’,交通和能源的深度融合發展,必將拓展交通流量的延伸收益,開拓能源建設的廣闊空間,激發巨大的市場活力。”
理念創新 打造低碳服務區
昔日印象中,高速服務區就是“加油、如廁、開水、泡麵”的“歇腳地”,作為公路交通的重要服務節點,它們全年晝夜不停運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目前我國已建成高速公路服務區3300多對,按每對服務區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000噸測算,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30萬噸,建設零碳服務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文件,要求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進“近零碳”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示範建設。
多年來,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融入山東、建設山東、發展山東,先後投資建設了包括巨單高速、棗菏高速、濟泰高速、鄆鄄高速等一大批重點高速公路項目,全面扎根、廣泛參與、積極服務山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局。
社會有需求,央企有行動。打造綠色零碳服務區已成為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綠色名片”。自2020年5月掛牌成立以來,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積極探索實施綠色零碳服務區創新實踐,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階,在探索交通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紮實前行。
“目前,我們在山東省投資建設運營的高速公路共有6條,均在探索‘源網荷儲’‘四網融合’等新能源業務市場開發,今後也將在雲南、廣西等省份啟動更多‘交能融合’項目,為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廖光榮説。
在零碳服務區實踐方面,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依託山東棗菏高速交能融合示範工程,合理謀劃佈置方案,通過合理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利用屋頂光伏、車棚光伏等多個場景,綜合運用“光伏發電+新能源服務”,實現整個服務區工作、生活的相對零碳運行,全面打造服務區用電100%‘綠電’供應和‘電中和’運營。
融通融合 攻克核心技術
實現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踐行雙碳目標,綠色低碳技術尤為重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勢在必行。
謀求交能融合深度發展,就要從“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模式逐步向公路交通等場景進行推廣,逐步攻克源、網、荷、儲等各個環節的技術瓶頸。基於此,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以戰略思維瞄準科技前沿,圍繞綜合交通與能源融合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大力開展交通沿線光伏安全穩定運行技術和多層級一體化“風光儲充換氫”的交能融合系統研究,加快形成公司交能融合技術標準體系。
面向未來,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將深入推進交能融合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循序漸進、先立後破,加快示範項目的部署,圍繞棗菏高速進行技術應用試點和推廣示範項目,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投資風險,積累技術經驗。同時,大力推動開放合作,借助中國能建所擁有的多個産業合作&&,充分發揮能源交通、數字化等方面融合優勢,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