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持續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向村民小組等治理單元延伸,黨組織進入産業鏈、種養基地,黨的組織體系逐步延伸到邊、貫通到底
2020年起,寧夏率先將鄉鎮幹部月工資標準由以往高於縣直機關同職級人員4.7%調整為高於20%,全區4.85萬鄉鎮幹部受益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鄒欣媛
一座關乎全村口糧的高效節水灌溉泵站,有了專屬的黨建工作站後,灌溉難迎刃而解;一個山區的後進村,隨着軟弱渙散的黨組織不斷革新聚力,成為遠近聞名的示範村;一名基層經驗不足的駐村“高材生”,在“導師幫帶制”的培養下,學會了帶動村莊發展的新技能……
近日,記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採訪發現,經過一系列舉措,當地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更加堅實,黨員幹部帶動力更強,大家擰成一股繩,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勇毅前行。
點面結合建強組織
在吳忠市鹽池縣馮記溝鄉馬兒莊村,一座高效節水灌溉泵站,保障着全村1萬餘畝土地灌溉增收。
“節灌技術是新事物,我們不會用、不會修,也不會管。”吳忠市鹽池縣馮記溝鄉馬兒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關尚鋒説。
於是,“泵站上的紅心”應運而生,在泵站建立黨建工作站,由年輕村幹部、退伍軍人等10名黨員主動鑽研技術、帶頭維護設備,為老百姓及時解決灌溉難題。
鹽池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艾輝説,馬兒莊村黨支部圍繞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項目,建立黨建工作站,“一站管一片”解決實際困難,使基層黨組織更好地&&服務群眾。
近年來,鹽池縣打造了201個農村黨建工作站,覆蓋4300余名農村黨員和7.1萬餘名群眾。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介紹,寧夏持續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向村民小組等治理單元延伸,黨組織進入産業鏈、種養基地,黨的組織體系逐步延伸到邊、貫通到底。
組織要建強,配齊班子是關鍵。過去,以中衛市海原縣曹洼鄉白崖村為代表的一些村莊,班子黨員年齡大,領頭羊作用發揮不明顯。
海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馬建勳説,縣鄉兩級黨委選派鄉黨委副書記任村黨支部書記,從鄰村選了兩名文化程度高的優秀黨員跨村擔任黨支部委員,2019年面向全市以公開招考的方式選任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搭建起臨時班子。
但臨時班子留人難,班子人員不穩定。為此,曹洼鄉黨委積極選拔村級後備力量,馬寶成進入組織考察視野。
在外創業的馬寶成一開始沒有回鄉的打算。“村幹部經常跟我談心,安排我參加黨組織活動,我才開始慢慢思考,作為一名黨員,我能為咱村幹點啥。”他説。
如今,白崖村説話有人聽了、辦事有人跟了,昔日的後進村成了示範村,黨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
選優配強築牢堡壘
今年參加的一次村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對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黨支部書記程廣錦來説很及時。
“把姚磨村的冷涼蔬菜特色産業發展好,就要懂得相關知識。地方黨委政府組織的專業培訓,讓我掌握了蔬菜種植管理技術和營銷方法,借助經驗交流活動,更好地把握市場行情和産業發展方向。”他説。
針對村幹部文化程度、帶富能力和群眾認可度偏低等問題,在原州區2015年探索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的基礎上,寧夏近年來不斷擴面實踐,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培育壯大致富帶頭人隊伍。
“我們把産業帶頭人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把黨員産業帶頭人培養成村級後備幹部,把村級後備幹部培養成村‘兩委’班子副職,把村‘兩委’班子副職中的優秀黨員培養成村黨組織書記。”原州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毛亞民説。
為了讓年輕人更快融入鄉村,寧夏從2021年開始推進“導師幫帶制”,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
今年26歲的安國輝2021年到興慶區大新鎮塔橋村任村主任助理,是村民口中的高材生,但沒有基層工作經驗,不懂怎麼和群眾打交道。而馬志書曾在塔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了解村情,去年起馬志書成為他的導師。
“我駐過村,希望年輕人少走彎路,給群眾解決問題更實際一些,工作效率更高一些,這就是導師幫帶應該發揮的作用。”馬志書説。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馮記溝鄉馬兒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關尚鋒(左一)向黨員群眾介紹高效節水灌溉運行情況,並進行技術指導(2023年7月20日攝) 受訪者供圖
管理機制保駕護航
在靈武市郝家橋鎮崔渠口村,黨員的家門口都亮着一塊“共産黨員家庭”的牌子,上面寫着公共設施維護、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崗位,村民有困難,找到牌子就找到了黨員。
“亮家庭”是靈武市2021年推行的“三亮三定三積分”農村黨員量化考核管理機制中的一項內容,“三亮”即亮家庭、亮身份、亮承諾,“三定”即組織定崗、黨員定責、集體定檔,“三積分”即正向積分、獎勵加分、負面扣分。
“我們為黨員劃分17類崗位,一名黨員帶動3到5戶農戶。黨員參加組織生活、按時繳納黨費等可正向積分,反之扣分,助人解困等可獲獎勵加分。”崔渠口村黨支部書記劉學鋒説。
靈武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偉軍説,通過推行這套機制,靈武市有效破解了農村黨員“活動組織難、作用發揮難、黨員考核難、學用評價難”等問題。
寧夏還立足鄉鎮實際,完善黨員學習機制。2021年起,靈武市全覆蓋建設7個鄉鎮黨校,實現黨員在鄉鎮輪訓,入黨積極分子、致富帶頭人等全覆蓋輪訓,打通農村黨員教育“最後一公里”。
近年來,寧夏還投入真金白銀加強基本保障。
2020年起,寧夏率先將鄉鎮幹部月工資標準由以往高於縣直機關同職級人員4.7%調整為高於20%,全區4.85萬鄉鎮幹部受益;2021年起,村“兩委”負責人報酬與鄉鎮同工齡段幹部工資收入大體相當,人均年收入由3.4萬元增加到6萬元以上。
此外,寧夏在西部地區率先整合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等項目資金,設立與評星定級、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緊密挂鉤;與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緊密銜接的鄉村治理專項資金,全區2207個行政村每村每年不低於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