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邐琛)在全球,超過300萬名尿毒症患者長期依賴透析維持生命。他們不僅要忍受反復治療的痛苦,更因缺乏自我健康管理和透析併發癥預防知識,常常延誤治療時機,影響預期壽命。如何幫助更多患者及時接受規範化治療,在延長生命周期的同時提升生活質量,已成為醫學和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健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董凡致辭
9月19日,在新華網與健帆集團聯合主辦的“919尿毒症關愛日”公益發布會上,健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董凡發表致辭。他回顧了企業二十三年來的發展歷程,強調健帆堅持原研原創與技術推廣的雙重使命,並提出“醫學的使命不僅是延長生命,更是重建生活”。因此,健帆集團提出倡議:將每年的9月19日設立為“尿毒症關愛日”,希望以此為起點,成為患者感到溫暖與支持的節日,讓每一位患者不僅要活下去,更要活得好。
從實驗室到臨床:“透析+灌流”成為可及選擇
傳統血液透析在清除小分子毒素方面效果顯著,但難以去除中、大分子毒素。這些毒素的長期蓄積,會導致炎症反應和多種併發癥,成為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障礙。如何解決透析的“盲區”,曾是全球醫學界普遍面臨的難題。
健帆集團選擇從這一“臨床痛點”切入。2004年,健帆研發出全球首款適用於尿毒症患者的樹脂吸附全血灌流器HA130,依靠特製樹脂的吸附作用,能夠有效清除透析難以清除的中、大分子毒素。這一産品的問世,填補了國際空白,也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董凡提到:“創業二十三年,健帆只做了兩件事:研發世界首創的系列血液灌流器;努力推廣這些産品和技術,讓它們真正用於救治病人。”
健帆與國內多家醫療機構反復開展臨床試驗研究,逐步建立起循證證據鏈。
腎科領域,全國多中心RCT研究和上海多中心RCT研究相繼證明,健帆血液灌流器聯合透析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並形成了全國衞生經濟學研究與上海衞生經濟學研究,被納入臨床SOP和上海專家共識。肝科領域,健帆首創的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DPMAS)已被納入肝病診療的五大指南、四大共識和三大規範,成為臨床標準化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健帆已發表超過3000篇臨床論文,其中300余篇被SCI等國際權威期刊收錄,累計影響因子分值超過1000。這些數據不僅為國內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也逐漸贏得了國際學界的關注。今年初,來自15個國家的23位專家在羅馬召開《血液吸附專家共識》,標誌着中國原創技術首次在國際舞&上獲得權威認可。
在配套體系建設上,健帆同步建立了醫生培訓機制,制定操作指南和併發癥管理方案,嚴格執行 GMP 標準和國際質量體系。通過學術推廣與行業共識推動,“透析+灌流”逐步走向規範化,成為臨床可及的常規選擇。
醫保改革與科技創新:推動組合式治療進入普惠新模式
尿毒症患者的長期治療費用往往比較高昂,不少家庭因此陷入困境。血液灌流在療效上得到驗證,但長期受到價格和支付能力的限制。如何讓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關鍵問題。
國家一直對尿毒症患者不遺餘力地關愛、呵護,近年來,國家醫保局相繼&&政策,通過統一設立血液凈化相關收費項目、推動縣域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建設等措施,將更多治療方式納入醫保支付。今年國家醫保局又新近&&了透析灌流服務項目的收費指南,這些改革舉措讓患者用得上、用得好的新型治療成為可能。
企業的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政策效應。健帆通過技術的更新迭代與推動自動化、智能化生産,在確保産品質量的前提下持續下調灌流器價格。董凡在致辭中指出:“醫保改革與企業行動的疊加,讓技術的價值真正惠及患者。”
業內專家認為,“透析+灌流”模式的普及,標誌着中國血液凈化行業正進入一個以普惠為核心的新階段。科技創新與醫保覆蓋的雙重作用,使“透析+灌流”聯合治療逐漸從“少數人的選擇”轉變為“多數人的可及”。
産品與技術出海:中國原創的成長路徑
健帆集團首創的血液灌流技術,是全球範圍內的原創成果,讓中國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擁有了自主創新的代表性案例。
健帆通過持續研發和真實世界的臨床驗證,逐步贏得了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國産灌流器從邊緣嘗試進入主流方案,完成了從“無人問津”到“全國6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的蛻變。
在國內建立穩固基礎後,健帆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國際舞&:加快推進海外註冊和臨床驗證,多項産品取得歐盟CE認證,並逐步進入全球市場。董凡介紹,截至目前,健帆已擁有387項專利,企業産品已進入海內外8000多家醫院,在血液灌流領域的市場份額保持在70%以上。這一佔有率,不僅體現了中國原研的成功,也標誌着行業格局的重塑——國産血液凈化醫療器械與耗材正在成長為具有競爭力的“參與者”。
支撐這一轉型的,是完整的産業鏈能力。健帆不僅掌握研發、生産與質量控制全流程的自主知識産權,還推動行業標準與臨床共識的建立,使原創成果上升為行業規範。
從國産原創到全球拓展,健帆用二十餘年的堅持證明了中國企業可以在高端技術壁壘領域突破重圍。健帆的成長,不僅改變了國內市場格局,也為全球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這既是企業成長的成果,也是中國醫療器械産業不斷提升競爭力的縮影。
責任與公益:制度化守護患者尊嚴
技術突破帶來治療手段的改善,但企業的使命並不僅止於此。對於一家深耕血液凈化領域二十餘年的企業而言,健帆集團始終把社會責任與技術創新同等重要地擺在發展戰略中。
董凡介紹,近年來,健帆構建了“企業社會責任部+健帆陽光醫療基金會”雙輪驅動體系,並與多家知名公益基金會建立深度合作,多年來,健帆集團恪守“創健康科技 揚生命風帆”的創業初心,勇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於抗擊疫情、扶危濟困、關愛婦女兒童、東西部協作發展等公益事業。
今年設立的“919尿毒症關愛日”,是這一公益理念的新載體。董凡&&:“技術創新的終點,是普惠生命的起點。”通過固定的關愛日,把社會關注凝聚到尿毒症群體。健帆希望借此推動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形成合力,共同守護患者的生命尊嚴。
董凡講述到,在波黑,一位因尿毒症長期依賴輪椅的前足球運動員,在使用HA130血液灌流器兩個月後重新站上綠茵場的故事,成為健帆責任理念的生動注腳。對企業而言,這樣的案例不僅是産品療效的體現,更是“醫學有溫度”的真實寫照。
從實驗室到臨床,從科技創新到醫保普惠,從國産替代到全球拓展,從公益幫扶到制度化責任,健帆的故事展現了中國原創醫療器械成長的全貌。董凡強調:“中國原創,造福世界。”它不僅用原創科技回應了醫學難題,也用責任擔當回應了社會期待。
“讓尿毒症患者活下去,活得好!”這不僅是醫學的使命,也是産業的使命,更是健帆長期堅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