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其中80%的死亡人數來自發展中國家。面對如此嚴峻的慢病形勢,聯合國制定了全球行動計劃,呼籲全球共同抗擊慢性疾病,減少過早死亡率。
面對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來勢洶洶,威脅人類健康,我們每個人該怎麼做?公眾應主動參與,記住並管理好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努力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在開展心腦血管疾病科普教育時,要關注女性等特殊群體,讓更多人了解潛在的健康風險。加強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抓手,能讓人們知曉問題所在,進而做出改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韓雅玲指出,人體內的膽固醇,特別是“壞膽固醇”往往是導致斑塊形成的“兇手”,膽固醇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物質,但在病理的情況下,它會逐漸在血管內膜下方形成斑塊。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Henry Ting教授介紹,患者在運動、爬樓或者情緒過於低落的時候會産生一些症狀,作為醫生來説,應該首先教患者如何識別心肌梗死的相關症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霍勇教授,以及輝瑞中國副總裁、醫學事務負責人谷成明博士做客新華會客廳,與網友暢談“正確認識膽固醇”的話題。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指出,膽固醇的正確認識應科學地走向大眾,“控制血液膽固醇增加,也是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生的重要手段”。
輝瑞中國副總裁、醫學事務負責人谷成明博士&&,輝瑞始終把“攜手共創健康中國”作為在華的使命,致力於“成為中國醫療衞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紹,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壞”膽固醇,不同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指標不同,需專業醫生來判斷。
多數糖尿病病人知道要注意血糖,但不了解膽固醇管理的重要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從三個方面強調該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得了高血壓,如何做好血壓管理?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孫寧玲教授説,高血壓疾病的一個特點是患者在24小時內的血壓是不斷變化的,清晨血壓增高會更多地引起中風和心血管疾病。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孫寧玲教授建議,理想血壓的人要知曉自己的血壓,18歲以上的居民應當每年測一次血壓;正常高值血壓的患者要積極干預危險因素。
如何合理管理血壓?對此,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孫寧玲教授&&,對於確診的高血壓患者,一是要按照醫生囑咐進行生活方式干預,二是要進行合理的藥物治療。
輝瑞首席醫學官Dr.Freda Lewis-Hall、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做客新華會客廳,探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及用藥依從性問題。
依從性對藥效的發揮有着很重要的影響。輝瑞首席醫學官Dr.Freda Lewis-Hall&&,就像是養花,需要定期給花澆水,如果一會澆水太多,一會又不澆了,植物就不能健康生長。
隨着現代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面臨睡眠問題。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玉平教授做客《新華會客廳》健康匯特別節目,來聊一聊睡眠問題。
該如何預防失眠?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玉平教授&&,失眠與焦慮、抑鬱情緒往往相伴而生,既涉及到生理問題,也關係到心理問題。
宣武醫院神經科主任王玉平稱,失眠同時若伴有長時間地情緒不好,或者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並且因此影響到了工作、生活,就要警惕抑鬱焦慮問題。
除了用藥治療失眠以外,還有哪些方法?宣武醫院王玉平教授説,遇到失眠症狀頑固、藥物治療不理想的患者,醫生還會考慮一些更為複雜的治療方案,
近日,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共同做客新華網,深入解讀目前抑鬱症的發病與防治情況,給出防治抑鬱症的科學、規範方式。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我國目前抑鬱症的治療率不到10%。抑鬱症存在“四高四低”的現象:高患病率、高自殺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識別率、低有效率。
近日,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共同做客新華網,就抑鬱症的發病與防治情況與網友進行交流。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防範抑鬱症呢?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在做客新華網時指出,抑鬱症治療周期長,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建議,輕度的抑鬱症可以先接受一些心理治療,進行自我調整,效果不好再接受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