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邐琛)“護理職業不僅關乎健康,更關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國際護士會(ICN)首席執行官霍華德·卡頓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近日,以“優化護理服務 共促全民健康”為主題的中華護理學會成立115周年大會暨第十四屆護理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國際護士會首席執行官霍華德·卡頓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並分享了他對護理事業發展的深刻見解。
中國護理行業快速發展
當前,全球健康領域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尤其是隨着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和精神健康需求的增加,護理職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卡頓指出,全球護士數量短缺問題亟待解決。根據國際護士會的數據顯示,全球護士人數約為2800萬至2900萬之間,但缺口仍然接近600萬。這一缺口的存在直接影響了護理質量和患者安全。
中國目前擁有超過560萬註冊護士,約佔全球護士總數的20%。這一規模不僅為全球護理行業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應對全球護士短缺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方案。“中國護理行業的快速發展令人矚目,中國的護士群體正在展現出非凡的專業能力與適應新興健康需求的靈活性,”卡頓高度評價了中國護理行業的發展,並指出中國的護理模式和創新實踐為全球護理事業樹立了榜樣。
卡頓特別提到了中國護理行業在應對老齡化、非傳染性疾病及精神健康服務需求方面的卓越表現。“中國和世界在許多方面展現出深刻的相似性,特別是在應對老齡化和慢性病的挑戰上。中國通過加強護士隊伍建設,積極適應社會的健康需求,為全球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護理投資是對未來的關鍵投資
談及護理的重要性,卡頓強調,護理不僅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關鍵環節,更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護士短缺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如用藥錯誤、感染風險和患者跌倒等情況的增加。因此,投資護理行業從而改善醫療保健條件恰如其分。”他特別提到了一份由國際護士會發布的報告《護理的經濟力量》。“投資於護理不僅僅是提升健康服務質量,還能顯著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生産率,並降低貧困水平。”他解釋道,良好的護理服務能夠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使其更好地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從而為社會帶來積極的經濟效應。
“健康是社會的基礎,一旦健康受到損害,個人生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護理行業不僅是醫療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呼籲各國加大對新護士培養的力度,同時改善現有護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以應對全球健康需求的變化。
他還指出,投資於護理行業可以促進社會的包容性發展,特別是在提升女性職業地位和性別平等方面。“全球90%的護士是女性,投資護理事業,不僅是在提升醫療質量,更是在為女性創造更多的經濟機會與職業發展空間,進而為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貢獻一份力量。”
技術創新引領護理未來
“中國無疑是推動護理領域技術進步與創新的先鋒力量。”卡頓高度評價了中國在護理技術創新方面的成果,尤其是遠程監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他強調,儘管技術在護理中日益重要,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人性化互動是不可替代的。“機器人無法替代護士,因為護理的核心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溝通。技術進步與護理實踐相輔相成,而中國護士在這一平衡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他進一步指出,隨着全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中國的護理模式和技術創新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中華護理學會在推動護理創新和領導力發展方面樹立了典範,其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學習。”談及技術創新和應對老齡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面,卡頓認為中國護理行業有望繼續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隨着中國護理隊伍的不斷壯大和創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護理行業將在全球健康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來展望:為世界帶來更多健康與福祉
在展望護理行業的未來時,卡頓充滿信心。“護理是一項充滿意義且不可替代的職業,它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也支撐着整個社會的健康和發展。無論是在醫院、社區還是學校,護士都在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關懷守護着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隨着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認識不斷加深,這一職業將會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卡頓總結道,“護理職業將在全球範圍內繼續蓬勃發展,為世界帶來更多健康與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