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非遺|在這個千年漁村,這些村民在做一件很潮的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4 09:25:25
來源:新華網

鏡觀·非遺|在這個千年漁村,這些村民在做一件很潮的事

字體:

福建泉州蟳埔村

是一個充滿歷史韻味和文化底蘊的古老漁村

興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蟳埔村

千百年來傳承着向海而生的歷史印記

生活在這裡的漁家女——蟳埔女

身穿大裾衫和闊腳褲、盤着頭髮

戴着用鮮花做成的花圍

她們以花為簪如同“行走的花園”

蟳埔女用傳承千年的獨特習俗

訴説着對生活的熱愛

和對美好生活的樸實嚮往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蟳埔女在早市上交流(8月28日攝)。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蟳埔女在早市買菜(8月28日攝)。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一位阿婆騎電動車去菜市場買菜(8月28日攝)。

2008年,以“簪花圍”為代表的蟳埔女習俗

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簪花圍由花圍與髮簪組成

骨制的髮簪和

用玉蘭、山茶、菊花等鮮花製作的花圍

隨四季時令與個人喜好

成為蟳埔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簪花時,蟳埔女先把長髮扎成馬尾

再將馬尾盤起,用髮簪固定

然後圍繞發髻

環戴數層鮮花組成的花串

每逢重大節慶

蟳埔女還會在頭髮上插上傳統樣式的佩飾

以表隆重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拍攝的蟳埔女翁秀珍。

今年61歲的翁秀珍是蟳埔村的一名漁女

像萬千蟳埔女一樣

每天早上

翁秀珍都會梳洗打扮

簪好花圍

開始一天的生活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早起的翁秀珍在給自己“簪花圍”。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早起的翁秀珍在給自己“簪花圍”。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簪好花圍的翁秀珍出門買菜。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簪好花圍的翁秀珍出門買菜。

小時候的翁秀珍靠海吃飯

每天跟着母親

挎着竹簍

帶着家裏一天的漁獲

從蟳埔村步行數裏地

到泉州鬧市區賣海鮮

以此謀生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蟳蜅女在灘塗上勞作(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李惠興攝)

如今,從小“簪花圍”的翁秀珍藉&文旅的東風

在村中的老房子裏開了店

為游客“簪花圍”和拍照

現在每天到翁秀珍店裏的游客絡繹不絕

曾經破舊的老院子也迎來新生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翁秀珍在市場上選購“簪花圍”使用的鮮花。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翁秀珍在為游客“簪花圍”。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翁秀珍和前來體驗“簪花圍”的游客合影。

黃晨是蟳埔女習俗代表性傳承人

在他的裁縫鋪裏

有各個年代款式不同的蟳埔女服飾

這些衣服由黃晨一針一線縫製

既有年代感

又頗具時尚氣息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蟳埔女習俗代表性傳承人黃晨在工作室展示蟳埔女服飾。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蟳埔女習俗代表性傳承人黃晨在工作室裏裁剪一件蟳埔女服飾。

黃晨説

希望蟳埔女習俗能不斷傳承

為此他開設了傳習所

希望來蟳埔“簪花圍”的游客

更全面了解蟳埔女的習俗和服飾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蟳埔女習俗代表性傳承人黃晨在工作室裏縫製一件蟳埔女服飾。

蟳埔女的佩飾

是區分她們年齡和輩分的重要標誌

未婚、已婚和年長的蟳埔女

戴着不同的佩飾

而佩飾上的丁香、新月等造型

則體現出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在文化上的兼容並包

王勇躍是蟳埔女習俗代表性傳承人

在他的金舖裏

誕生着伴隨蟳埔女一生的金銀飾品


  王勇躍在工作室裏展示他製作的蟳埔女金飾。

  王勇躍在工作室裏製作一件蟳埔女金飾。

王勇躍説

近年來

當地政府不斷加大

對於傳統習俗的保護和開發

這使得像他一樣的手藝人充滿了信心

古老的非遺如今又迎來新生


  王勇躍在工作室裏製作一件蟳埔女金飾。

如今,憑藉在互聯網的走紅

“簪花圍”爆火“出圈”

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體驗打卡

這一傳承千年的非遺習俗


  體驗“簪花圍”的游客在泉州市蟳埔村的蚵殼厝旁拍照。
  體驗“簪花圍”的游客在泉州市蟳埔村的蚵殼厝旁拍照。
  這是在泉州蟳埔村拍攝的頭戴簪花的蟳埔女和游客。
  在福建泉州蟳埔村,一名小朋友戴着花圍拍照。

文旅熱潮的東風也讓

這海上絲綢之路的古老漁村煥發新生


策劃:宋為偉

記者:辛悅衛 周義 劉琼

製作:辛悅衛、劉琼

非遺工作室

新華社攝影部

【糾錯】 【責任編輯: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