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萬年》:擁抱一個積極、有為的“長壽時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9 17:01:13
來源:參考消息

《人生一萬年》:擁抱一個積極、有為的“長壽時代”

字體:

在全球老齡化進程日益加速的當下,“長壽”這個個人健康領域的議題,逐漸也成為一個國家健康治理水平、科技發展實力與人文關懷深度的重要體現。

10月29日,中國一檔關注百歲長壽老人群體的人物群像紀實節目——《人生一萬年》第二季在“敬老節”當天上線,節目以影像方式走進百歲老人的真實生活,呈現了他們跨越世紀的生命智慧。這些百歲老人們展現出的令人驚嘆的生活狀態,不僅是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詮釋,也折射出當下中國“積極老齡化”的生動實踐。

觀念之變:從“被動養老”到“積極老齡觀”

節目中,老人們不再是沉默的、被動的被贍養者,而是主動的言説者與體驗者。他們“口述人生閃耀時刻”,“分享健康之道”,甚至“進階體驗現代潮流生活”。這種全新敘事,打破了將老年人“悲情化”或“工具化”的刻板印象。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曾在報道中援引專家觀點指出,與刻板印象相反,老年人並不是被動的群體,“他們很活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需要尊重他們的自主權和生活質量的環境。這是一個有利於整個社會的變化,而不僅僅是有利於他們。”

今年4月,一位BBC記者登上一輛開往雲南的“銀發列車”,親眼見證了中國退休老人聚在一起唱卡拉OK、品嘗雞尾酒的場景。德國《焦點》周刊網站不久前在一篇《中國“銀發經濟”的現狀》的報道中,也描繪了中國老年人多姿多彩的健身場景:在北京潮濕的夏夜,69歲的王先生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附近揮動鞭子,抽打一個彩色的陀螺……

這些都彰顯着在“積極老齡觀”理念的推動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着一場從“如何養老”轉向“如何老得好”觀念之變。

從居家環境的無障礙設計,到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設立,再到智慧養老&&的搭建,中國正在構建一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這一體系不僅關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更注重其社會參與、精神文化與生命質量的提升。正如不少城市推出“老年學堂”“時間銀行”等機制,鼓勵老年人繼續學習、互助服務,實現“老有所為”。社區和養老機構廣泛開展的中華通絡操、太極拳、中醫藥健康養生講堂等,不僅是鍛煉身體養生保健的方式,更是老年人社交的載體。“終身成長”“社會參與”已成為新的養老關鍵詞。

健康老齡化: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的融合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曾在一篇《為何“健康壽命”比壽命更重要》的文章中稱,“活着很棒,但要健康的活着。”這一説法也反映出了“長壽時代”的另一個核心命題——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在這一領域,中醫藥的現代化突破正引發國際關注。中國傳統的養生文化與現代健康科學正在融合,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老齡化”路徑。

泰國《曼谷商業報》網站今年4月的一篇報道就提到,中醫藥在抗衰老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中醫氣絡學説精氣神理論為代表的中醫原創理論體系,從整體觀切入,揭示衰老的核心病機和系統干預路徑。

國際健康長壽醫學學會副主席伊芙琳·比肖夫教授也&&,“當前,抗衰老路徑呈現多樣化趨勢,而中醫藥也顯示出其獨特優勢。”例如在氣絡學説精氣神理論的指導下研發的八子補腎膠囊,已通過系列研究證實可通過干預“減少衰老細胞”“維持線粒體穩態”“調節表觀遺傳”“維持幹細胞活力”等生物學層面八大衰老標誌物來延緩衰老並防治衰老相關的疾病,這與西方研究中衰老多機制交互作用的理論形成共振。

《八子補腎膠囊治療早衰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的論文在國際植物醫學領域權威期刊《植物醫學》上發表 

隨着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中醫藥的整體觀、辨證論治的理念和獨特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這類研究和創新實踐,不僅為延緩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標誌着中醫藥正在從“傳統經驗”走向“現代實證”,為全球抗衰老研究和健康老齡化貢獻着“中國方案”。

科技賦能:人工智能、機器人助力養老未來

近年來,在中國,“人工智能+養老”技術創新越來越多,應用場景日益廣泛。不少外媒觀察到,科技創新正深度融入中國養老的各個方面,智能産品已成為許多老年人生活的夥伴。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報道,中國正在迅速將自己定位為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北京的決策者&&正在加大對老年人護理的投資,包括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以應對人口結構的變化。英國《衛報》指出,科技是近年來中國養老照料的一大亮點。技術驅動的養老護理是現有護理保障資源的有益補充。

中國銀發經濟越來越“智慧”。諮詢公司埃森哲在研究報告《2024居家養老&&化生態賦能保險業新機遇》中指出,新一代銀發人群代際特徵明顯,老齡化需求更加多元。因此,如何在滿足老齡群體基本的生存與安全需求之上,更好地幫助其實現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也成為實現“高質量養老”的剛需。俄羅斯《獨立報》認為,中國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在應對老齡化過程中,中國正在形成一條兼具文化傳承、理念制度創新與科技支撐的路徑。而透過《人生一萬年》這部紀錄片的窗口,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生命質量不斷提升、代際共融更加深入、人類智慧持續傳承的“長壽時代”正在到來。

【糾錯】 【責任編輯: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