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外同治 多學科協同控糖 國際前沿新技術iCGM助力糖尿病管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2 16:42:30
來源:新華網

院內外同治 多學科協同控糖 國際前沿新技術iCGM助力糖尿病管理

字體:

近日,2025內分泌代謝疾病前沿進展學術會議在杭州召開,其中聚焦集成式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iCGM技術的國際高峰論壇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共同圍繞這一代表國際高標準和高精準度血糖監測技術與應用對糖尿病管理的長期獲益進行深入探討。

滿足iCGM標準的産品可以與其他開放通信協議連接的醫療器械集成,如用於手動控制或與自動胰島素給藥系統連用,從而進行胰島素劑量的調整。該標準對葡萄糖監測的11項性能指標有着嚴格要求,包括覆蓋全血糖區間的讀數準確性,傳感器整個使周期的穩定性,且必須滿足包含兒童佩戴者的測量數據等多項要求,代表了血糖監測的國際金標準。

與會國際糖尿病專家Tadej Battellino教授和Rimei Nishimura教授分享了以雅培瞬感2代為代表的iCGM在歐美和日本的應用經驗和臨床價值,指出該技術在低血糖、正常血糖、高血糖區間均能滿足較高的準確性要求。

糖尿病併發癥不僅可導致失明、腎衰竭,還會增加冠心病和腦卒中風險1.5-2.5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糖尿病患者不僅面臨血糖升高的風險,還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癥。如果早期不做好血糖控制,後續出現器官損傷往往不可逆轉,因此控糖絕不能掉以輕心。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證實,糖尿病早期嚴格控糖會産生‘代謝記憶’效應。早期做好控糖仍能有效降低併發癥風險。這個發現提示我們,越早開始規範管理,未來發生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癥的概率就越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紀立農教授

紀立農教授強調:“糖尿病作為慢性病,血糖管理需要貫穿患者院內治療和院外生活的全周期。無論是住院門診期間的規範治療,還是出院後的居家監測,都需要堅持長期科學管理。滿足iCGM標準的持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符合國際最高準確性標準,為長期監測提供更精準更穩定的工具。CGM的使用與降低HbA1c水平,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提升葡萄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減少急性併發癥相關,CGM所提供詳盡的血糖波動數據能幫助醫生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而更有效的實現血糖的良好管理。去年國家藥監局新增iCGM分類並制定標準,對我國CGM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持續精準監測,充分的臨床獲益,才能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在住院病人中,糖尿病患者分佈廣泛,因此專家呼籲建立全院協作機制。持續葡萄糖監測技術不斷進步,新一代監測系統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而多科室聯動可確保所有患者獲得一致的高水平血糖管理,實現“同病同院同治”。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肖新華教授&&:“肥胖是糖尿病的常見伴隨症狀,我國超過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超重或肥胖。對於這部分人群,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科學減重對於控制血糖尤為重要。因此,制定血糖目標,採用先進的iCGM技術實現動態管理,配合醫學營養治療和運動干預進行體重管理和維持血糖平穩,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控健康。”

【糾錯】 【責任編輯: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