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楊涵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李雪芹 鐘奕) 20年前,一個決定宛如一粒種子,深植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以下簡稱“公安大學”)的沃土之中,經過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長成了今日枝繁葉茂的“公大禁毒”。
2005年,公安大學決定在偵查學專業下設立禁毒學方向,依託禁毒學教研室建立了公安大學禁毒學育人團隊,同年9月招收公安大學首屆偵查學專業禁毒學方向的本科生,填補了公安大學禁毒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空白。二十載櫛風沐雨,團隊以熱血鑄就了“公大禁毒”這塊金字招牌,一批批學子從這裡執劍出發,在雲譎波詭的禁毒戰場上披荊斬棘。近日,記者走近這支三尺講&上的“禁毒鐵軍”,聽他們講述“公大禁毒”的緣起與發展、破冰與傳承。
“公大禁毒”logo
一朝篳路開疆:從零開始,奮鬥成就團隊
“我們真的是從零起步,完全沒有基礎。”團隊奠基人李文君教授回憶起那段拓荒歲月,感慨萬千。這位原本已在學校從事17年基礎課教學的化學專業副教授,因為人才培養的需要,轉身投入禁毒專業的創建工作。彼時她面對的是一無師資、二無教材、三無經驗的“三無困境”,甚至學生和家長對禁毒專業都存在着深深的誤解。
公安大學禁毒學育人團隊核心教師合影。左起為包涵、張黎、李文君、陳帥鋒。(新華網 楊涵 攝)
沒有師資,除了招兵買馬就借力外部資源,邀請公安部業務局領導、香港警務聯絡官、禁毒法起草專家等為學生授課;沒有教材,就編寫講義,讓學生參與挑錯,李文君的郵箱裏至今還保存着當年很多學生的糾錯郵件,成為教學相長理念的珍貴物證;沒有經驗,就邀請到公安大學進修的各地禁毒民警、其他公安院校的禁毒老師開展業務交流。
剛留校任教就參與組建團隊的陳帥鋒坦言:“當初來授課時,我發現剛入校的很多學生對禁毒專業充滿了迷茫和抵觸,把禁毒等同於緝毒,抱着‘緝毒即犧牲’的刻板認知紛紛請求轉專業。”
李文君清楚地記得有個山東籍男生,家裏幾代單傳,當他奶奶得知愛孫被分配到禁毒專業時,覺得孫子就要“挂在墻上”了,當場暈倒送醫。後來,家人一直要求他換專業,但他堅持下來,畢業後在北京做了一名光榮的禁毒警察。
禁毒教研室獲公安大學2016年度先進集體。(受訪者供圖)
“有個廣西學生畢業後叮囑我,一定讓後來的師弟師妹在畢業簽三方協議的時候,要註明自己是學禁毒專業的,千萬別漏了這個加分項”,李文君説起這事時頗為欣慰和自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公大禁毒”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2013年,禁毒教研室師生一同建設並運維的“公大禁毒”微信公眾號廣受業界關注,在全國禁毒類公眾號中獨樹一幟,成為公安大學禁毒人的重要宣傳陣地和精神家園。從2020年至2023年,團隊連續四年獲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稱號。
師生勠力同心:薪火相傳,友誼生發合力
由於毒品問題複雜,涉及眾多研究領域,禁毒學需要不同學科交叉融合,因此育人團隊的四位核心教師有不同的學科背景:李文君學化學,陳帥鋒學醫學,張黎和包涵學法學。他們像一群“雜牌軍”,卻要啃下中國禁毒教育的硬骨頭。
“人心齊,泰山移”,他們之間情誼深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們四人經常一起同坐一輛車上下班、一起吃飯、一起打球。張黎感慨地説:“李文君教授不僅是公安大學禁毒學專業的創辦者,還是帶領大家入門的領頭羊,讓我們各盡其長。”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和無私奉獻,形成了強大的合力,恰似一股擰在一起的繩索,堅不可摧。
“以學啟智,以德垂范”,老師們的品格也深深影響了學生,師生關係在這個團隊中尤為親密。陳帥鋒自豪地説:“我們所有年級的學生都有微信群,有群很正常,但是他們把老師們都拉進了群,説明他們都沒把我們當外人。”畢業生們對老師的感情更是深厚,常常邀請老師參加他們的聚會和活動,甚至擔任他們的證婚人。如果老師因故不能到場,也會錄一段祝福視頻在婚禮現場播放,師生之間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師生關係,成為雙向奔赴的親人。
這些年,每當老師們去各地出差,總有“聽到風聲”的畢業生們聞風而動,一句“親老師來了!”就是群情激昂的召集令。有一次,團隊幾位老師到成都調研,很多學生都趕來,有位阿壩州的學生坐飛機趕來相聚。“我們的師生關係最融洽,禁毒專業的學生團結友愛、積極向上!”李文君笑着感慨。在課堂之外,在畢業之後,師生間仍然教學相長、互相陪伴助力,或許也是解碼“公大禁毒”的另一切口。
2014級學生利用暑期開展自行車禁毒千里行活動。(圖片來源:“公大禁毒”微信公眾號)
廿載創新不已:不負韶華,教育與時俱進
2022年6月26日是第35個“國際禁毒日”,央視進行了一場“禁毒劇本殺”的融媒體直播。六位來自公安大學禁毒專業的年輕學子扮演不同角色,意在提高廣大群眾尤其是年輕人識毒、防毒、拒毒的意識和能力。李文君那天也參與了現場評述,她認為禁毒宣傳不能光講大道理,利用年輕人喜歡的形式進行防毒教育,也是突破傳統説教的一條路徑。
“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着重於知識傳授,不太重視行為的養成和習慣的培養”,包涵認為當前的青少年防毒教育還需要改進。在很多人看來,毒品似乎離自己很遙遠。包涵指出:“其實毒品距離我們一點都不遙遠,毒品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海洛因、冰毒等,像一些麻精藥品、處方藥,如果使用超出了推薦劑量,或者未遵循醫囑使用,甚至在沒有相應症狀的情況下濫用,就可能導致成癮,進而引發社會危害。”
公安大學禁毒大講堂系列講座。(受訪者供圖)
隨着毒品犯罪手段不斷升級,新型毒品層出不窮,禁毒學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團隊一直在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將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實戰經驗融入課堂。他們經常邀請禁毒一線的民警和專家來校授課或開展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禁毒工作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同時,他們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實戰水平。
禁毒人員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張黎認為:“首要的能力是專業能力。毒情變化時,專業能力必須與時俱進。因此,我們在禁毒法律法規、禁毒情報、毒品犯罪案件偵查、毒品預防與戒毒康復等四門核心課程上,加大了更新改革的力度。目前我們已將相關VR産品投放到了教學當中,效果還不錯。”
2024屆畢業生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公大禁毒”微信公眾號)
暮春時節,公安大學木樨地校區北門口,身穿深粉色休閒外套的李文君教授微笑着與我們告別,她熱情邀請記者6月26日國際禁毒日那天,再到公安大學校園參加2025屆學生的畢業典禮。她&&,學生就是他們的孩子,希望有更多朋友來見證孩子們啟程奔赴星辰大海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