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歌手在演唱會上意外摔倒,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擔憂和熱議。演唱會後其解釋稱,自小患有“耳水不平衡”,幾乎每年都會發一次,此次演出前半小時開始頭暈,隨後出現了跌倒的情況。那麼,“耳水不平衡”到底是什麼問題?又是怎麼讓人跌倒的呢?
其實,“耳水不平衡”是一種通俗説法,在醫學上稱為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而上述該歌手出現的症狀很可能是梅尼埃病的一種特殊發作形式——“耳石危象”。梅尼埃病也稱梅尼埃綜合徵或美尼爾氏綜合徵,是一種以特發性膜迷路積水為病理特徵的內耳疾病,同時是引起眩暈的常見原因之一。其潛在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公認內淋巴積水是該病的標誌性特徵。通常認為其誘因包括勞累、精神緊張及情緒波動、睡眠障礙、不良生活事件、天氣或季節變化等。典型表現是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及耳鳴、耳悶脹感。隨着病程發展,聽力損失逐漸加重,耳鳴及悶脹感持續存在,逐步進展為前庭功能障礙,同時影響平衡功能,增加跌倒風險。
梅尼埃病患者發生跌倒,很大可能是Turmakin耳石危象急性發作,是梅尼埃病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Turmakin耳石危象又稱為跌倒發作,是一種突然發生的跌倒,並不伴隨意識障礙。因此,患者在跌倒後可以自行站立。發生這種情況是由於內淋巴壓力波動造成耳石功能障礙,前庭脊髓張力突然喪失相關。這是非常影響日常生活、並且跌倒致傷率很高的危險因素。
另外,明確梅尼埃病的診斷需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各項相關檢查,主要包括:聽力學檢查(純音測聽、耳鳴檢查、耳蝸電圖等)、前庭功能檢查(位置試驗、雙溫試驗、視頻頭脈衝試驗、前庭肌源性誘發電位等)、平衡功能檢查(靜態、動態姿勢描記等)及影像學檢查(CT、內耳釓造影),其中內耳釓造影技術可以精準診斷梅尼埃病。
臨床治療梅尼埃病的目標主要在於減少或控制眩暈發作,保存聽力,減輕耳鳴及耳悶脹感。在急性發作期,主要控制眩暈、緩解痛苦,在發作間歇期實施個體化治療。梅尼埃病初期患者首先調整生活方式,注意低鹽飲食,規律生活。藥物保守治療包括各種脫水劑和激素的使用,藥物無法控制眩暈時或出現頻繁跌倒發作時,可採用鼓室注射激素治療。同時,眩暈發作劇烈、頻繁的患者,藥物或鼓室注藥治療效果不佳者,手術治療就成為其不可或缺的治療選擇,包括內淋巴囊減壓、半規管填塞、迷路切除、前庭神經切斷手術等治療技術。手術治療方式根據眩暈嚴重程度、聽力水平、年齡、疾病類型、患者要求以及醫生經驗決定。(作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技師郭振平 指導專家/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伊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