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醫德醫術融合 北京醫師協會舉辦中國醫師節主題活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9 09:10:11
來源:新華網

聚焦醫德醫術融合 北京醫師協會舉辦中國醫師節主題活動

字體: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為弘揚醫者仁心精神,推動醫療行業德技融合發展,由北京醫師協會主辦的“德馨於行,技精於勤”819中國醫師節主題活動近日在京舉行。北京醫師協會會長郭積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建六,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北京康復醫院原院長席家寧,北京友誼醫院黨委常委、常務副院長尤紅等專家齊聚一堂,圍繞醫療技術創新與醫德建設展開深入交流。

活動現場圖

郭積勇&&,中國醫師節的設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醫務工作者的深切關懷與高度認可。他提到,國家衛健委等四部門最新發布的《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準則(2025年版)》提出十條規範,引導醫務人員明大德、遵醫德、守公德、嚴私德。“我們要繼續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以實際行動維護行業形象。”郭積勇強調。

北京醫師協會會長郭積勇發言

醫者之道:德與術的融合

在圓桌討論中,與會專家從管理、科研、康復等維度,共同探討了德技融合的實踐路徑。

王建六教授指出:“精湛醫術是治愈基礎,高尚醫德是康復關鍵,二者缺一不可。”他介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提出“四滿意”目標,即患者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國家滿意,其中“患者滿意”是首要標準。醫院通過狠抓醫療質量創新和醫德醫風建設,實現了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雙提升。“這正是對今年醫師節主題‘德馨於行,技精於勤’的最佳實踐。”王建六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王建六發言

吳浩教授從醫學教育角度提出見解:“醫學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疾病、同樣的技術,應用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産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他強調,技術不能替代道德,道德也解決不了技術問題,唯有德術並重,才能實現醫學的真正價值。吳浩指出,全科醫學教育應注重培養醫學生“以人為中心”的診療思維,將醫學人文與專業技術深度融合。

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發言

席家寧教授從社會視角解讀了醫師節的意義:“這不僅是對醫者的尊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醫務工作者既要精進醫術,也要積極投身科普,讓公眾理解醫學的邊界與可能,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北京康復醫院原院長席家寧發言

尤紅教授則結合醫院“仁愛博精”的院訓指出:“‘仁愛’是醫德內核,‘博精’是技術追求,二者相互促進,方能成就卓越醫療。”

北京友誼醫院黨委常委、常務副院長尤紅髮言

創新突破:以技術詮釋醫者仁心

除了理念探討,專家還分享了各自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以實際案例詮釋醫者仁心。

王建六教授在腫瘤治療與生育力保護結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針對婦科腫瘤年輕化問題,提出“逆轉腫瘤”的創新理念——通過藥物干預使腫瘤退化,避免器官切除,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其團隊研發的“一抗三降”療法使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達到90%的腫瘤完全緩解率,50%成功妊娠率,38%活産率。“這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是對患者生育權和生命質量的尊重。”王建六説。

尤紅教授在分享中特別強調,肝臟作為“沉默器官”,長期承受着病毒、酒精、脂肪和藥物的多重傷害卻少有症狀表現。她形象地解釋道,當這些損傷持續累積,肝臟的自我修復機制就會啟動,但這一過程往往伴隨着纖維組織增生,就像皮膚傷口癒合時留下的疤痕——這就是肝纖維化的形成過程。“這種病變初期毫無徵兆,卻可能逐漸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尤紅教授介紹,針對這一難題,友誼醫院聯合全國專家創新構建了“早篩-阻斷-逆轉”三位一體的防治體系,臨床數據顯示:60%的肝纖維化患者通過規範治療可實現逆轉,部分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甚至能重返代償期。“這項突破不僅得益於診療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多學科協作機制和全程管理模式。”她指出。

席家寧教授深入解析了康復醫學的獨特價值。他澄清了“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與普通認知中“康復”(Recovery)的本質區別,指出康復醫學的核心是“功能重建”。通過聲、光、電、磁等物理因子和循證手法,能有效解決傷病導致的功能障礙。“比如紫外線消炎無耐藥性,基於解剖的手法治療精準調節功能,這些都是康復醫學的獨特優勢。”席家寧説。

吳浩教授系統闡述了全科醫學在分級診療中的關鍵作用。他以北京方莊社區醫療中心為例,該機構通過提升服務能力,實現了轄區70%常住人口的社區首診。“全科醫生不是‘低配版’專科醫生,而是健康守門人。”吳浩強調,全科醫學通過“三個處方”,即藥物、非藥物干預、社會處方,為患者提供連續性管理,尤其在慢性病防控、腫瘤術後監測等方面不可或缺。他呼籲在三甲醫院建立全科醫學科,將其發展為“會診中心”和“共病管理中心”,為全科醫生提供職業發展&&。

尊醫重衛:構建和諧醫療生態

活動的最後,專家們就如何弘揚醫者仁心、增進社會對醫療工作的理解展開討論。

王建六&&,醫務工作者應以“德馨於行,技精於勤”為指引,持續提升診療水平,同時優化就醫體驗,實現“無病防病,有病治病”的醫學目標。吳浩指出,基層醫療機構要加強健康知識普及,延長居民健康壽命。席家寧呼籲創新康復服務模式,如推出的上門服務,讓康復醫療更貼近百姓生活。

尤紅教授分享了友誼醫院的典型經驗,大力宣傳感人事跡。“這些榜樣不僅鼓舞醫生群體,更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她強調,尊醫重衛本質上是對生命的尊重,這種良好氛圍將惠及每一位患者。

郭積勇總結&&,北京醫師協會將繼續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推動德技雙馨的醫師隊伍建設,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