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看煙&——山東煙&“四化”新模式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再生資源企業廠房發生火災,煙&市消防救援支隊調派骨幹力量現場撲救
文/杜同芝 崔新明 王曉丹
煙&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現轄5個行政區、6個縣級市、5個經濟開發區和功能區,常住人口705.87萬人。煙&是山東省經濟大市,先後榮獲國家衞生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
目前,全市現有危化品企業1643家,各類經濟組織和先進製造業蓬勃興起。如何加強社會化消防工作,推動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有效防範化解消防安全風險,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營造良好消防安全環境,是當前山東省煙&市消防救援支隊亟需回答的時代之問。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有關要求,實現既全面覆蓋監管對象、不失控漏管,又能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干擾、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的目標,煙&市消防救援支隊成功探索出“科技賦能+末端治理”的“四化”管理新模式,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創新求變科技賦能,推動消防管理智能化
煙&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陳湘華介紹説:“我們在工作中創新求變,科技賦能,走出了一條讓政府放心、企業滿意的嶄新路徑。”據介紹,昔日消防監管部門派消防員現場檢查不僅耗時耗力,又佔用了企事業單位的經營時間。針對基層應急消防安全治理面臨的難題,智慧消防預警大數據中心系統運用物聯感知技術及數字化手段,以“人防+智防”“傳統+科技”的方式,把“萬物互聯、雲端思考、數據智理”的理念融入消防安全工作,打造智慧消防大數據&&,深度挖掘場景應用,實現場所風險智能預警,並在此基礎上實現應急處置。與此同時,還實現了煙&鎮街及各責任主體消防風險考評體系的融合構建,推動了全市城鄉消防安全精密智控,消防風險閉環管控及基層應急精準治理。
支隊研發的“一碼統管”,不僅設計理念先進,還具有創新示範性,彰顯五大優勢:一是基層場所消防戶籍化管理,二是構建隱患排查處置閉環體系,三是物聯感知預警處置5級聯動,四是數據匯聚研判分析共享協同,五是統籌調度提升應急聯動處置效率。通過科技賦能,消防監管得以優化,消防安全治理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對此一致好評。

2024年9月24日,煙&市消防救援支隊陳湘華支隊長(右三)到中核山東核能有限公司調研消防安全工作
“一碼統管”的成功實踐為基層消防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搭建起企業端與監管端連接的橋梁,成為支隊貫徹落實《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推動重點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的關鍵抓手。該系統的運用帶來多維度的便利——系統為企業的消防設施和重點部位貼上專屬二維碼,依據消防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生成檢查清單,單位巡查人員利用手機掃碼登記,完成防火巡查。一旦發現火災隱患,即時拍照上傳,系統可自動提示整改方式等相關內容,有效幫助企業解決“不會查、不會改”的問題。與此同時,該系統支持非現場執法與遠程調度功能,消防監督人員通過飛行檢查和遠程取證功能,對重點單位和隱患高發區域開展精準檢查,發現問題時系統自動截圖留證,可實現“風險可測、責任可溯、分級可控”的精準治理,減少入企檢查次數,同時也讓企業感受到“無形監管無處不在,有形監管無事不擾”,全面提升了消防監管效能。
煙&鴻泰家居建材廣場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尹超説:“公司如果三天沒有開展巡查工作,‘一碼統管’系統就會自動給我推送提醒信息,督促我們落實責任;該系統的使用,既增強了我們的自我管理意識,減少了消防現場檢查的頻次,還提升了我們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了發生事故的幾率。”“科技賦能讓防控更精準,實現了監管模式從人防向智防、風險應對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防控、執法方式從粗放監管向精準執法的轉變。”陳湘華説。
“一碼統管”系統不僅適用於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也適用於一定規模的一般單位,幫助單位在消防安全自我管理上減負擔不減質量。目前,該系統已在煙&市全面試點應用。
此外,煙&市還針對高危領域探索使用“兩化一網”風險監測&&、安全服務雲&&和“海綿消防”系統。支隊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起“兩化一網”風險監測&&,包含智慧用電、可燃氣體監測、獨立感煙探測等多類專業化物聯網設備及物聯網值守功能。
支隊還面向衛健委和100多家醫療衞生單位,實現醫療衞生單位消防安全責任體系落地。&&7×24小時不間斷運行,對醫療場所的用電安全、可燃氣體、火情初期煙霧等關鍵消防指標進行全域覆蓋監測。傳感設備捕捉到異常數據後,會在第一時間向相關負責人推送精準預警信息,從源頭杜絕隱患漏判風險。
2025年9月3日11時34分,風險監測&&值守人員收到一條電壓缺相報警信息,煙&市芝罘區某兒童醫院二樓配電室A、B相電壓正常,C相電壓為0,報警信息同步發送給醫院電工。&&值守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同醫院電工一起到達二樓配電室。經核查發現,電箱總斷路器進線端處C相由於虛接,導線溫度達到140攝氏度以上,且已將安裝的智慧用電電流互感器熔化,接線端子熱脹冷縮,導致C相線纜脫落,造成缺相。若此時導線觸碰箱體,産生短路,極易發生火災事故。通過&&報警處置機制,醫院及時杜絕了一起電氣火災事故,保障了醫院整體消防安全平穩。
