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前夕
“人民醫護工作者”
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路生梅
和“七一勳章”獲得者
張桂梅
再度通信
81歲的路生梅和68歲的張桂梅
在信中互相勉勵
“讓我們倆
在祖國的一南一北
繼續加油幹!”

路生梅與張桂梅
結緣於
2022年11月的一次通信
當時
路生梅在給張桂梅的信中寫道:
“我們的名字都有‘梅’
都是共産黨員
都以江姐為偶像”
張桂梅則在信中對路生梅説:
“我和學生們最愛唱的是《紅梅讚》
期待我們有機會一起唱”

相似的經歷和理想
讓她們彼此欣賞
數十年來
路生梅和張桂梅
如“寒梅”般
扎根邊遠山區
奮鬥在醫療、教育事業一線
在祖國的大地上
綻放芳華
1968年
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
(現首都醫科大學)
兒科畢業
她服從國家分配
踏上了西行的列車
到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從醫
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
在偏遠落後的小縣城
一待就是57年
還從一名兒科醫生自學成為
“十八般武藝皆通”的全科醫生
為了婦女兒童的健康
推廣新法接生、科學育兒
為落後的小縣城
建起第一個正規的兒科
……
從芳華到白髮
從“小路大夫”到“路奶奶”
路生梅的承諾
也從“為佳縣人民服務五十年”
延續為
“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退休至今
路生梅仍堅持義務接診
守護一方百姓健康

路生梅
曾多次放棄
離開佳縣回北京的機會
她捨不得
共同成長的佳縣人民醫院
和親手創辦的兒科
也捨不得
在陜北的小家
更捨不得
佳縣百姓與同事
給予的溫暖與感動

路生梅在給張桂梅的信中寫道:
“這三年多
我仍然忙忙碌碌
在佳縣為老百姓的健康服務
組織老年志願者參加公益活動
同時我也一直在關注和牽掛着您
每遇到一些事情
我也會想
‘如果是張桂梅老師
她會怎麼做呢?’”
“燃燈校長”張桂梅
四處奔走、爭取資金
創建華坪女高的感人故事
被世人所熟知
為了籌款建校
她曾去街頭募捐而遭人冷眼
為能了解學生的家庭困境
她家訪的足跡遍佈麗江一區四縣
行程達10余萬公里
為了全天陪伴學生
她至今仍住在學生宿舍裏
前不久
張桂梅連續第15年
送學生參加高考
她卻還和第一次送考時一樣
“對學生們放心不下”
高考前一天晚上
她還一遍遍叮囑學生
“明天不用起那麼早
多睡一會兒
才能精神飽滿參加考試”
可第二天
她卻起得比平時更早了些
正是在張桂梅
無微不至的關愛守護下
大山裏的姑娘們
才能如此從容安心地
度過高中三年
考入理想大學
華坪女高
至今已有2000余名畢業生考入大學
很多學生已走上工作崗位
成為軍人、醫生、教師、科研人員
……
在給路生梅的回信中
張桂梅寫道:
“生梅大姐
您比我大十幾歲
還在一線努力奮鬥着
您的精神也鼓舞着我!
請保重身體”

一南一北
“兩枝梅”
是無數中國共産黨員的縮影
在她們的信裏
我們讀到了
兩位老共産黨員
默默堅守一生的
初心和使命
記者:藺娟 龐明廣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