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式早教的競爭焦慮

2023 年11月16 日,考生抵達韓國首爾的一處考點參加高考
文/《環球》雜誌記者 姚琪琳(發自首爾)
編輯/胡艷芬
幾年前,韓劇《頂樓》熱播,其誇張的劇情——上流社會家長為了讓子女考入重點高中不惜造假、操控招生的種種手段——在引發熱議的同時,也讓觀眾對韓國教育體系的嚴苛有了直觀認知。雖然劇中情節略顯誇張,但現實中韓國家長為教育傾盡所有的焦慮情緒,卻真實存在。
韓國特色:小學醫大預備班
如今,韓國這場教育競賽已提前延伸到了小學階段,甚至幼兒園。在韓國首都圈,醫大預備班悄然走紅。這種打着“超前教育”“搶佔先機”旗號的課外培訓,從中學擴展至小學生群體,已然成為韓國新一輪教育競賽的前沿陣地。
在韓國,從醫意味着高收入、高地位、低風險,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理想職業。為此,家長不惜從小學就為孩子設定職業目標,於是小學醫大預備班應運而生。
據韓國媒體報道,首都首爾附近的城南市盆唐地區的培訓班,打着“超高速 超前教育”口號招募小學五到六年級的學生,目標是到初中三年級時完成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為進入醫大做足準備。
在首爾江南區的大峙洞補習班一條街,有培訓班專門打造“超高速”小學醫大預備班,小學五年級學生僅用6個月就能學到相當於高中二年級水平的課程。類似的培訓機構吸引了眾多渴望子女成為醫生的家庭。
韓國統計廳今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韓國中小學學生總人數雖然減少了,但課外補習班開支卻達29.2萬億韓元(約合15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創歷史新高。2024年韓國中小學生參與課外教育的比例為80%,課外教育月均支出47.4萬韓元(約合2479元人民幣),同比增加9.3%。與此同時,韓國政府還首次公布了嬰幼兒課外教育的支出統計。數據顯示,6歲以下兒童的課外教育平均每月支出33.2萬韓元(約合1736元人民幣),有47.6%的兒童接受課外教育。每週平均參加課外教育的時間為5.6小時。
在首爾江南區知名的幼兒英語補習班,4歲到5歲的孩子需學會用英文講解人類器官系統。這並非特例,從傳統的學科類教育(語文、數學、英語)到當下流行的科學課、AI編程、演講與邏輯表達訓練,補習班培訓的內容幾乎複製了完整的“學生生涯”,只是將時間提前到了幼兒階段。
根據韓國教育部與統計廳聯合發布的《2024年學前教育與課外教育狀況調查》,首爾、釜山、大邱等大城市的兒童參加課外補習的比例遠高於平均水平,部分高收入地區6歲以下兒童的參與率接近80%。這意味着,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區域,補習已不再是“選擇”,而是“剛需”。
“成才”與“功名”重壓之下
韓國人的教育觀念重視“成才”與“功名”。接受好的教育被視為改變命運的重要路徑,這種觀念延續至今。進入一所好大學,被視為進入上層社會和獲得穩定高薪職業的保障。在這套觀念驅使下,韓國家長普遍將孩子的成功等同於家庭榮譽與未來保障,教育成為家庭投入最多、焦慮也最深的領域。
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每個階段都是一場“淘汰賽”。獲得三大名校——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的錄取,被認為打開了階層躍升的關鍵通道。儘管近年來韓國政府嘗試推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改革,但“名校至上”的觀念並未動搖。電視劇《頂樓》中家長為送孩子進入韓國藝術名校——清雅藝術高中而傾盡所有的情節,讓人印象至深。
雖然韓國的公立教育質量和普及程度較高,但不少家長認為公立系統教學內容不夠多樣,無法滿足孩子“領先一步”的需求。加之韓國每換一屆政府,就會對應試教育進行一番改革,左右搖擺的政策讓原本就焦慮的家長們無所適從,因而紛紛轉向私立機構。
《環球》雜誌記者住在首爾市城北區的一處小區,雖然小區並不是韓國的熱門學區,但小區附近也有不少培訓機構,其中最多的是數學和英語課外培訓。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對記者&&,孩子的同學幾乎都在上英語和數學的課外班。很多韓國家長習慣通過課外教育完成在英語和數學學科上的“超前學習”和“能力拔高”。韓劇《頂樓》中的家教課、私教定制計劃,與現實中補習班的“一對一戰略輔導”如出一轍。
正因如此,近年來旺盛的需求催生了韓國高度發達的課外教育市場。據韓國《中央日報》統計,2023年首爾全境的補習班共有24284個,是首爾便利店數量的3倍。網友戲稱韓國是“課外培訓共和國”。
在首爾稍微大一些的小區,幾乎都有學習英語、數學的學科培訓班,以及學習美術、跆拳道、音樂的課外興趣班。小朋友下了樓就能上補習班,成了家長託管孩子的好去處。
一位孩子上幼兒園的韓國媽媽告訴記者,他們一年前從美國搬到韓國,切身體會到韓國課外教育市場的高度發達和便利。這位媽媽注重孩子的體育運動,給孩子報了足球、游泳等各種課外班。她説沒有想到韓國的很多課外班會派校車來小區接送孩子,還定期跟家長匯報孩子的訓練狀態。這些都讓這位職場媽媽感覺在韓國上課外班輕鬆很多,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家長依賴課外班的重要原因。
但同時,這位韓國媽媽也坦言,雖然上課外班解放了家長,但確實增加了家庭經濟壓力。她為孩子報了七八個課外班,每月的課外教育支出超過100萬韓元(約合5230元人民幣)。最近韓國經濟不景氣,公司收入下降,她也在考慮是否要削減一些課外班,為家庭減負。
引導課外教育回歸理性
根據韓國統計廳2024年3月發布的數據:月收入800萬韓元(約合4.2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子女的月平均課外教育支出為67.6萬韓元(約合3535元人民幣);月收入300萬韓元(約合1.6萬元人民幣)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則僅為20.5萬韓元(約合1072元人民幣)。高收入與低收入家庭為子女提供的課外教育資源相差3倍之多。
但是,即便是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也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支付補習班費用,不少家庭不得不削減生活開支。有統計顯示,韓國家庭每個月用於孩子課外教育的費用普遍高於家庭的食物支出。近四成中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已成為家庭開銷的最大負擔”。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為緩解升學壓力並促進教育公平,韓國政府就曾全面禁止課外培訓,試圖通過高考改革和強化公共教育來解決問題。然而,2000年,政府這一政策又被韓國憲法法院推翻。
這一裁決後,韓國培訓機構數量迅速增加。儘管政府嘗試通過改革考試製度、限制補習班營業時間等措施來控制課外輔導産業的擴張,但收效甚微。
目前,韓國課外教育市場規模龐大,學生和家長對課外教育的依賴度高。如何緩解韓國的教育焦慮向低齡人群蔓延,引導課外教育回歸理性,為下一代構建一個更平衡、更健康的成長環境,是韓國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