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古都新韻 融合生輝-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6/27 11:49:10
來源:光明日報

北京東城:古都新韻 融合生輝

字體:

  融入祈年殿元素的蛋糕,讓天壇的古意在舌尖流連;紅橋市場屋頂的露&上,中軸線的夕陽“落”入咖啡杯……古今交融的文旅路線,激活着古城空間的無限可能。在北京市東城區,文商旅深度融合,為古都帶來一抹新韻。

  空間煥新:老城肌理孕育消費新場景

  “南有夫子廟,北有隆福寺”,有着近600年歷史的隆福寺商圈,是北京的文化消費坐標。隆福寺的年代記憶傳承不息,對許多人而言,這份記憶總與“熱鬧”相關。

  近年來,隨着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的腳步不斷加快,隆福寺街區作為老城復興、文化消費的“金名片”迅速崛起。依託“故宮—王府井—隆福寺”金三角的合力,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巨大的商業價值越發凸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活力的品牌入駐。

  潮流、年輕、時尚,成了隆福寺的新標籤。

  當夜幕降臨,開心麻花A99劇場散場的人流涌向街角的Frienday騎行主題店。“以往到店的客人大多是騎行愛好者,隆福寺火起來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順道逛進來。”主理人沈毅説。這位在景山長大的創業者期待讓健康生活與文旅消費碰撞出火花。

  幾步之遙的北京稻香村零號尋寶館裏,“龍首酥”“墨蝦圖”以及中軸特色古建造型系列等創意糕點吸引着年輕顧客,展櫃前的老街坊則直奔香酥紅豆餅、玫瑰福餅的稱重窗口。“考慮到周邊還生活着不少老街坊,我們保留了傳統點心,各類新品則照顧年輕人的口味。”現場負責人孫涵説。

  改造後的隆福寺既引入了BURTON、喜茶等潮牌,也保留着老街坊的理髮店、裁縫鋪,新老業態在600年歷史的街巷中和諧共生。

  活動破圈:傳統文化浸潤當代生活

  位於東城區的柳蔭公園是北京老城頗有郊野趣味的休閒去處。公園在檀香書苑開展的“茶話會”深受老街坊歡迎。居民馬阿姨在茶藝師指導下體驗宋代點茶,竹筅擊拂間沫餑如雪。“沒想到能親手復刻古人風雅。”她興奮地拍照分享。不遠處的前門大街,吳裕泰茶莊飄出陣陣茶香,百年老字號用茶文化講座連接古今。

  這種連接在“微風露&計劃”中以更詩情畫意的方式體現出來——站在紅橋市場屋頂,祈年殿造型的茶點與現實中的天壇在夕陽中構成“雙穹對話”;百年金店改建的茶室露&上,游客抬手可觸青磚灰瓦,舉目可見鐘鼓樓遠影。300多處露&如珍珠散落中軸線,文物古跡與市井煙火在全新維度實現交融。

  “跟着電影游東城”“騎游最美中軸線”“書香之城探訪打卡”……在今年中國旅游日的推介活動中,十條主題線路將東城的文化底蘊轉化為可觸可感的體驗場景,明信片大小的導覽圖可揣進口袋。

  國際游客也循着文化的氣息涌入東城。在2025北京入境旅游發展大會上,東城區多個地點入選了“北京新發現”入境旅游主題線路。

  品牌賦能:“故宮以東”重構産業生態

  老城更新的密碼藏在“故宮以東”品牌中。這個以“和合文化”為內核的區域品牌,正通過七大共創計劃重構産業生態。

  在金融共創板塊,金融機構為文旅産業注入5000萬元信貸活水;科技共創催生了“故宮以東”城市互動&&,用游戲化的方式串聯文商旅資源;街區共創則讓隆福寺騰退空間重生為騎行文化館、戲劇劇場。

  每年暑期、國慶節、春節等文旅消費旺季,東城區均會推出“故宮以東·向美好出發”“故宮以東融·藝術季”“故宮以東‘藝’種生活”等不同主題的文旅促消費活動,聚焦戲劇演藝、文博藝術、數字文娛、精品美宿、複合式休閒餐飲等五大核心業態,依託“共創計劃”之“百達”計劃,聯手眾多新媒體&&形成品牌特色化激勵機制,以優質內容産出關聯文化品質消費。

  北京東城正為全球城市更新提交一份中國答卷——讓文化血脈在當代生活中不息奔流。(記者 董城 通訊員 劉柳江)

【糾錯】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