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接管加沙城計劃進退維谷

2025-08-19 11:03:09 來源: 《環球》雜誌

8月4日,在加沙地帶中部的扎韋達,巴勒斯坦人涌向空投地點,領取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文/王晉

編輯/吳美娜

  連日來,以色列接管加沙城計劃持續攪動國際輿論場。面對鋪天蓋地的國際反對聲浪,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未見止步跡象。

  “我們正處於加沙作戰新階段的開始”,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埃亞勒·扎米爾8月11日説,當前局面前所未有,以軍必須“為戰事擴大做好準備”。8月13日,以色列國防軍批准了以軍在加沙地帶今後作戰計劃的主要框架。

  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8月10日的説法,以軍目前控制着加沙地帶70%至75%的地區,最新行動旨在“剷除”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加沙的剩餘兩個據點——分別位於加沙城和馬瓦西一帶的中部難民營。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社論指出,對內塔尼亞胡而言,“接管加沙城”或能緩解其短期政治壓力,但長期來看,該計劃在軍事、外交、經濟和道義層面皆為“災難”。對以色列來説,真正的國家利益不在於在加沙地帶持續固守,而在於外交手段、停火談判和可行的戰後解決方案。

“接管”計劃掀波瀾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8月8日説,以安全內閣已批准總理內塔尼亞胡關於“擊敗哈馬斯”的計劃,以軍準備接管加沙城。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説,以安全內閣以多數票通過了結束加沙地帶衝突的5個原則,分別是:哈馬斯解除武裝;釋放剩餘的所有被扣押人員,無論他們是否還活着;加沙地帶非軍事化;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安全控制;建立非哈馬斯也非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替代文職政府。聲明還説,以安全內閣中大多數部長認為,會議討論的其他方案既無法實現擊敗哈馬斯的目標,也無法讓被扣押人員獲釋。

  對以色列安全內閣批准以軍接管加沙城計劃,多國和國際組織紛紛發聲予以譴責,認為這一決定“瘋狂”,“只會造成更多流血事件”,敦促以方立即停止其“戰爭計劃”。

  8月9日,巴林、埃及、印度尼西亞、約旦等23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以及阿拉伯國家聯盟和伊斯蘭合作組織發表聯合聲明,譴責和反對以色列企圖對加沙地帶實施全面軍事控制。聲明指出,以色列的計劃“危險且不可接受”,“公然違反國際法,並企圖以武力鞏固非法佔領、製造既成事實”。

  聲明還&&支持埃及、卡塔爾等國家為推動釋放被扣押人員所作努力,呼籲盡快落實加沙重建計劃,並敦促各方積極參與即將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的加沙重建會議。聲明重申“堅決反對任何將巴勒斯坦人遷出其土地的企圖”,強調“只有通過實施‘兩國方案’,才能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

  與此形成呼應,近一段時間以來西方國家的“承認潮”進一步擴大。法國、英國、加拿大已宣布計劃在9月召開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上或會前承認巴勒斯坦國。澳大利亞最近也加入這一“承認潮”。曾長期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紛紛轉變態度,令以色列在國際上更加孤立。

  分析人士認為,一些西方國家在巴以問題上的“轉向”,主要是受到強大的國內外輿論壓力,同時也希望維持自身國際影響力。但只要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不對以色列施加實質性壓力,就無法有效遏制以色列的行為。

為何一意孤行

  相較多年前,以色列國內的戰略思維已出現重大轉變。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國內對於周邊“安全威脅”更加敏感,主張通過主動出擊的方式對“周邊威脅”予以“根除”。在此背景下,被哈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員、以色列的外交環境、以色列同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外交關係等,都被視為可以放棄或承受的代價。

  當前,在一系列地區衝突後,以色列認為,由於敘利亞國內政局變動、黎巴嫩真主黨遭到重創、伊朗戰略影響力下降,以色列面臨的周邊安全威脅大大降低,因此應抓住伊朗和地區盟友被嚴重削弱的歷史機遇,最大限度打擊和削弱哈馬斯在加沙地帶有組織的存在。

  與此同時,在社會層面,儘管以色列國內存在反對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聲音,但這些反對聲音要麼較弱,要麼只是反對具體的軍事行動方式,支持在加沙地帶展開軍事行動的實際佔據了絕大多數。

