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攻勢”後的俄烏衝突走向

5月16日,在土耳其方面主持下,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會談
文/張弘
編輯/黃紅華
據媒體近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同意美國國防部和情報機構向烏克蘭提供情報,用於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能源設施發動遠程導彈襲擊。據了解,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協助烏克蘭實施這類縱深打擊,美國官員還要求北約盟國向烏克蘭提供類似支持。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曾試圖調解俄烏衝突,但收效甚微,俄烏雙方在關鍵議題上寸步不讓,導致和談淪為“空談”,衝突持續加劇。一方面,俄方高調宣稱“夏季攻勢”取得重大勝利,另一方面,烏克蘭則&&成功阻擊俄軍。目前,俄烏雙方均在擴充軍備,頻繁打擊對方基礎設施,戰爭正進入高消耗的戰略相持階段。
當前隨着“夏季攻勢”的結束,雙方除了在戰場上繼續廝殺外,在外交和輿論場,俄烏也在暗中角力。有分析人士認為,隨着俄烏戰場進入“邊打邊談”的模式,雙方在戰場之外的交手或許更讓人矚目。
戰場持續膠着
10月7日,俄總統普京宣稱今年已奪取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及212個定居點。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也宣布俄軍在“夏季攻勢”中斬獲“重大勝利”,但從第三方智庫公布的戰場態勢信息來看,這種勝利仍停留在局部推進階段,並未實現戰略突破。烏軍自7月起採取積極防禦策略,已有效遏制俄軍快速突進的勢頭。
俄軍的“夏季攻勢”在前線儘管有效消耗了烏軍力量,但未能實現“縱深突破”。俄軍原計劃拿下頓涅茨克的波克羅夫斯克市、突入第聶伯羅州,並在哈爾科夫與蘇梅建立“安全緩衝區”。由於烏軍抽調精銳部隊增援,擊退了俄軍在波克羅夫斯克市附近多布羅皮利亞-克拉馬托爾斯克方向的進攻,使得俄軍推進速度顯著放緩。
另外,隨着冬季即將來臨,雙方同時加大了對各自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力度。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9月25日,烏國防部情報總局使用無人攻擊艇襲擊了位於黑海沿岸的俄羅斯關鍵後勤設施——新羅西斯克港和圖阿普謝港。這次襲擊行動導致位於俄羅斯新羅西斯克港口附近的石油裝運設施以及終端設備癱瘓,據了解,相關設施每日出口原油約200萬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烏軍多次出動無人機打擊俄羅斯戰略縱深的戰略目標、煉油廠與發電廠。6月5日,烏軍發動“蛛網行動”,無人機長途奔襲俄軍6個戰略機場,造成俄軍多架戰略轟炸機嚴重受損;8月以來,烏軍又持續轟炸俄羅斯煉油及輸油設施,導致俄煉油産能下降近四成,國內成品油供應持續緊張。

5月23日,烏克蘭民眾舉着失蹤軍人照片向被釋放烏軍人詢問下落
面對烏克蘭的攻勢,俄方也還以顏色。10月8日,俄軍對烏北部切爾尼戈夫州和中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能源基礎設施發動襲擊,導致部分地區緊急停電,受襲油庫起火,其中,切爾尼戈夫州能源形勢最為困難,當地電力企業被迫輪流停電。
此前有觀點認為,隨着“夏季攻勢”的結束,接下來的秋季由於天氣等因素,雙方或將進入休整期。不過,這一觀點遭到了專業人士的反駁:儘管烏克蘭秋季面臨“泥漿期”——每年秋、春兩季的降雨會導致道路泥濘,阻礙機械化部隊行動、增加後勤運輸難度,但現代戰爭的無人機化與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受氣候影響的程度已逐漸下降。天氣因素或許會改變戰爭節奏,但對交戰雙方而言影響均等,不會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當前,雙方正利用這段時間休整,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大戰做準備。