在民政領域,煙&市消防救援支隊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智慧消防監管體系——民政安全服務雲&&,將市民政局及管轄的220余家養老服務機構、救助中心等統一納入雲&&,借助智慧用電、消防用水監測、火災報警監測、獨立感煙探測等物聯網設備的實時數據採集與傳輸能力,以及消防物聯網值守功能,實現了7×24小時的無縫監控。一旦出現異常,&&自動生成報警信息,精準送達機構管理人員、安全負責人以及相關監管部門,確保隱患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並處置。&&運行以來,已累計發送報警信息8000余次,處理率在99%以上,將各類火災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為民政服務機構的安全運營提供了堅實保障。
支隊依託三級消防安全網格管理&&體系,推廣使用智能海綿消防管理系統,使網格員的自主檢查能力得以提升,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基層人員“查什麼、怎麼查”的問題。該系統自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先後建立完善各類場所&賬1047處,累計檢查企業、各類經營場所3000余家次,累計完成整改1.6萬餘條,通過現場巡查記錄信息化採集、問題隱患自動分類統計、巡檢任務流程化分級管理、工作任務量自動評估、問題反饋機制順暢、公文報表內容格式規範、數據採集下載便捷等功能,實現了“門檻低,質效高”的工作目標。
敢為人先警消協作,破解“九小場所”消防治理標準化難題
除了加強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一般單位的消防管理外,小場所的火災如何預防、小場所的火患如何糾治,也是長期以來支隊面臨的工作難題。
為突破工作瓶頸,煙&市消防救援支隊主動作為,與市公安局聯合成立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公安局局長任組長,在市公安局設立辦公室實體運作,支隊派駐1名幹部常駐辦公,各區市參照市級模式,成立19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建立“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同共治、問題共研、合力共進”工作體系,消防、公安“一體聯動”,市、區“兩級聯控”,推動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工作“橫到邊、縱到底”。

2023 年 11 月 7 日,煙&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開展消防試驗小課堂活動
同時,為規範執法流程,支隊聯合市公安局印發了《關於加強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警消協作”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消防違法行為移送的程序流程和報告機制,明確“九小場所”8大方面67項檢查標準;為厘清職責邊界避免失控漏管,建立消防監督員分片包乾制度,着力解決“九小場所”界定標準不一、監督職責不清、監管邊界不明、執法銜接不暢等問題。
全市還建立了派出所消防監督業務培訓常態化機制。機制運行以來,全市公安機關與消防部門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共檢查“九小場所”45.1萬餘個,整改各類火患33.7萬餘處,違法行為移送消防部門8020起,成效顯著。
精準治理,物聯助力,實現消防風險閉環管理科技化
居民社區和家庭是火災防控的最後一個單元。居民小區住宅建築高度高、結構複雜、人員密集、致災危險源多,特別是高層住宅小區,一旦發生火災救援難度大。為探索解決方案,提升居民小區火災防範能力和水平,煙&市消防救援支隊主動作為,提請市政府將加強居民住宅消防安全物聯網建設列入全市重點民生事項,並投入450萬元專項經費,為市區52個居民住宅區建設消防安全物聯網感知、電動自行車和消防通道智能監控,做到火災隱患“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全面防範化解火災風險。
為有效解決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難題,2024年以來,煙&市推動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端口、電動自行車電梯阻止系統安裝建設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端口16.2萬個,電梯阻止系統1.61萬套,滿足了居民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需求。
近年來,“小火亡人”事故多發頻發。從調查情況來看,這類火災通常發生在夜間,受害者往往是老人、小孩或行動不便人員等,死亡原因大多是濃煙導致窒息,城鄉接合部、鄉鎮為高發區。對此,支隊將網絡員培訓和“消防員+網格員”模式作為基層消防安全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支隊以體系化思維破解基層消防安全治理難題,通過創新防控手段,織密責任網絡,凝聚共治合力,構建起覆蓋城鄉的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
為破解“九小場所”消防難題,將火勢“扼殺”在萌芽狀態,福山區消防救援大隊以回裏鎮生活超市火災為契機,積極提請政府推動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的推廣和安裝工作。福山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産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通知,明確由各鎮街牽頭負責摸清場所底數和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為“九小場所”安裝、維護獨立煙感報警器,並定期進行調度和回訪,確保其安裝到位、發揮實效。截至目前,全區已安裝獨立感煙報警器8177個。
