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共同富裕 看東陽“上進”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11/11 16:47:43
來源:國際在線

奔向共同富裕 看東陽“上進”之路

字體:

  今年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三周年。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抽選全省51個縣(市、區)99個社區(村)為共同富裕觀察點,採用線上調查和實地走訪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真實反映基層群眾邁向共同富裕的真實感受,金華市共有來自東陽市、義烏市、武義縣、磐安縣等地8個社區(村)入選。

  金華市8個共同富裕觀察點,所處地域不同、發展方式不一,共富實踐生動具體。從8月初以來,國家統計局金華調查隊組織人員深入8個社區(村)開展蹲點調查,切身感受基層群眾在奔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觀察點名片】名稱:上進小區;地點:東陽市白雲街道;人口:居民152戶,戶籍人口415人,外來人口1300多人。

上進小區

  40多年前的那個夢,金國忠記憶猶新。“讀小學時,學校組織去永康方岩游玩,我夢見旅游大巴開到了家門口。”他把夢講給家人聽,大家都笑了。“咱們這就一條不到一米寬的田埂路,還想開汽車?”

  上進曾經很落後,其位於東陽市西南端西甑山腳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不少人依靠砍柴、做豆腐為生。

  “因新37省道建設,上進變得不一樣了,兩分鐘上高速,5分鐘上輕軌,10分鐘上高鐵,每天都有數千輛車進出小區。”當年做夢的小學生金國忠,如今是上進小區的黨支部書記,話語間有幾分自豪。

  觀察上進,從一條路開始。

  合力築“路”:上進在蝶變

  要致富,先修路——上進人明白這個道理,卻一直苦於沒有資金和機會。

  契機出現在2014年底,因新37省道規劃,上進啟動城市拆遷。“我們要抓住機遇,迎頭趕上。”上進兩委目標明確,下決心要在“新白紙”上繪出新藍圖。

  騰空、拆遷、安置、建設……到2019年,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均是4層半結構、米黃色真石漆噴繪,排列整齊、外觀統一。建房時,上進成立以小區幹部、黨員等為主的建房管理小組,做好巡查監督、水電維護等工作,從源頭上杜絕建築違法、樓層超高等問題。

  “真是一個天一個地。”上進人喜歡用這句話來形容前後的生活變化。晚上7時,年逾七旬的葛余良、張惠珍夫婦吃完面疙瘩,收拾好碗筷,打開客廳的電視機。“想不到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我們很滿足。”22歲那年,張惠珍嫁到上進,來了才發現“上進這麼差”。過去幾十年,他們一家三代七口人擠在破舊的泥房內,每逢颳風下雨,就擔心房子要塌下來。

  如今,老兩口不僅住上新房,還在家門口“樂業”。白天,葛余良去附近地裏侍弄蔬菜,張惠珍到租在小區的服裝企業做手工活。“幹3年了,給衣服剪線頭,每天能掙200元左右。”“來不及的時候,我還要放下地裏的活兒去幫忙呢。”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幸福滿溢。

  在上進小區,時常聽到居民稱讚小區幹部不辭辛苦、一心為公。而小區幹部卻説“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努力”,上進能有今天的好模樣,離不開各級政府的支持。“拆遷補償款有2000多萬元,市政配套項目投入2300多萬元,電力設施投入1300萬元,道路‘白改黑’補助400萬元,‘一村萬樹示範項目’補助50萬元……”金國忠掰着手指“算賬”,“政府如此給力,我們怎可不努力?”

  黨群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羽毛球場、休閒健身廣場、口袋公園……經過幾年打造,上進成了白雲街道的後起之秀,景色宜人,環境宜居。

  金新心夫婦將在城區開了28年的母嬰用品旗艦店,搬至上進的新家,一樓是母嬰産品展示廳,二樓是嬰童洗浴館、孕産養護會所,生意紅火,一年光租金就能省下幾十萬元。

  80後金德康在外省、市轉了一圈後,回到上進做起飾品生意,産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等地。“每天都要到義烏市場送樣品,很方便。”

  前幾天,一直在城區生活的八旬老人盧園姣搬回上進居住,她有空就要在小區轉轉。“阿婆,咱上進越來越好,您早該回來住了呀。”“真的是好,不走了,住下了。”

