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培訓,為29.6萬名幹部賦能-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15 10:47:44
來源:人民日報

AI培訓,為29.6萬名幹部賦能

字體:

  浙江邀請專家授課,着眼學以致用

  AI培訓,為29.6萬名幹部賦能

  6月的一個夜晚,浙江省委黨校知行廳燈光明亮、座無虛席。&上,清華大學智能産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講解着“人工智能新浪潮”;聆聽課程的,既有台下的一眾學員,還有通過電腦或手機在線學習的全省各級幹部。

  這堂課,是浙江“人工智能通識及應用網絡專題培訓”首期課程的最後一堂。這一輪“夜學”,吸引了29.6萬名幹部自主參與學習,使他們在掌握人工智能領域知識與思維的同時,也能夠將所學所思運用於工作實際。

  師資雄厚 內容豐富

  這場始於3月中旬、每週開講、共計10堂的培訓,由浙江省委主要領導提出相關要求,省委組織部研究制定方案、邀請師資、組織培訓,旨在幫助廣大幹部提升人工智能素養,把握幹事機遇,推動浙江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

  參訓者覆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其中,省、市、縣三級黨校春季學期主體班次學員及各市、縣(市、區)黨政班子成員,在當地集中聽課;其餘幹部,可自行登錄相關&&,在線聽課。培訓為自願參與,無強制性要求。

  “不懂人工智能,就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面對新技術、新業態、新知識,許多幹部存在本領恐慌。”省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介紹,調研組仔細走訪摸排後發現,幹部們普遍渴求三個方面的知識:行業前沿趨勢、産業變革路徑、自身認知短板。

  課程設計,據此展開。師資表上,都是業界、學界精銳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前瞻行業發展趨勢;杭州景聯文科技CEO劉雲濤,闡釋數據重要作用;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述説機器人産業的今天與明天;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解析AI科技創新如何驅動産業創新……綜觀課程內容,涉及通用知識、行業概況、産業應用等方方面面。

  王興興是首位受邀的90後授課人。&上,他富有激情地介紹了宇樹機器人的發展歷程與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産業的現狀,分析了AI如何跟人形機器人結合,並對智能機器人産業的未來走向作了展望。

  省政府研究室社會處處長劉易在黨校參加培訓,幾乎每課必聽:“講的都是乾貨,像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熱點,不光涉及了,而且分析得深入淺出,各有獨到之處。我聽得很有興致,也加深了對行業與産業的理解。”

  既有專題授課,又有案例分享,産學融合、視野開闊的教學內容,回應了幹部們的關切。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施冬材在筆記上總結道:“老師們都是大咖,站在一線前沿。這種立足實踐的課程,最解渴。”

 線上線下 探討碰撞

  10堂AI課,是如何組織、進行的?

  據了解,每次授課前,課程信息都會通過浙江組工公眾號發推送、浙江領導幹部網絡學院發短信、各地組織部發文等方式,通知到個人。參訓幹部可使用浙江省數字化協同管理&&“浙政釘”賬號,登錄浙江領導幹部網絡學院“共富善治大講堂”,在線收看直播。據統計,10堂課平均參訓人次超20萬。

  每堂課都設置了現場互動環節,台下學員提問踴躍:“從社會管理實踐的角度,該如何平衡技術賦能與風險把控之間的關係?”“就浙江而言,人工智能有望在哪些産業上發揮顯著作用?”“具身智能機器人走入尋常百姓家,還需要多久?”

  “腦機接口研究前沿進展”課上,在場學員、麗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黃逸帆舉手提問:“腦機接口技術,什麼時候能惠及帕金森患者?”主講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王躍明答覆:“推廣在即。”黃逸帆聽後,心情激動:“我工作過的麗水市蓮都區仙渡鄉,常住人口中老年人佔比過半。我期待腦機接口技術能落地應用、下沉基層,我也願意為推動這項工作貢獻綿薄之力。”

  線上,思想碰撞同樣熱烈。王堅院士主講“從DeepSeek看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後,學員們在線上空間展開了討論。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黨委書記裴玉聰所在的線上學習群裏,大家繼續交流探討了“中青年幹部如何當好人工智能管理者”等延伸話題。

  浙江省委政研室産業處處長徐新,長期關注人工智能,參加培訓後很有感觸:“系列課程聽下來,接觸了許多新概念、新視角,收穫很多。浙江的幹部勤奮好學,除了低頭耕耘‘一畝三分地’,也懂得抬頭看世界、看未來。幹部群體只有了解前沿科技、掌握智能工具、運用先進思維,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服務基層。”

  用於工作 助力發展

  參加培訓後,學員們能否學以致用?

  浙江省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就此&&:“培訓的目的,就是讓學員將所學所思應用到工作實際中,運用到産業發展中。”

  培訓結束後,裴玉聰就着手轉化所學。作為全國百強鎮的黨委書記,他在走訪中發現了一些企業的痛點:對於環保和應急管理等領域雖有關注的意識,但並不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往往在相關執法檢查中不慎犯規、被動受罰。“AI能不能幫上忙?”聽課時,裴玉聰就在思考。

  經由課程的 啟發,裴玉聰構思出一種新的模式:通過數據歸集和共享,以及大模型定制學習和精準匹配,為企業和政府雙向賦能。比如,將企業裝在排污口的感應裝置納入政府監測,通過大模型學習,建立一套算法和預警機制,一旦發現異常,系統即可實時提醒。這樣一來,日常執法次數可以相應減少,節省人力,政府則能夠研究後&數據,發現企業面對的共性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上門指導、推送政策法規,讓政府的執法檢查與企業的整改完善相互促進、正向循環。

  無獨有偶,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監事長葉秀昭參加培訓後,也帶着新思路回到了單位。集團去年成立的智能建造公司正在研發施工機器人,葉秀昭有了新願景:把從課堂上收穫的知識分享給同事們,激發靈感,推動機器人開發等工作。“依託AI賦能,國企的高端化、智能化轉型之路,將走得更加順暢。”葉秀昭認為。

  在寧波工程學院,學生處處長葉任澤聽了機器人産業相關課程後,更加堅定了深化“産學研融合”的信念:“我們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建的機器人學院,要鼓勵學生們更多地參與實踐,着重培養適應業界發展需要的優秀工程師。”

  AI思維,正在基層扎根。“這場AI培訓,將會是一個新的開端。”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會長周國輝&&,在全球數字化浪潮方興未艾的關鍵時刻,浙江着力提升廣大幹部的AI素養,將點燃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認知引擎”,“通過認知迭代,讓廣大幹部擁抱人工智能、迎接嶄新未來,這是提升區域競爭力、個人競爭力的必答題,也是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記者 顧春)

【糾錯】 【責任編輯: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