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張悅)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同時也是一個“低調”、“沉默”的器官,而腎臟病被稱作“隱性的殺手”,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便進展成尿毒症。尿毒症是急慢性腎衰竭的晚期階段,在中國,超過百萬名尿毒症患者需要長期依賴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大連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學協會腎臟內科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病學會分副主任委員、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林洪麗認為,如何儘早篩查、及早干預、妥善管理尿毒症患者群體仍是臨床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9月19日新華網與健帆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愛生命 更愛生活”919尿毒症關愛日公益發布會上,林洪麗在尿毒症診療專題分享中&&,組合式的血液凈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化應用,能夠降低尿毒症併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從治療疾病到賦能患者,幫助尿毒症患者接受治療、回歸社會。
及早干預 重視繼發性、代謝性腎臟疾病
林洪麗介紹,腎臟主要有三大基本功能。
首先是排泄功能,主要是清除毒素,毒素通過分子量可分為大中小三類毒素,包括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和大分子毒素,通過尿液排出,正常人難以察覺這些毒素對身體的侵蝕作用。其次是調節功能,腎臟可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鈉離子、鉀離子代謝,腎衰患者易出現的高鉀血症嚴重時可以引起心臟猝死。最後是內分泌功能,包括分泌紅細胞生成素、分泌腎素、轉化維生素D等,尿毒症患者常伴有高血壓、骨質疏鬆、血管鈣化等症狀,腎臟病變會帶來全身功能的改變。
腎功能不全分急性腎功能不全和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腎功能不全病因分為腎前、腎性和腎後性。林洪麗介紹,如一些因循環因素導致的腎前性的急性腎功能不全,像老人拉肚子、病人大出血後腎臟缺血導致的腎衰等;腎性腎功能不全常見於多種類型的腎炎;結石等尿路堵塞引起的急性腎功能不全屬於腎後性原因,這些急性情況若及時處理,通常不難診斷,患者也會因劇烈的內環境變化而及時感知。
而慢性腎功能不全則更需要引起重視,它往往悄無聲息地發生,包括多種原發性、繼發性腎炎,患者可能僅表現為輕微血尿或蛋白尿,病情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進展。
以往,我國首位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是原發性腎臟疾病,根據現有的研究統計,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導致透析的第一原因。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高尿酸血症等繼發性、代謝性腎臟疾病已經成為導致我國腎臟疾病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如何管理這部分病人也是腎科醫生面前的挑戰。
林洪麗説到,讓病人能夠不僅僅生活,有更好的生活質量,一直是腎科醫生的夢想和追求。如何儘早篩查、及早干預、妥善管理這部分病人,仍是面臨的實際問題。
病人如果得了尿毒症怎麼辦?林洪麗介紹,尿毒症患者與健康群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全身細胞、組織、器官都浸泡在毒素當中,因此需要清除這些毒素,大中小不同毒素的清除原理不同,可以通過聯合、組合式的血液凈化方法進行處理,主要有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三種方式。
血液透析依靠彌散的原理、清除的毒素以小分子毒素為主;血液透析濾過是彌散和對流原理、主要清除中分子毒素;而還有一組非常重要的和蛋白質結合、分子量較大的毒素,通過血液透析和血液濾過清除的能力有限,因此通過血液灌流的方式進行治療,也稱為血液吸附。
優勢互補 透析、濾過、灌流聯合應用清除腎臟毒素
組合式的血液凈化技術通過在臨床實踐中的逐漸探索和發展而來。
最初尿毒症患者的治療方式僅有血液透析,逐漸增加了“血液透析+血液濾過”的方式。血液濾過增加了對流原理,林洪麗以“洗衣服”形象的比喻到,像臟衣服泡在水中換水清洗效率低,“投一投”衣服可以清洗出一部分臟東西,還有一部分更難以清除的物質則需要通過吸附進行處理,因此可以使用血液灌流的方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濾過和血液灌流原理不同的方法組合應用,優勢互補。
實際上,尿毒症患者會出現很多併發癥,包括搔癢、睡眠障礙、蛋白質能量消耗、微炎症狀態、繼發性甲旁亢、難治性高血壓、不安腿綜合徵、尿毒症周圍神經病變和貧血等等。對尿毒症患者而言,透析“透的好”是第一要務,吃得好、透的好、改善內分泌功能,通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方式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併發癥,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林洪麗介紹,目前專家共識推薦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頻率為一週一次,可以避免毒素水平的劇烈波動、協同透析清除毒素。往往病人剛開始透析的時候,時間相對比較短,部分病人採取每天透析一次的方式防止透析的失衡,血液灌流通過規律保證患者的內環境的穩定,協同透析全面清除毒素,從而降低併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林洪麗分享到,基於血液灌流對病人生存質量和生存期的影響的相關數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泌尿系統醫療服務價格立項指南(試行)》中,將血液灌流和透析聯合的組合式血液凈化方法單獨立項。在為病人進行規範血液凈化治療時,既有技術規範依據,又有收費和醫保規範的依據。
林洪麗認為,應當始終應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這並非簡單迎合患者狀況,而是從患者疾病、心理角度出發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進行人性化、個體化診療。例如,對於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聯合治療次數常規需要一週一次進行,在學術交流中也發現,到對於毒素較多的患者應強化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的治療,當毒素清除到一定程度後,再調整為一週一次的常規頻率。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對患者的心理社會支持、毒素清除以及毒素清除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都是未來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患者教育、自我管理提升和患者依從性至關重要。面對疾病,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從治療疾病到賦能患者,幫助尿毒症患者不僅能夠接受治療,還可以回歸社會。林洪麗期待尿毒症患者群體能夠像正常人一樣,擁有自己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和事業,尿毒症患者依然可以擁有璀璨的人生,正如活動的主題,“愛生命,更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