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孫慧)“耳鳴是身體發出的一種‘警報信號’,通過耳鳴提醒大腦,身體可能出現了不適,需要進行及時調整。”在3月3日“全國愛耳日”到來之際,新華網採訪了北京同仁醫院耳科主任醫師馬曉博,他&&,引起耳鳴的原因比較多,也很複雜,要想改善耳鳴,需要找準病因,並對其進行治療,才能更好地防治耳鳴。
馬曉博介紹,與耳朵本身有關的耳鳴,根據病變發生在聽覺通路的位置可分為以下幾類:外耳性耳鳴,如耳道耵聹栓塞、耳道異物;中耳性耳鳴,如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耳硬化症;內耳性耳鳴,如梅尼埃病、噪聲性耳聾;神經性耳鳴,如聽神經瘤、血管壓迫聽神經;中樞性耳鳴,如腦供血障礙、顱腦外傷等。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鑒別診斷。此外,除了耳部本身的疾病,全身其他疾病,甚至是精神情緒的變化,都有可能造成耳鳴的出現。所以可以把耳鳴看做為身體發出的一種“警報信號”。當身體的某項機能出現了失衡,耳朵會發出耳鳴信號,當此機能調整好後,耳鳴的信號也會逐漸消失。
據介紹,根據耳鳴是否能被患者之外的人感知或記錄到,可分為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臨床上主觀性耳鳴比較多見,即自我感覺響,別人感覺不到,如感音神經性耳鳴、中樞性耳鳴。客觀性耳鳴是自己覺得響,醫生通過一些輔助手段也可以聽到,常與耳部周邊的血管異常以及肌肉痙攣有關,這種情況臨床上相對少見。
“耳鳴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有統計發現,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耳鳴。”馬曉博強調,對於一過性的耳鳴,不用過於緊張,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放鬆心情,避免勞累。如果耳鳴持續幾天不能消退,並伴有聽力的下降或眩暈,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對於耳鳴的治療,馬曉博&&,“由於引起耳鳴的原因比較多,所以首先要尋找耳鳴的病因,詳細詢問患者病史,並進行耳部甚至全身的醫學檢查。對根本的病因進行治療,進而改善或治愈耳鳴。”
馬曉博舉例説,臨床中出現比較多的是感音神經性耳鳴,其強調的是患者的主觀感受,主要和患者本身的精神狀態或者生活狀態有關。如有睡眠障礙,人的大腦每天都會産生一些“垃圾蛋白”,它們在深睡眠時會被有效的清理。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睡眠,這些“垃圾蛋白”就會在腦內逐漸沉積,導致耳鳴的出現。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耳朵的保健,馬曉博建議:第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過度勞累,克服緊張焦慮的情緒;第二,如果出現了急性的耳聾、耳鳴等症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通過及時處理,一般是可以恢復的。如果急性耳鳴治療不及時轉化成慢性耳鳴,治療起來就會相對困難些;第三,一般情況下,耳朵不需要頻繁的清理,因為耵聹對外耳道有一定的保護功能,並且它會隨着人體的運動或者咀嚼逐漸向外排出。如果耵聹形成團塊堵塞耳道,導致出現了耳聾耳鳴等症狀,建議到正規的醫院請耳科醫生幫助處理;第四,對於習慣長時間,特別是處於嘈雜環境中,佩戴耳機的人群,建議盡量避免這種行為,以防導致噪音性耳聾和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