除此之外,煙&市還探索在鎮街建立安全驛站,將消防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訓等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在芝罘區東山街道安全驛站,網格員曹磊和同事們正在進行實地參觀學習。這個提供安全監測預警、安全知識科普和培訓等技術服務的場所,能夠利用物聯網技術,與轄區內場所的各類智能傳感器相連,24小時實時監測燃氣泄漏、電氣故障、煙霧濃度等安全隱患。一旦數據異常,系統會觸發報警並推送預警信息。“我們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安全驛站在我們街道的消防安全工作中發揮作用,將基層安全治理模式從事後補救向事前預防轉變,幫助企業和居民構建10分鐘的應急服務圈。”東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歐陽鵬介紹説。
安全驛站還是家門口的安全課堂,社區居民、網格員、小微企業等都可以在此學習安全知識,參與應急演練。“這種模擬實體教學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掌握不同類型場所的隱患排查治理方法,實操性很強。”曹磊説。
精準防範安全風險,促進消防執法服務人性化
在服務群眾方面,煙&市消防救援支隊積極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服務,讓群眾少跑腿、辦成事。盡最大可能壓縮行政許可辦理時限,對採用告知承諾制辦理的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當場予以許可,選擇非告知承諾制辦理的,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結。簡化公眾聚集場所申報材料,主要受理要件由6項縮減為2項。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堅持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持續主動靠前為企業服務,開展溝通交流活動,回應企業關切、助力企業發展,用暖心的服務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
此外,針對當前信息公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支隊制定了《全市消防行政執法案卷查閱管理規定》,對消防行政執法案卷的歸檔、保管、查閱等方面作出規定,切實保證消防行政執法案卷的完整有效,便於公眾對執法案卷的查找利用,全面做好消防行政執法案卷查閱工作。
在推動問題隱患解決方面,支隊針對住宅小區消防設施維保不到位的難題,聯合住建部門印發《關於明確消防設施維修應急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有關事項的通知》,積極拓寬消防設施維修基金渠道,維護業主合法權益,提高住宅消防設施維保效率和完好率。以芝罘區為例,其2005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130個、總建築面積1242萬平方米,涉及居民15.8萬戶,約佔全市老舊小區總量的33%,建築消防設施損壞故障、消防車通道不暢等歷史遺留問題嚴重,單靠嚴格執法流程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芝罘區消防救援大隊提請區委、區政府定期將消防安全納入區委常委會會議及區長辦公會研究事項,主要領導帶隊現場辦公,各部門、街道聯動將拆除違章建築、消防通道標識化管理及消防設施維修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和美好社區創建工作,目前已完成老舊小區消防設施完善改造109個,有效提升了居民住宅區的整體消防安全環境。
對於未納入老舊小區改造,但消防設施嚴重損壞的住宅小區,芝罘區消防救援大隊主動對接住建部門,了解市物業管理公共資金及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收取標準、維修資金一般使用和應急使用條件,聯合相關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起草了《啟動應急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工作流程》,明確了符合應急使用條件的13種類型。先後9次徵求街道及相關部門意見,並提報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後,由消防、住建、公安部門聯合發文;選取鼎城2008、通世新城等作為試點小區,組織評估公司對小區現狀進行評估,明確維修方案及報價,由街道辦事處牽頭、區住建局配合,開展維修費用劃撥,並結合現場實際,分批次公示和進行施工,確保按期完成整改工作。
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以民為本,勤政為民,一切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利益出發,成為煙&消防救援支隊全體指戰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火場、廢墟、洪流、林場還是鄉村,哪有險情,哪就有消防救援指戰員。他們的每一次衝鋒都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莊嚴承諾,因為消防員的日常工作就是直面生死考驗,他們用生命詮釋“人民至上”的信念,守護千家萬戶的安寧,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為煙&市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作出新貢獻。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