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凍”“貼秋膘”有講究!專家回應秋季養生熱門話題-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17 09:24:31
來源:新華網

“秋凍”“貼秋膘”有講究!專家回應秋季養生熱門話題

字體: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秋凍”“貼秋膘”有講究!專家回應秋季養生熱門話題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俗話説“秋不養生冬易病”,入秋以來氣溫逐漸下降,科學養生也被提上日程。“春捂秋凍”何為度?“貼秋膘”該怎麼“貼”?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6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中醫專家回應了秋季養生熱門話題。

  “秋凍”並非人人適合

  人們常説“春捂秋凍”,其核心在於順應季節氣候,幫助抵禦病邪。“秋凍”的“度”該如何把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適當“秋凍”能刺激機體自主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身體對寒冷的耐受能力,降低突然降溫所導致呼吸道疾病發生的概率;但“秋凍”需適度,平均氣溫在10℃以下且出現大風降溫時,就不再適合“秋凍”,而應及時添加衣物。

  特殊人群也需避免過度受凍傷身。劉清泉舉例説,低溫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流阻力增加,加大腦血栓、心絞痛風險,這類人群需注意頭部、頸部等重要部位的保暖。

  此外,老年人對寒冷的耐受和適應能力較差,兒童免疫系統和體溫調節機制不成熟,這兩類人也需要適度保暖,不可盲目跟風“秋凍”。

  “貼秋膘”需因人而異

  天氣漸涼,食欲轉好,“貼秋膘”應該“貼”點啥?

  “‘貼秋膘’旨在通過秋季進補增強體質,為冬季儲備能量,但‘貼秋膘’不能單純理解為補充營養。”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長沈洪説,人們存在氣虛、陰虛、痰濕等不同體質,盲目“貼秋膘”可能會適得其反。

  沈洪舉例説,氣虛體質者應以溫補為主,可適當進補溫性食物和補氣食物,如雞肉、紅棗、桂圓、栗子、山藥等;而痰濕體質者需要通過飲食調理來健脾化痰、祛濕利水,可適當選擇具有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紅豆、茯苓等。

  專家特別提醒,有幾類人不宜盲目進補:肥胖及代謝異常人群,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會加重病情;脾胃虛弱者強行進補易導致消化不良、積食;胃火旺盛者需要先清熱再進補,否則易加重內熱;老年人和兒童消化功能較弱,大量進食肉類易引起積滯。

  “‘貼秋膘’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暴飲暴食,損傷腸胃;同時要重視辨證施補,以平補潤燥為要。”沈洪説。

  秋季脫髮宜內外調養

  秋風漸起,一些人發現頭髮掉得比之前更加明顯。

  對此,浙江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湯軍從中醫角度解釋:秋季燥氣當令,人體氣血內收,頭皮毛孔收縮,加之燥邪耗傷陰血,故而易出現脫髮增多現象,這多與肝腎陰虛、精血不足、髮根失養密切相關。

  解決秋季脫髮問題需內外調養、綜合施策。湯軍建議,“內調”方面,可多攝入黑芝麻、黑豆、核桃、桑椹、枸杞等滋陰養血之品,同時保證適量優質蛋白的攝入,還需嚴格避免辣椒、花椒等辛辣溫燥食物;保證充足睡眠,並在晚11時前入睡。

  “外養”方面,可堅持每日以指腹輕柔按摩頭皮的方法重點刺激百會、風池等關鍵穴位,以疏通頭部氣血;洗髮可選擇含有何首烏、側柏葉等成分的溫和滋養型洗髮産品,洗髮後避免用電吹風高溫吹頭髮,以減少對發質的損傷。

【糾錯】 【責任編輯: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