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院名正式啟用

2025-11-05 14:32:01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鄂璠 編輯/高雪梅

11月2日,通用技術集團所屬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院名啟用活動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與此同時,2025通用健康管理大會學科建設分論壇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交叉融合體系重構 智創賦能學科建設”為主題,由通用技術集團主辦,通用健康公司、北京通用航天醫院承辦,會聚了國內醫療領域的知名專家、行業領導及集團同仁。通用健康公司、豐台區衞生健康委、北京通用航天醫院官方視頻號同步線上直播,在線觀摩活動人數超萬人。

通用技術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通用健康公司董事長姚建紅出席活動並致辭,通用健康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杜繼臣,通用健康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委員王旸,航天醫科董事、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楊磊,航天醫科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黨委書記楊姝雅,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尹鍵等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院名新啟

姚建紅在致辭中説,新院名不僅是身份的全新標識,更是通用技術集團醫療板塊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作為集團所屬近400家醫療機構中首個以“通用”命名的醫院,承載着集團醫療事業一體化戰略布局與全體通用技術醫療人的使命擔當。對於集團醫療健康事業和醫院未來發展戰略,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錨定國家戰略,通過“內部築基”與“外部借力”實現“內外協同”;二是立足“十四五”收官,推動集團所屬醫院學習頭部醫院經驗,打破院間壁壘,建立跨院協作機制,實現優勢學科從“單一領先”向“集群發展”延伸;三是謀劃“十五五”新篇,從共建“學科梯度矩陣”、打造“人才共享&&”、共推“服務優化行動”、建立“創新支持機制”四方面探索學科建設突破路徑,攜手打造優質醫療服務體系,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王旸宣讀了上級有關單位批復文件。根據文件內容,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正式更名為“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這標誌着醫院發展邁上新&階。

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院名啟用活動由楊磊主持。他説,醫院將以更名為重要起點,全面展開以學科發展為引擎、以服務質量、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文化構建為支撐的全新發展篇章。

 

聚焦學科建設

楊姝雅在接下來的名家講壇環節介紹,醫院發展歷經三個階段,分別是戰地醫院階段、保障航天階段、央企辦醫生力軍階段。醫院始終保持促進健康、守護生命的初心與使命。2025通用健康管理大會學科建設分論壇的舉辦,旨在讓醫院的學科建設保持孜孜以求、精進不休的發展態勢。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創傷醫學中心主任姜保國以《外科醫生的成長路徑》為題,強調學科建設需以人才成長為核心,為創傷醫學領域人才培養提供了清晰路徑。

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詹思延分享《基於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臨床研究》,闡述真實世界數據在臨床研究中的獨特價值,介紹如何通過數據整合挖掘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院長蔡軍以心血管疾病學科發展為核心,分享疑難高血壓診治等領域的突破性成果,提出心血管學科需加強多中心協作與技術創新。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夢濤分享《風濕免疫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介紹協和風濕免疫科在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方面的經驗,助力同行提升專科診療水平。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教授侯勝田以《數智時代醫院學科建設與科技成果轉化:戰略與路徑》為題,分析數智技術對醫院學科建設的賦能作用。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助理教授呂德威帶來《基於隊列研究探討社區人群的心血管和代謝健康》報告,為跨區域健康管理與學科協作提供了多元視角。

北京協和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寧曉紅以《啟動緩和醫學學科建設,促進臨床高質量發展》為題,闡述緩和醫學對提升患者生命質量的重要意義,分享協和緩和醫學中心的建設與推廣經驗。

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秘書長楊曉非圍繞科技創新與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提出需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體系。

集團所屬醫療機構代表也分享了寶貴實踐。航天中心醫院副院長張仁成介紹了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助力學科發展的經驗。通用醫療三六三醫院院長李滿展示了醫院以學科建設破局的全景實踐,為集團內醫療機構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路徑。

杜繼臣在總結講話中肯定了本次論壇的豐碩成果。針對未來學科建設,他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堅定發展重心,拓寬工作思路,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打造優勢學科集群;二是明確建設重點,對照標準查找不足,制定清晰可實現的發展路徑;三是保持戰略信心,依託集團“全國一張網、區域一盤棋、學科一條線”的格局,實現交叉融合、體系重構與智創賦能。

學科建設是集團醫療健康板塊作為主責主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2025通用健康管理大會學科建設分論壇的舉辦,既是北京通用航天醫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重要標誌,也為集團醫療板塊學科建設搭建了高質量交流&&。未來,醫院將以新院名為起點,賡續紅色基因,聚焦學科建設核心,深化交叉融合與創新賦能,為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