美國將是重要的變量
在外交層面,雙方也加大了博弈力度。針對美國政壇發生的新的變化,兩國相繼調整了各自的外交方針。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對俄烏政策作出深度調整,放棄拜登政府的“澆油拱火”策略,重啟美俄對話、暫停對烏軍援,並將援助烏克蘭的責任轉嫁給歐洲,美國也從烏克蘭的“盟友”轉變為俄烏衝突的“調停人”。
為爭取有利局面,俄烏均高度重視對美外交:根據美烏礦産協議,兩國將設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烏克蘭將稀土資源、能源及基礎設施注入基金,推動與美國在經濟和戰略層面的深度綁定;俄羅斯則積極推動美俄關係正常化,普京在和談中不斷釋放善意,主動提議臨時性停火及大規模交換戰俘,同時&&願意開展稀土資源、能源與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
在特朗普的壓力下,烏克蘭與歐洲開始接受現實,擱置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並有意以實際控制線為基礎展開和談。俄烏在土耳其舉行兩輪和談,雖達成戰俘交換協議,但雙方在領土與安全保障等議題上分歧嚴重,導致和談無法繼續。此後,歐洲與烏克蘭借助北約峰會及七國集團峰會頻繁游説特朗普,要求美國升級對俄制裁。特朗普遂在7月初對俄提出“不停火就制裁”的威脅,要求俄羅斯在50天內無條件停火,隨後又將期限縮短至10天。可以説,在歐洲與烏克蘭的外交壓力下,特朗普與普京在阿拉斯加會面時推出新的俄烏和平方案,但“美俄共識”並未得到歐洲與烏克蘭認可,歐洲仍堅持“先落實安全保障,再討論領土交換”的立場。
目前,俄烏雙方仍難以打破外交僵局,在不改變和談立場的前提下,雙方不斷調整外交手段,試圖影響美國的國家態度。可以預料的是,美國政壇兩黨出於各自的利益而&&不同的外交政策,對俄烏衝突的走向將繼續産生重要影響。而在“夏季攻勢”結束以後,俄烏針對這些重要變量也會有採取有利於己方的應對方略。
掀起“輿論戰”
除了戰場上的爭奪,俄羅斯、烏克蘭及歐洲還一直大打“輿論戰”,將無法實現停火的責任推卸給對方。烏克蘭與歐洲始終要求“先無條件停火,再坐下來和談”,烏克蘭、歐洲及美國建制派則不斷打出“感情牌”“價值觀牌”“人道牌”與“經濟牌”,要求特朗普維持援助烏克蘭的“政治正確”。烏總統澤連斯基也頻繁通過外交場合向西方證明,烏克蘭具備長期作戰能力,可與俄羅斯持續纏鬥,同時通過攻擊俄羅斯能源設施,試圖在經濟與軍事層面消耗俄羅斯。
受烏克蘭輿論宣傳影響,特朗普對俄烏衝突的認知逐漸發生轉變,近期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持續三年半的俄烏衝突已使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並將俄羅斯形容為“一隻紙老虎”。
面對烏克蘭及西方國家的唱衰,俄羅斯在輿論層面展開反擊。10月7日,普京公開&&“當前戰略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俄羅斯手中”,這番話與其説是向軍事將領通報戰況,不如説是投向西方世界的“心理炸彈”,意在讓西方決策者明白,俄羅斯已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格拉西莫夫的“勝利宣言”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俄羅斯的輿論戰工具,對俄羅斯社會而言,在戰爭長期化、傷亡與動員壓力不斷上升的背景下,俄方需通過宣布階段性勝利穩固民意、鼓舞士氣。普京的強硬表態既是對西方輿論的回應,也有助於強化俄羅斯在國際政治中的“軍事大國形象”,為後續談判或施加外交壓力營造心理優勢。
有分析人士認為,俄烏衝突持續至今,雙方的博弈早已超出了軍事領域,向多維度發展。沒有硝煙的輿論戰與軍事行動同等重要,雙方均在通過“敘事構建”塑造戰場勝負認知。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