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3日電(吳起龍)5月22日,國家醫保局舉辦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第三場解讀直播,聚焦放射檢查、綜合診查、超聲檢查、放射治療等四類立項指南,系統闡釋政策亮點與落地路徑。
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編制印發28批立項指南。據介紹,上述四類立項指南在編制和落地方面主要呈現三個亮點。
一是強調規範統一。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副司長翁林佳介紹説,立項指南以衞生健康部門正式發布的技術規範為基礎,對相同服務産出相關的價格項目進行“合併同類項”,推動實現全國範圍內同一醫療服務的項目名稱、服務産出、價格構成、計價單位等關鍵價格要素統一。
二是強調賦能創新。立項指南編制中,國家醫保局密切跟進醫療技術新發展,通過價格政策賦能新技術、新業態。比如,放射檢查類立項指南統一新增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價格項目,促進高端治療設備臨床轉化,目前浙江等地率先落實執行,同時設置療程費用封頂,兼顧患者負擔。
“綜合診查類指南還新增‘航空醫療轉運’項目,在黑龍江、河北等省份已落地執行,推動低空經濟與醫療領域融合,為急危重症患者開闢空中綠色通道。”翁林佳補充道。
三是強調適應需求。國家醫保局高度關注生育友好型社會和適老化社會需求,針對性地新增價格項目,鼓勵醫療機構補齊醫療服務短板。比如,超聲檢查類立項指南設立胎兒彩超、胎兒心臟彩超、胎兒系統性篩查等多個項目,有效適應出生缺陷早篩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立項指南將實體膠片從項目價格構成中剝離。患者需要膠片就付費,不需要就不付費,膠片自助打印+掃碼付費,把選擇權完全交給患者。
安徽省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處長李育&&,隨着醫學影像數字化轉換和存儲手段進步,影像信息的存、傳、閱已可以脫離實體膠片。影像檢查結果上傳至雲端,患者可查閱本人檢查資料,醫師可跨地區、跨醫療機構調閱患者檢查資料。此次立項指南落地後,如醫療機構無法實現影像雲存儲,需減收一定費用。
四類指南對接落地後將産生多重綜合效應。“受設備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部分高價省份主動下調影像檢查價格,CT檢查從300多元降至200元左右,磁共振檢查從600多元降至500元左右。”翁林佳介紹説,通過將“數字影像處理和上傳存儲服務”納入價格構成,推動檢查結果手機可閱、跨機構可調,減少重復檢查,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據介紹,放射檢查類項目價格穩中有降,為調增診查、護理、手術等技術勞務類項目騰出空間,綜合診查、超聲檢查、放射治療等體現技術價值的項目價格將上調,助力醫療機構優化收入結構,讓醫務人員共享改革成果。
翁林佳&&,國家醫保局將加快完成剩餘指南編制,指導各省合理制定價格基準,推動醫療機構優化服務資源配置。同時,呼籲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共同推動醫療收入與支出結構雙重優化,更好保障群眾病有所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