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邐琛)近日,四川合縱藥易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藥易購”)(300937.SZ)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8億元,同比下降8.06%;歸母凈利潤為418.37萬元,同比下降54.6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為356.4萬元,同比下滑41.49%。
公司每股收益為0.0437元,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為0.49%,同比下降0.58個百分點,投入資本回報率為0.46%,同樣出現下滑。數據顯示,藥易購在2025年開局階段整體盈利能力明顯下行。
現金流回正背後:周轉提效+籌資收緊
儘管主營業務疲軟,藥易購2025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實現轉正,為3061.9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億元。這一轉變主要得益於公司通過提高運營資本管理效率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包括優化應收賬款周期、壓縮庫存周轉天數,以及費用管控收緊。
在投資活動方面,公司新增對偉哥(海南)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的投資,體現出其在健康賽道的長期戰略布局,但短期內使得投資現金流仍為負值。與此同時,公司在籌資活動上則集中償還流動資金貸款,導致籌資現金流凈額為負。
儘管經營性現金流改善,整體現金結構仍面臨壓力。貨幣資金較年初下降9.24%,應收款項融資同比減少26.09%。資産周轉能力和資金回收效率仍需持續跟進。
主營業務承壓,轉型路徑仍在探索中
作為一家長期聚焦於院外醫藥流通的企業,藥易購近年來持續推動“B轉C”戰略,但從財務表現看,轉型成效仍未能有效對衝主營業務下滑帶來的壓力。
2024年,公司醫藥電商業務營收為14.41億元,同比下滑15.6%。&&月活用戶下降3%,客單價下降18.2%,流量轉化能力下降。儘管線上B2C業務同比增長225.87%,實現收入5696.94萬元,但在全年營收中的佔比仍不足1.3%,對整體業績的貢獻十分有限。
此外,公司2024年醫藥零售業務收入為6842萬元,佔全年營業收入的1.56%。零售端雖保持增長,但整體規模偏小,尚不足以支撐公司的業務重心轉型。當前醫藥零售渠道仍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加之消費者習慣變化及線下流量獲取成本上升,藥易購在該領域的擴展效果仍不明顯。
在線下業務方面,公司控股連鎖藥店達1508家,但2024年門店凈減少161家,顯示其在“萬店內卷”市場環境中的擴張空間受限。與此同時,公司在民族藥、中成藥、特醫特膳、醫療設備、合成生物等領域有所布局,但相關業務仍處於投入期,尚未形成收入規模。
研發端同樣面臨壓力。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同比下降19.94%,30歲以下研發人員數量減少超過50%,反映出公司在技術團隊儲備方面亦出現緊縮,可能對未來創新能力造成影響。
外部環境重壓,業務轉型路徑仍不明朗
藥易購面臨的困局,與行業環境變化密切相關。近年來,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依然較低,區域性價格戰激烈;醫藥電商領域競爭白熱化,頭部&&擠壓市場空間;院外藥品零售終端市場規模持續收縮,需求由終端向上游傳導至批發環節,直接影響藥易購主業表現。同時,國家在藥品價格控制和流通環節持續強化監管,對傳統模式和盈利模型構成額外挑戰。
在此背景下,藥易購自2021年起啟動第二增長曲線,嘗試從“藥品流通商”轉型為全産業鏈服務&&,公司一方面加速上游資源整合,試圖掌握更多獨家品種及定價權;另一方面向下游延伸,布局線上電商、B2C零售、智慧藥房、中醫藥新零售及慢病管理等領域,構建“&&+生態”的發展模式。
然而,從實際表現來看,公司轉型效果並未達到預期。新業務佔比低、盈利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線上線下渠道聯動不足,産品與服務體系尚未打通;同時,內部研發、數字化投入縮水,導致公司在數智化轉型競爭中逐漸失去先發優勢。疊加宏觀環境變化與市場競爭加劇,藥易購的第二增長曲線目前更多停留在概念階段,尚未成為業績增長的實質性驅動。
資本布局、業務協同效果有待驗證
2024年11月,藥易購以1500萬元收購重慶鑫斛藥房5%股權,後者以“出廠價+1%-14%”的低價策略在行業內引發關注。儘管此舉有望增強藥易購在C端價格帶的控制力,但目前仍未對公司營收和利潤形成實質性拉動,業務協同路徑尚不明晰。
藥易購2025年一季度財報延續了此前業績下行趨勢。在多變的醫藥政策、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業務模式重構的壓力下,藥易購仍面臨利潤模型缺乏支撐、戰略落地節奏緩慢等一系列現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