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中,溪流潺潺,林木蔥鬱,一座座風格各異的特色民宿依山傍水而建,猶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綠意盎然的自然畫卷中。
近年來,依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大力培育民宿品牌,推動“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助力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宜居宜業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位於肥西縣紫蓬山腳下的鄉村民宿。新華網發(楊鋒 攝)
“民宿之花”山間綻放引客來
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紫蓬山以怪石、奇樹、碧水、珍禽為四大特色,是集森林養生、文化創意、康體運動、鄉村度假於一體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這裡,春有百花爭艷,夏有綠蔭蔽日,秋有紅葉滿山,冬有銀裝素裹,一年四季都有獨特的美。
憑藉紫蓬山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肥西縣積極引導鄉村民宿開發建設,打造環紫蓬山民宿集群,努力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這些民宿不僅風格各異,而且充分融入了自然風光、農事民俗等鄉村特色資源。”肥西縣文旅局局長王昊&&,該縣推出了“聽風枕荷”“畫裏西廬”等十大主題民宿,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住宿體驗。每逢節假日,紫蓬山民宿游娛、餐飲等業態十分火爆,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航拍“聚星糧驛1953”民宿。新華網發(范柏文 攝)
“聚星糧驛1953”民宿曾經是一處閒置的糧倉,經過精心設計與改造,搖身一變成為了集歷史韻味與現代舒適於一體的精品民宿,既清新典雅,又現代感十足,成為無數游客的“詩和遠方”。
“每次來到這裡,都感覺像是回到了家。”來自南京的游客張婷開心地説,這裡的民宿不僅環境優雅,而且服務非常周到,讓人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民宿+” 撬動鄉村旅游“大産業”
走進肥西縣紫蓬鎮長劉社區楊洼村民組,一棟棟白墻灰瓦、整潔雅致的鄉間庭院式民宿映入眼前,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距離民宿不遠處的蔬樂園産學研基地裏,音樂節、轟趴、露營等精彩活動也在火熱開展。
然而就在幾年前,村民們還一度為如何利用破舊的閒置房屋而犯愁。為盤活“兩閒”資源,2022年7月,長劉社區引進設計公司,通過“農戶+社區+公司”的運營模式,打造集民宿、鄉居康養、田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示範項目,實現了民宿與農業、文化等産業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肥西縣鄉村民宿一角。新華網發(劉玉才 攝)
“以前村裏的閒置房屋很多,沒人打理,自從改造了民宿,環境好多了。我們平時接待些游客,賣點土菜土特産,一年能增收一萬多元。”談起改造民宿後的變化,村民蘇維勝讚不絕口。
近年來,肥西縣積極探索“民宿+”模式,與祥源音樂節、紫蓬山半程馬拉松、蒿子粑粑節等品牌節慶活動開展聯動,通過“民宿+音樂”“民宿+體育”“民宿+節慶”等模式,吸引不同領域客群,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行體驗,也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
為持續打響民宿品牌,肥西縣還積極創新營銷方式,利用社交&&招募網紅達人代言推廣,同時舉辦多場民宿品牌推介會、發布會等活動,進一步拓寬了民宿的市場渠道。
肥西縣星野蓬境民宿。新華網發(范柏文 攝)
民宿經濟激活“共富密碼”
近年來,為發展壯大民宿産業,肥西縣&&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過國企&&融資,以及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政府專項債資金、社會資金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民宿産業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發展。
此外,肥西縣還建立民宿運營企業庫和指標評價體系,將考評結果納入高質量發展獎補政策和信用評價體系。
肥西縣鄉村民宿一角。新華網發(楊鋒 攝)
截至目前,肥西縣旅游民宿已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56億元,總投資額12.51億元,全縣旅游民宿總房間數達到604間。
鄉村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多樣化的住宿選擇,還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據了解,包括“聚星糧驛1953”在內的6家精品民宿,每年還將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投資額的6%作為村集體固定分紅,為集體經濟發展增添內生動力。
王昊&&,下一步,紫蓬山民宿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提升民宿品質和服務水平。同時,將加強與周邊景區的聯動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李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