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醫藥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沙龍研討會在山西芮城舉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11 10:56:13
來源:新華網

“探索醫藥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沙龍研討會在山西芮城舉行

字體:

  伴隨五千年文明史,中醫藥兼容並蓄,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防治觀,體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與統一,蘊藏着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傳承好中醫藥學,就是守護好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一把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進一步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近日,新華網在山西芮城舉辦沙龍研討會,圍繞“探索醫藥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攜山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知名醫療、醫藥領域專家、新聞媒體等,深入亞寶藥業集團,實地探訪民族藥企代表的發展,了解中醫藥、創新藥的研發情況,座談以促進企業與地方政府互動、聯合,共同助力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醫藥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現場

  結合時代變遷 圍繞創新推動醫藥産業提質升級

  山西是傳統中醫藥文化大省和中藥資源大省,名醫、名藥、名方積澱深厚。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山西中醫藥産業守正創新發展,産學研一體,在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實現了發展壯大。

  近年來山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一系列舉措助力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了“131”系列惠企政策,引導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研發創新。山西省藥監局藥品生産監管處處長趙運江&&,一方面企業要用好惠企政策的紅利;另一方面作為藥品監管部門,監管與服務並舉,也將積極主動的對接重點企業、鏈主企業和重點項目,提前介入,服務指導,幫助企業解決突出問題,以産業的高質量發展保證産品的質量安全。

  具體來看,“131”系列惠企政策包括一套措施、三個程序和一項制度。其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鼓勵創新促進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實施,將引導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研發創新、優質藥品醫療器械品種集聚山西,採取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現場檢查方式、實行關聯審批等方式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

  山西省藥監局第四檢查分局局長張棟&&,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前在國家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龍頭骨幹企業和新興創新企業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國産創新藥,企業的自主創新的是必須要考慮的核心主線。

  談及如何看待醫藥與創新之間的關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原副院長、內科主任醫師王國瑋&&,包括中醫藥在內,醫藥的創新應充分建立在對我國國情和疾病變化認知的基礎上。目前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考慮疾病譜的變化,源源不斷地為醫藥注入創新的“源頭活水”,進行傳承創新發展。

  “‘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這是中醫藥長盛不衰的秘訣。”亞寶藥業集團董事長任武賢説,亞寶的發展是以中藥為主,化學藥作為補充,一直以來集團都把創新作為企業永恒的主題,在發展中將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和創新營銷等方面全方位融合進行。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王國瑋指出,傳承精華要注重時代感,要結合現代人的發病情況、疾病譜變化、社會變遷來挖掘、利用精華。醫藥行業創新,必須具有時代性,結合了時代的傳承,就是一種創新。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腎內科主任、教授佔永立認為,中醫藥創新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無論是對中醫藥産品的二次加工還是研發創新藥,都要把握準研發方向,通過科技創新引領中醫藥産業發展,並通過産業發展帶動科技創新。

  王國瑋&&,中醫藥除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着不俗的療效,在預防疾病方面,中醫治未病服務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們應更加善於利用中醫藥,發揮中醫藥特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中醫藥需求。”他説。

  靠中醫人才促産業創新 助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強中醫藥創新系列政策的陸續&&,為亞寶研究新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任武賢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介紹説,多年來亞寶從中藥産品開發,到中藥專利保護,再到生産過程不斷迭代升級。在老經典名方或老中醫理論經驗基礎上,結合現代疾病不斷探索,進行中藥二次開發或創新研發。

  “創新一定要建立在守正的基礎上。我國有十分豐富的經典名方資源,如六味地黃丸、藿香正氣等,經典名方是我國歷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結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臨床療效顯著,開發經典名方意義重大。對於經典名方,我們可以研究其新的適應症與用途,相信未來在中醫專家、藥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將會有更多的經典名方可供選擇,滿足公眾的健康需求。”王國瑋補充説。

  “以亞寶為例,集團在透皮製劑方面不斷進行創新,把丁桂兒臍貼、消腫止痛藥、小兒腹瀉貼等一批中藥貼劑産品發展過來,近期我們又把化學藥溶劑膠貼、熱熔膠貼引進到中藥裏來。”任武賢説,現在的中藥貼劑裏使用的天然橡膠成分複雜,過敏性較嚴重,經過七八年研究,利用熱熔膠貼和溶劑膠貼等輔料改進傳統中藥貼劑,解決了中藥貼刺激過敏的問題。

  當談及中醫藥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時,任武賢&&,創新發展中醫人才是基礎,若沒有中醫人才在理論方面進行臨床實踐研究,開展中醫藥工作將變的困難;建立中藥材種植、管理、採購等一系列標準;同時規範中藥炮製標準,形成國內統一體系;還需研製具有更多適應症、方便吸收、副作用更小的製劑劑型。

  佔永立亦認為,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在其中發揮着支撐保障作用。我們需要根據中醫藥人才培養的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為目標,以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為依據,持續優化中醫藥人才結構,不斷提升中醫藥人才素質,助力中醫藥實現傳承與創新發展。

  “接下來,我們要加大投入,同時加強和大專院校以及科研單位的合作,以臨床為基礎,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強化中藥臨床經典名方和醫院製劑的研究。”任武賢坦言,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中醫藥的強項,解決一些化學藥、生物藥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助力中醫藥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未來特醫食品發展空間巨大 創新需以科學為依據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0年,健康産業繁榮發展,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過16萬億元。任武賢指出,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將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期望提高生活質量,基於此未來特醫領域的發展空間將會很大。

  對此,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專家鄧少偉&&認同。她介紹説,特醫食品食用人群為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在全生命周期中、各不同疾病患者,從治療到康復的疾病全過程,都能夠對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特醫食品具有較大市場需求。近幾年,我國有關特醫食品的監管、經營、使用等政策不斷建全完善,醫院也在逐步加強營養科建設,特醫食品行業正在規範化軌道。目前,我國從事特醫食品的企業還較少,所以對企業來講,特醫食品産業是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我國特醫食品産業起步較晚,目前還存在産品研發、生産規模、檢驗能力等環節基礎薄弱;産品數量少、形態單一,尤其是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尚不能滿足臨床需求;特醫食品相關標準不完善,如特醫食品原料質量標準缺失;以及銷售渠道不暢通、消費者意識弱等問題。”鄧少偉補充説。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可以分為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和非全營養配方食品三類。”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説,因藥食同源屬性,很多中藥的功效成分或者説是植物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比如多糖、苷類等可以在保健食品領域應用,所以秉承中醫藥創新發展也不要忽略了食藥物質還能在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領域使用和創新。

  2019年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致死人數佔總死亡人數88%以上。何麗指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當疾病治療向疾病預防轉變時,需要重視營養做好要自我健康管理。想要預防疾病,需要掌握營養知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具體到補充營養的特醫食品來説,學界要進行深入科學地研究,加快産品成功轉化;企業需要加快産業升級,同時做好營養宣教工作,讓消費者知道、認可特醫食品,進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談及特醫食品産業發展與創新時,亞寶藥業集團總工程師熊曉雲&&,創新前一定要做好論證,因為特醫食品要有價值、要能給患者帶來益處,消費者才會選擇。“特醫食品的發展創新與改良型新藥的研發思維類似,堅持營養協同,把數據變證據,如亞寶的三款已獲批上市特醫新品唯源泰、唯源全、唯源素,研發階段均引入臨床觀察。亞寶特醫始終圍繞適用人群與科學證據之間的邏輯關係,展開創新型研究,由此充分保證了亞寶特醫食品的營養充足性和食用安全性。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