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公益中國九人行

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
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
5月25日下午,由新華網聯合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公益中國九人行——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大型融媒體互動訪談欄目接檔來襲。
   “公益中國九人行”是由新華網公益頻道與新華善舉基金聯合打造的大型多媒體互動公益欄目,通過關注不同主題,每期邀請九位行業專家和思想者們就公眾關注的公益熱點話題、公益現象展開探討和研究,採集大量案例和數據、形成行業報告,通過不定期的線上線下互動和新媒體融合手段的發布,碰撞公益智慧,傳播公益理念,引領中國公益發展方向。
當文化遺産遭遇現代生活

“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

近十年來,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熱潮,如今,隨著“非遺熱”的出現,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成為了近期公益界和藝術界的焦點話題,持續吸引著各方關注。 傳統文化怎樣更好的融入到現代生活?非遺文化如何進校傳承?怎樣傳承工匠精神?5月25日下午,由新華網聯合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公益中國九人行——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大型融媒體互動訪談欄目接檔來襲。節目現場九位專業人士從自身的經歷談起,圍繞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及保護問題,共同探討“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點擊詳細]

文化傳承人不能只有工藝沒有文化

真傳需要真愛,真愛需要真了解。傳承人應提高傳承能力和傳承水準,才能真正激活傳統文化。文化部、教育部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目的是讓傳承人到院校開拓眼界,提升傳承水準。比如我們的非遺進清華計劃就是讓傳承人進入高校課堂,在一個綜合性的學科氛圍裏接觸優秀的大師,並與同學互相交流,讓大家真正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果傳承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那麼就證明我們的教育初見成效了。[點擊詳細]

怎樣讓文化遺産薪火相傳

只有真正的了解非遺,才能更好地傳承

傳承的核心就是搞懂什麼是真正的非遺,把所謂的創新設計用一些替代的材料,機械化、電腦制作的衍生品都作為非遺,這不是我們的保護對象。我們的保護對象是原生態的、原滋原味的,(對于手工藝術來説)應該符合生産性保護的原則,一是本真的材料,二是手工的制作,三是堅持傳統的工藝流程。這些底線不能突破。[點擊詳細]

文化傳承重在把根保住,貴在以真相傳

我想非遺文化的傳承真的到了一個保根的時候。如果我們希望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不要去看那個葉子有多麼肥碩,不要看那個花朵多麼的艷麗或者那個果子多麼的可期待,我們把注意力先放到保根上。我們認為這些根就是在文化傳承的環節上出現的傳人,他是我們的根,我們要去養護他,我們需要大家都來支援中國文化傳人們。社會上關心這件事情的人,有決策能力的人,有宣傳能力的人,都來幫助這些傳承人,幫助我們的根,讓他們好好地扎在文化的土壤裏,開出花、結出果,能以真相傳,從而再續真傳。[點擊詳細]

文化遺産傳承的現狀

古琴學習熱可能是表面繁榮

當前社會流行的古琴班繁多且學費很貴,學彈琴容易,彈好不容易。中國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是需要靜下來,長期積累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從小接受的文化,就是叫文化的根,我們有責任把古琴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古琴需要綜合修養,繪畫、音樂、文學等多方面的藝術融入到古琴裏的,是一種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的言傳身教。王迪老師生前希望古琴進大學,培養真正的人才,我正為此努力,師承就是報恩。[點擊詳細]

文化不只是塔尖上的藝術

在四川,有一位老人,曾經是村裏的幹部,帶領村民修水利工程,那條河解決了四川西北500萬人喝水的問題。當他跟我們講他人生經歷的時候,感覺他一下子回到了18歲的狀態。一個人的奮鬥,一個人集體主義的精神,對自己那方水土的熱愛變成行動以後,對他人是有感召力的。這就是一種文化,雖然不是一種塔尖上的文化藝術形式,但它是一種為人的文化。[點擊詳細]

傳承文化遺産的意義

風箏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是文化

在傳承過程中,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把風箏作為一種純技藝來傳承,實際上這也是中國非遺項目傳承裏的一個致命弱點。風箏傳承,首先傳承的是風箏文化,其次才是技藝。好的非遺項目,本身支撐的也應是文化,不完全是技藝,就像中國人經常講的做人道理一樣:先學做人,再學藝。[點擊詳細]

傳統文化能夠教化人心,潤物細無聲

傳統文化,我認為更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教化,教化是屬于潤物細無聲的,這就是傳統文化對我們社會最大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夠教化人心。評書,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們聽,潛移默化裏就讓他們接受了我們中華的文明和中華的價值觀。[點擊詳細]

文化遺産就在我們身邊

京劇啟蒙的重點並不在表演能力

京劇啟蒙的關鍵並不在于我們要將所有的孩子培養成京劇的專業人才,而在于讓京劇和傳統知識的文化精髓能夠成為滋養孩子健康成長的營養。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學習京劇藝術的專業技能,更多的應該將戲劇藝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變為淺顯易懂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孩子們。我體會最深的是:從興趣入手;在方法上創新;在途徑上突破。20年的京劇啟蒙教育,我總結出了“京劇啟蒙遊戲化”的一套方法和工具書,我認為,教育傳承才是目前最佳的文化傳承形式之一。[點擊詳細]

普及梅花文化,提升社會人文水準

梅花是一種文化遺産,無論是詩詞、繪畫還是古琴。梅花是自然界的君子,梅花的抗寒鬥雪,映射著在人生當中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君子。一個是自然界的植物,一個是人,但他們的共鳴是一樣的。所以在中國的文人墨客當中,或者在整個中國人的心目當中,梅蘭竹菊四君子,它們是自然界君子形象的符號。梅花文化特別是以花譬德的傳統文化的恢復普及,對于提高我們的人文水準和道德水準都是非常有好處的。[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郭士玉 馮麗 姜程 常怡然
關愛自閉症兒童:孤獨的希望

Vol 關愛自閉症兒童:孤獨的希望

3月28日下午,由新華網聯合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公益中國九人行——孤獨的希望”大型融媒體互動訪談欄目接檔來襲。[點擊詳細]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301014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