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二是“世界哮喘日”,在近日舉辦的一場2025年世界哮喘日活動上,醫學專家們進行了哮喘防治知識講座和健康諮詢活動。
專家&&,目前哮喘得到規範治療的比例不超過70%,部分地區甚至只有40%-50%。雖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規範治療幾年後完全好轉,達到了停藥的條件,但理論上哮喘患者要終身用藥,擅自停藥容易造成肺功能損害。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副院長徐金富&&,“我們在評估哮喘患者是不是控制得好的這種情況,不單純以患者自身感受來評判,而是以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是不是有(症狀)完全的控制,同時還要配合一些檢查檢驗來綜合評估。”
針對常規吸入治療或口服糖皮質激素後無法改善哮喘情況的重度哮喘患者,專家&&,生物靶向藥物的應用可以讓患者的病情盡量達到規範控制。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宋元林&&,生物靶向治療是近幾年來在哮喘領域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方案。通過抑制對呼吸道的一些炎症因子的釋放,減少嗜酸性粒細胞。通過這種針對它的一些核心的發病關鍵機制、關鍵靶點來進行治療,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部分臨床控制期患者在生物靶向藥物治療或其他抗哮喘治療後,如果一年內沒有哮喘急性發作和出現其他症狀,同時肺功能是基本正常的,也不需要口服糖皮質激素,就可以稱為臨床治愈了。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旻向記者&&,“最近哮喘有一個非常飛躍式的治療手段的發展,其實就是我們很多的一些生物靶向治療的突破,它會更精準。我們哮喘的這樣一個炎症的把控,它一個急性發作的,特別是中重度的急性發作,它可以下降70%到80%這樣的一個幅度。通過我們目前的診療手段,通過我們目前的管理能力,我們是有一部分患者完全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的。”
【糾錯】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