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攜手,共赴沒有乙肝的未來”世界肝炎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28 17:17:52
來源:央視網

“齊攜手,共赴沒有乙肝的未來”世界肝炎日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字體:

2025年7月28日,時值第15個世界肝炎日,由央視網主辦的“齊攜手,共赴沒有乙肝的未來”主題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緊扣“社會共治 消除肝炎”的世界肝炎日宣傳主題,以“光影”鐫刻中國乙肝防治三十余載征程,生動記錄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防治體系成果,並呼籲加強醫防融合與多方協作,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部署。

“齊攜手,共赴沒有乙肝的未來”主題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齊攜手,共赴“沒有肝炎的未來”——這不僅停留於政府、社會組織、醫療機構與行業的努力,全社會每一束“微光”的主動照亮,都是對於乙肝患者的切實關愛,也是對國家消除肝炎歧視、深化疾病防治科普宣傳、動員全民參與防控的具體詮釋。

光影銘刻:主題短片致敬三十年防治征程

作為本次活動核心環節之一,央視網特別製作的《千萬微光,共克乙肝》主題短片全景式展現了中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防治三十年的壯闊歷程。影片以1992年全國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拉開序幕:當時全國人口有9.75%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率,疾病負擔沉重。伴隨患者代表、協會代表、臨床醫生與行業代表的回憶,歷史影像快速閃回,串聯起我國從“乙肝大國”轉向“防控標杆”的一系列里程碑事件,共同勾勒出中國慢乙肝防控體系的發展歷程,以及從“增量控制”轉向“存量管理”、再向世界衞生組織(WHO)“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邁進的宏偉藍圖。

《千萬微光,共克乙肝》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歷程主題短片首映現場

“慢乙肝作為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防治是一項重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本次首映的紀錄片生動反映了中國慢乙肝防治事業從‘艱難起步’到‘全球典範’的發展歷程,這不僅是醫學的勝利,更是國家公共衞生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衞生檢驗學系主任崔富強教授指出,“當前,我們正站在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的關鍵歷史節點上,相信慢乙肝防控的‘中國經驗’將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的建設貢獻關鍵性的助力。”

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衞生檢驗學系主任崔富強教授現場致辭

“這部紀錄片展現的不僅是一部醫學進步史,更是一部公共衞生社會共治的史詩。從牧區醫生騎馬送疫苗的堅守,到患者群體從恐懼到勇敢的蛻變,每一個故事都印證着‘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公共衞生理念。”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疾控中心原主任王宇&&,“每個接種疫苗的孩子、每位堅持治療的患者,都是點亮消除乙肝希望的光點。未來,在向乙肝消除目標衝刺的道路上,基金會將持續搭建協作&&,凝聚社會各界力量,讓每一份努力都成為照亮希望之路的微光。”

現狀解析:防治成效卓著,但仍待進一步“破局”

目前,我國乙肝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實現消除目標的道路上仍面臨存量巨大、體系建設、全程管理、患者治愈預期高但認知不足且疾病負擔重等挑戰。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攜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進行了聯合調研,併發布《乙肝綜合防治現狀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一方面,針對治存量與體系建設的挑戰,完善政策保障,做好三醫聯動,加大投入尤為必要。此外,還需要從加強檢測發現,擴大篩查,推動抗病毒治療覆蓋等方面自防到治全面強化病例診療全程管理體系建設。

另一方面,調研也提出了對於患者與社會層面的破局建議。面對患者治愈預期,加快乙肝治療新型藥物研發更為迫切,時至今日,臨床治療上已經迎來功能性治愈的新希望,立足於功能性治愈的藥物已進入Ⅲ期臨床研究,未來有望投入臨床使用;創新的另一部分還在於技術的應用,用“大數據”科學引領防治進程,有望更好地推動乙肝信息化建設。在全社會層面,需進一步注重減少乙肝歧視,注重健康宣教與患者心理支持工作。

“隨着我國肝炎防治工作的逐步完善,聚全社會之力從政策指導、經費投入、隊伍建設、科研創新、社會保障等全方面共同行動,落實‘社會共治 消除肝炎’的主題方向;我們定將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衞生危害’的目標穩步邁進,為健康中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副理事長徐卸古總結強調。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副理事長徐卸古先生現場致辭

答患者問:共話“治愈”與“消除乙肝”願景

在央視網特別製作的《千萬微光,共克乙肝》主題短片中,患者代表一村講述了自己“躲在走廊裏吃藥”到“走到鏡頭前,成為乙肝自媒體博主”的18年歷程。他經歷過歧視、職場與婚戀的困境,也曾因漏服停服,多年不復查導致病情急性加重,出現急性肝衰竭。如今,隨着治療的規範化,他已回歸日常生活,但仍然非常盼望有一天摘掉乙肝的“帽子”,邁向“治愈”。他&&:“這不僅是我,更是千萬乙肝患者的心聲和夢想。”並作為患者代表就慢乙肝的治療、社會歧視以及治愈的希望等話題,與到場來賓交流。

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就中國的“乙肝消除”實現路徑及展望分享觀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首席專家賈繼東教授回應道:“三十年來,乙肝治療不斷進步,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不斷提高、而價格不斷降低,治療目標也從早期的“雪中送炭”逐步走向“錦上添花”。目前已經能夠通過長期抗病毒治療從而大幅度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並提高生活質量。然而,我國慢性乙型肝炎存量依然很大而且診斷率和治療率均較低,因此,只有盡快採取公共衞生措施提高乙肝的診斷率和治療率,才能有效降低我國人群中乙肝相關的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病率。同時,盡快研發出能夠通過有效療程實現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新療法,是突破目前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治療這一瓶頸的關鍵,必將為眾多乙肝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崔富強教授則&&:“回顧中國乙肝治療三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見證了一場從‘無藥可醫’到‘追求治愈’的醫學革命。未來,期待醫學的進步能照亮更多患者的‘治愈’之路,真正實現‘健康中國2030’以及WHO消除肝炎的願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首席專家賈繼東教授現場解析乙肝防治未來方向

中國乙肝防治的三十載輝煌成就已在光影中定格。從疾病高發到構築起堅實公共衞生屏障,這段歷程不僅為民眾築起健康長城,更為世界貢獻 “中國方案”。面對 “健康中國 2030” 規劃與號召,與會嘉賓均&&:唯有以患者為中心,深化政府牽頭、社會協同的協作模式,才能推動乙肝防治再上新&階,朝着“沒有乙肝的未來”闊步邁進,讓“社會共治 消除肝炎” 的主題在實踐中更具生命力。

【糾錯】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