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Z世代:為何“凝視”?

6月10日,在日照市五蓮縣一研學基地,來自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的學生在學習中國武術
文/《環球》雜誌記者 於艾芩(發自倫敦)
編輯/黃紅華
眼神放空,嘴巴微張,一言不發——今年,一個名為“Z世代凝視”的表情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火”了。這個表情通常發生在期待回應的社交場合中——在被交辦工作任務、在餐廳接待顧客、在面對難以回答的問題時,Z世代青年有時會長時間露出這種不露情感的呆滯表情,仿佛大腦突然“放空”了。
英國小夥威廉·拉姆曾在零售業做兼職。有時,當顧客提出一個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或是對自己的回答並不滿意時,他就會在略微尷尬的氣氛中露出這樣的表情。他説,這表情的意思是:“快走吧。”
“Z世代凝視”的定義和成因並沒有統一説法。美國《今日心理學》期刊網站的一篇文章指出,所謂“Z世代凝視”,可能是情緒的自我保護機制,避免自我被評判或過度暴露,也透露出Z世代對“表演積極性”的抵制,不願過度刻意地打造具有親和力的“人設”。
在英國,“Z世代凝視”呈現出一幅具有國別特色的圖景:對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讓年輕人對線下人際溝通感到不適,代際差異、上升的生活成本、對國內政治的失望……英國Z世代似乎正在喪失溝通欲。
數字社交慣性與線下表達困境
數據&&Statista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英國社交媒體滲透率近80%,遠高於63%的世界平均水平。英國廣告從業者協會今年的一項調查則顯示,英國15歲以上民眾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平均為3小時21分鐘,其中有49%花在社交媒體和互發信息上。威廉就是個例子:他每天有2到3個小時“泡”在社交媒體上,主要是和朋友們互發信息。他認為,社交媒體給他一種“世界正在變得更加緊密連接”的感覺。
Z世代是與社交媒體技術共同成長的一代,但習慣了數字世界的溝通邏輯,卻容易在真實社交中“表達失語”。英國“今日醫學新聞”網站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用社交媒體互動取代線下溝通會影響現有的人際關係,還會影響建立新人際關係的能力,容易使面對面交流變得困難。
21歲的英國女大學生佩裏想方設法讓自己不對社交媒體“上癮”,她會在10月末大幅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為期末考試“閉關”,但在無事可做的暑假,她每天會花3到4個小時在社交媒體上。據她回憶,在新冠疫情時期,自己的手機屏幕每天使用時間長達12小時,其中10小時花在TikTok上。
佩裏坦言,在現實中與人交流時,自己有時會説“打字時才會説的話”,有時不知該如何組織語言。有時她會突然蹦出一個在TikTok上聽過的美式英語詞彙,她的妹妹聽了覺得奇怪:“你為什麼這樣説?”她自己才會反應過來:“天吶!對哦!”
不“裝”了?沉默背後的代際差異
佩裏説,英國人總體上比較“禮貌”,不會直接指出問題。但面對荒唐的請求或問題時,上一代人往往採取“顧客服務式”的“一笑而過”這樣得體的方式,而自己這代人“容忍度更低”,更容易産生“累了”“受夠了”這樣的心態。她以工作場合為例:Z世代邊界感更強,對“什麼可以,什麼不行”有清晰的觀點,因此如果上司的言行“過線”,自己會明確&&“不行”,但父母那代人則更傾向於營造“一切都好”的表象。
出生於2002年的英國男孩艾登也説,Z世代不再信奉“顧客永遠是對的”這類觀點。他有一個朋友在超市做收銀員,面對沒有收據就想退貨的顧客,雖然會“想要尖叫”,但只會露出“Z世代凝視”的表情。他認為,英國年輕一代接收到的信息更廣、膽子更大、性格更獨特,不會一味地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而是會平視對方。他覺得,雖然長時間保持沉默是粗魯的,但如果對方不尊重自己,自己也沒必要尊重對方。
20歲的湯姆·比尤則認為,Z世代之所以“凝視”,是因為這代人通常更“內向”,因此常對周遭喧鬧的聲音形成“沉默反應”,以避免被不喜歡的人和事打擾。當被問及這種“沉默反應”的原因,湯姆解釋道,他認為與身邊老一輩的人辯論相當困難,特別是涉及政治議題時,一不小心就會被打上標籤,顯得辯論沒有意義,從而“無語”。
疏離的現實與無聲的凝視
威廉説,自己最大的迷茫來自財務問題。“金錢主宰世界,”他説,“在英國,我們目前正處於生活成本危機之中。”此外,他對英國政治&&悲觀。他認為,英國過於政治化,“無論是保守黨還是工黨掌權,都沒有作出任何有利於工人階級、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正確決定。”
比尤也説,當前英國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最低工資標準難以維持普通人的生計。他隱晦地&&,自己認為當前英國在政黨選擇上“犯了錯誤”,這讓很多同齡人擔心自己的生活環境會變得更糟。
在成長過程中,Z世代見證了托尼·布萊爾的“新工黨”風光無限,也見證了其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選敗選。他們經歷了戴維·卡梅倫治下的“脫歐”風波,也經歷了此後四位保守黨領導人因五花八門的原因辭職的動蕩。2024年7月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的工黨,自上&起支持率就一路下滑……
佩裏覺得,自己年齡越大,越感到英國正在“走下坡路”,她尤其反對“脫歐”,也曾因此十分焦慮。她説,對政治現狀的不滿降低了她的政治參與意願,英國未來的政治氣候和低迷的經濟現狀則讓正處於畢業季的她感到迷茫。雖然她還會閱讀新聞、追蹤時事,但頻率降低了,也盡量避免讓這些關於政治的負面情緒影響到自己。
她説,自己也有過“Z世代凝視”時刻:“有時,當別人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我就會……”佩裏一邊説,一邊搞怪地擺出那個“無語凝視”的“Z世代表情”。那個表情像是數字原住民的“不會説”,也像代際差異下的“不想裝”,又像現實焦慮下的“懶得爭”,只是短暫地停留在她的臉上,仿佛是英國Z世代與這個“有點難”的世界之間心照不宣的留白。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