上進休閒健身廣場音樂活動現場

  創新闖路:打造電商村

  2022年底,上進小區獲得史上首個省級榮譽——浙江省電商專業村。這正是上進兩委描繪新藍圖、助力居民增收的關鍵一招。

  城市拆遷之初,上進兩委積極謀劃,通過梳理自身資源,創新性提出發展電商産業。“區位優勢突出,內部道路通暢,有條件承接義烏的‘溢出效應’。”金國忠説。

  什麼是電商?居民怎麼獲益?靠譜嗎?起初,不少居民缺乏信心、猶豫不決。為此,上進兩委帶領居民前往義烏、浦江等地的多個“淘寶村”進行實地考察,有效激發了居民的參與積極性。

  上進兩委認為“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做”,採取和第三方專業團隊合作的形式,成立上進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合力打造“5G雲創電商園”,構建集倉儲、物流、銷售、推廣於一體的現代化電商産業體系。一方面,小區動員居民把閒置房屋交由公司統籌管理;另一方面,由專業團隊引進電商企業,並做好消防安全、後勤管理等服務。

  空氣炸鍋、電熨斗、吸塵器……在上進小區的一幢民房內,趙玉成和員工們忙着打包,快遞車在一邊等候,這是他們的工作常態。趙玉成是安徽人,主要經營小家電,企業入駐上進第四年,一共租了20間民房。“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有一大批互相認識的朋友租在這裡。”他説,這裡房租相對便宜,到義烏市場開車只需十幾分鐘,遇到困難也很快能得到解決,住着蠻舒心。

  從引進第一家到第10家,上進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從第11家到100家,只用了半年時間。如今,共有151家電商企業入駐上進,産品種類達2000余種,2023年銷售額超3億元。

  “打造電商村,招商是第一步,後續的管理、服務更重要。”小區幹部金銀寶説。上進舉辦電商産銷對接會、電商節,幫助企業吆喝産品;成立上進好物“小巷創客”隊伍,為入駐電商提供專業服務;引進物流企業,為電商企業提供更多便利等。

  打造電商村,上進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戶均年增收3萬—10萬元,最多的達35萬元。數據顯示,2019年,小區居民租房收入共計400萬元;2020年,翻了一番;2023年,超過1000萬元;2024年,達到1500萬元。

  “現在的生活真是好。”居民葛小軍將一、二兩層都出租給電商企業,每年租金收入約6萬元。他和租客敖文明處得親如兄弟,一有空就相約去附近釣魚。

孩子們在“在上進野嗨營地”泳池戲水

  轉型探路:試水農文旅

  剛剛過去的夏天,“在上進野嗨營地”火了。每到傍晚,來自四面八方的車子駛進小區南端,大、小朋友穿泳衣、戴泳帽直奔營地,盡情玩水。

  這是上進小區今年打造的新項目,是推動集體經濟增收的一次試水。“上進發展快速,但不能就此止步,更不能在一條路上走到底。”白雲街道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部長吳如鍵&&。

  居民增收了,集體如何致富?這是擺在上進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堅決扛起探路者的責任,因地制宜發展農文旅項目就是一條新路子。”金國忠説,“因地制宜的‘地’指‘一山二水三路’,分別是南山、巧溪和寺前灣水庫,新37省道、39省道和義東永高速。在基於土地性質不變的情況下,我們要充分利用空間、環境和交通,實現土地增值,推動集體經濟增長。”

  “在上進野嗨營地”項目利用小區空地,招引第三方公司前來開發。一方面,提高土地附加值、壯大集體經濟;另一方面,提升小區周邊環境,並為後續3A級景區村建設提供示範。

  自7月中旬開放以來,“在上進野嗨營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餘人次,小朋友或玩失重滑梯、鯨魚滑梯、海盜滑梯、章魚滑梯,或在泳池內如魚兒般翻騰,十分歡樂。同時,營地還為市民提供戶外休閒生活方式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相繼開展了城市輕露營、戶外運動等活動。

  資源整合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方法。上進還以南山為依託,開展野外生存、戶外運動技能、森林消防等宣傳和培訓,把營地打造成以特色活動組織為主、戶外救援培訓為輔的綜合性基地,帶動小區全面發展。

  前不久,上進小區召開會議,小區幹部、居民代表同時參會。對“發展休閒戶外産業”這個議題,大家討論熱烈,一致認為小區發展“要兩條腿走路”,在持續鞏固電商産業的同時,發展好農文旅項目。

  新藍圖,新起點。在白雲街道支持下,空間更廣、前景更好的“白雲牧場—共享田園”項目正在積極謀劃中,上進將立足小區的地理優勢、農林資源、電商業態,以“農業體驗+短時旅游+直播&&”模式,打造集“親子、親農、購物、休閒”於一體的短程旅游産業。(文/圖 方健生 張益曉)

【糾錯】 【責任編輯: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