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縣域經濟首位縣的奮進與蝶變-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5/07 09:22:1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五常:縣域經濟首位縣的奮進與蝶變

字體:

  夏花盛開季,奮進正當時。走進全省縣域經濟首位縣五常市,項目工地吊車長臂迴旋,工廠生産車間機聲轟鳴,水稻育秧大棚連片成園,蔬菜棚室綠意撲面瓜果飄香,振興發展的激情和畫風隨處可感可見。

  近年來,五常市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縣域經濟盡展蓬勃之勢,在全省經濟版圖中佔據重要位置。

  2024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339.5億元,同比增長6.1%,在全省縣域總量第一、增幅第三;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3.4億元,同比增長96.3%,創歷史最高水平;新入統規上工業企業22戶,總量達181戶,居全省縣域首位;簽約項目17個,簽約額56.2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實際利用內資25.4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稅收5.05億元,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3%和6.9%;全市儲蓄存款餘額510.5億元,同比增長8.9% ……一支“五常經濟變奏曲”,旋律激昂,令人振奮。

  比這份“成績單”更硬核的,是發展的韌性和信心。市委書記杜平説,五常市深入貫徹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突破年行動工作要求,紮實開展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特色文化旅游、新型城鎮化、園區建設提質增效、投資效益提升、消費擴容升級七項突破行動,重點推動以五常大米為代表的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培育壯大,前瞻布局以秸稈纖維素為代表的未來材料産業,加快打造傳統産業基礎方陣、新興産業賦能方陣、未來産業領跑方陣,以高質量産業發展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穩進提質、“敢”超晉位。

  《五常市縣域經濟發展突破年實施方案》提出,今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力爭突破358億元,同比增長5.5%左右。

  (一)從地域品牌到世界品牌支起稻米産業“千斤頂”

  位於五常市杜家鎮半截河子村的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育苗基地裏,128棟現代化育苗大棚成片鋪開,蔚為壯觀。棚室內,手掌高的稻苗長勢正盛,濃濃的嫩綠與草炭土的墨黑形成鮮明對比。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253萬畝,其中喬府大院40萬畝。

  五常是農業大市。作為“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五常年産大米70萬噸,可供全國每人每年一斤米。

  再上層樓,把“米高高”做成“頂呱呱”。五常持續開展大米産業提升工程,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成立五常優質稻研發中心,推動原種提純、新品研發。在深圳、朝陽等地開設“稻鄉·五常”官方體驗館。五常大米品牌價值攀升至713.41億元,連續九年獲全國地標産品大米類第一名,品牌強度位列世界稻米地理標誌榜首。

  歷時16個月,《地理標誌産品質量要求——五常大米》日前成功通過國家標準審核發布,五常大米産業發展邁入“標準—質量—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起覆蓋“田間到舌尖”全産業鏈發展新樣板,在從地域品牌向世界品牌躍升中,助推五常國家級優質稻米産業集群建設,為五常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起“千斤頂”。

  米企強,米業興。五常現有稻米加工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4戶,2024年累計産值完成150.6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39戶企業産值過億元。

  在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文志一手拿着從香港淘回來的國外高品質米糠油,一手拿着自家企業生産的大米汁説:“遵循藥食同源理念,沿着米糠油、大米汁等稻米深加工補鏈強鏈延鏈之路走下去,五常大米將走向國際市場,産生更高的附加值,對壯大地方財政、助力鄉村振興發揮巨大作用。”

  克服2023年洪澇災害不利影響,一年多以來五常市恢復新建高標準農田29.3萬畝,修復水毀農田2.97萬畝,糧食作物實播面積433.66萬畝,糧食産量實現37.95億斤、同比增長39%。修復水庫、堤壩、灌區等水利設施650處,農機保有量發展至9.6萬台(套),糧食作物參保面積擴大至351.3萬畝,農業發展根基更加堅實。

  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建設菜園革命村15個、蝦稻種植試點4處,二河肉牛養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累計完成“小池改大池”“小田改大田”28.7萬畝,全市規模經營面積達261萬畝,託管服務面積達96萬畝,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2024年,五常市農林牧漁總産值實現168.8億元,佔據地區生産總值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長9.3%。

  (二)從“一業獨大”到“四梁八柱” 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堅持工業振興、科技賦能,以“農副産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特色文旅、通用裝備製造、特色種養殖”五大主導産業為重點,從稻米“一業獨大”到全力構建“四梁八柱”産業格局,形成12條“産業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搶抓國家利好政策機遇,在項目建設上持續發力。2024年謀劃爭取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其他中央投資類項目120個,成功獲批並實施項目18個,累計完成投資29.36億元,項目入庫數量、獲批資金額、完成投資額均創歷史最高。全年實施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重點項目29個,完成投資30.6億元。實施工業技改項目27個,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數字化車間5家,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規上企業總量保持全省縣域首位。

  十月稻田、葵花藥業、松鶴制藥、修正藥業、美君制藥……一批知名企業和龍頭企業落戶五常經開區。

  目前,五常經開區已形成醫藥、食品加工、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産業,正在謀劃建設新興産業園。

  醫藥産業園入駐14家企業,形成西藥製劑及中成藥産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哈爾濱松鶴制藥有限公司2024年實現産值兩億元。

  食品産業園入駐20家企業,形成鹵制食品、肉灌製品、大米白酒等特色食品産業。稻香飄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年産大米10萬噸、米糠油3000噸,2024年實現産值2.5億元,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農産品綜合開發項目。哈爾濱哈特啤酒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實施年産能1萬噸精釀啤酒改造項目,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1.87億元、利稅3798萬元。

  裝備製造園入駐29家企業,建成超硬材料,拖拉機、交通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項目,突出引進汽車零部件、機器人、飛行器、無人機等關鍵零部件生産企業,以及數控設備、機械製造等産業項目。哈爾濱海毅達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産品遠銷日、韓、美、加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導産品金剛石複合片國內市場佔有率20%。

  2024年,五常經開區實現營業收入212.68億元、同比增長84.16%,規上工業總産值201.46億元、同比增長87.87%,已納入省“百千億園區”培育計劃。

  (三)從“頭回商”到“回頭商”搭建企業發展“登天梯”

  新瑞馳公司工改項目擴建,按程序需兩次會商,21個部門30天完成批復。五常市政府專設工改項目服務&&,僅用時兩天辦理完畢。

  讓投資者“來了就是自家人”,“頭回商”變身“回頭商”。五常千方百計為投資者搭建發展“登天梯”,把招商引資的“流量”變成實實在在的“留量”。

  開通市長熱線,企業反映問題快速響應兩日辦結;營商環境局答疑解惑不過夜,“企業入群,問題解答一目了然”;工信局集納年初以來省市&&的政策,推出包含“兩新”、數字化轉型等內容的66條“新政大全”。推行“一企一策”,為葵花藥業上門送建議,為哈特啤酒節帶去“金點子”。深入開展惠企包聯服務,走訪企業1290戶,形成問題&賬“對症下藥”,幫助7家停工企業復工復産,15家減産企業復産達産。今年截至目前,8家企業有望年底入統。

  加強政銀企對接。2024年發放企業貸款59.2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0.78億元,同比增長15.1%,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擔保貸款投放總額位居哈爾濱各區縣(市)首位。

  良好的營商環境,無形勝有聲,落地見迴響。2024年,五常洽談招商引資項目122個,成功簽約項目17個,簽約額56.2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8個,十月稻田鮮食玉米、稻香飄稻米深加工3期、秸樂波咖西生物纖維製品等産業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建設。全年實際利用內資24.1億元,同比增長36.9%。

  今年截至目前,五常市與河南天安農業公司簽訂0.8億元速食米系列産品深加工、與山東魯花集團簽訂2億元米糠油、與天津寒育食品公司簽訂2億元農副産品深加工等項目。一季度,全市實際利用內資5.48億元,同比增長56.57%。

【糾錯】 【責任編輯:閆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