  而在以色列政黨內部,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力量組成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執政聯盟。在這些政黨當中,支持對加沙施行軍事干預或者長期佔領的佔主流。持續對加沙展開軍事行動,有助於內塔尼亞胡保證執政聯盟的穩定。

  從外部看,美國對以色列的外交保護和軍事支持,無疑是以色列展開軍事行動的最重要底氣。美國長期向以色列供應武器,並利用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的否決權,多次阻止了對以色列不利的決議的通過。

  卡塔爾智庫全球問題中東委員會研究員沙赫拉姆·阿克巴爾扎德指出,以色列仍肆無忌憚在加沙採取軍事行動,這與美國的縱容密不可分。聯合國前特別報告員邁克爾·林克説,以色列或許認為,只要有美國支持,就可以為所欲為。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艾哈邁德·拉菲克·阿瓦德直言,除非美國改變其不公正立場,否則難以制止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計劃執行不易

  儘管以色列對“接管加沙城”等底氣十足,但綜合各種因素,以色列推進相關計劃,仍面臨多方面現實挑戰。

  首先,以色列難以在加沙構建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依據當前國際社會提出的呼聲較高的加沙重建計劃,加沙地帶的管理權應當回歸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哈馬斯應當通過同主流派系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和解,融入巴勒斯坦政治陣營。

  但在以色列的視角下,無論是哈馬斯還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都不具備未來管理加沙地帶的資格和能力。以色列所設想的對象,是由其扶持起來的新的政治和軍事派系,但目前這些軍事和政治組織的力量弱小,甚至有的被加沙地帶廣大的巴勒斯坦民眾視為“姦細”或“賣國賊”,難以獲得民眾的廣泛支持。

  其次,以色列難以維持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助體系。比如,按照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支持的“清空加沙”計劃,加沙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如約旦和埃及,接收來自加沙地帶的100萬左右的巴勒斯坦民眾;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海灣阿拉伯國家籌措數百億美元資金,清理加沙廢墟並開展戰後重建。但由於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也不願意接收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民眾,因此這種“清空加沙”設想實現的希望渺茫。

  以色列作為一個僅有1000萬人口的國家,難以長期承擔針對200多萬加沙難民的救助重擔。而且,人道主義救助既需要足夠的物資,同時需要行之有效的救助分發體系。人道主義救助體系需要大量熟悉被救助區域當地文化、社會、政治傳統的基層骨幹予以配合,而這恰恰是以色列難以做到的。

  以色列否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的救助資格,認為該機構已成為哈馬斯的“附屬機構”。美以政府支持私營組織“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但該組織的資質、能力,以及其同以色列國內高層的關係等都備受質疑,導致其在加沙地帶展開人道主義救助的能力和效率大打折扣。

  再次,以色列無法長期維持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色列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兵員短缺。除了要應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以色列還需要屯駐大量兵力於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以保證當地猶太定居點的安全;在敘利亞南部,以色列關注德魯茲人佔據人口多數的蘇韋達地區,警惕敘臨時政府支持貝都因部落武裝南下,因此通過軍事打擊,對敘臨時政府的安全部隊進行震懾;在黎巴嫩南部,以色列軍隊不斷深入該地區村莊,抓捕“黎巴嫩真主黨”骨幹人員……當前以色列軍事力量多線鋪開,使其無法集中戰鬥力於加沙。

兵員不足問題凸顯

  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已進行多輪戰爭動員,許多以色列民眾通過預備役的形式被重新徵召入伍,長期在多線作戰疲憊不堪。當前,進一步擴大徵兵範圍成為重要政治議題,這恰恰暴露了以色列國內的政治裂痕。

  自1948年以色列現代國家建立以來,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一直被排除在徵兵範圍之外。而隨着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群體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其在以色列人口中的佔比不斷抬升,這一群體不參軍的政治現實,越來越引發以色列世俗派和改革派猶太人的強烈不滿。

  近些年,代表世俗派猶太人的以色列政黨,多次要求修改相關法案,強制以色列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參軍。但在後者看來,保持當前免於參軍的政治待遇,和繼續維持從國庫領取特殊津貼的經濟社會待遇,是保證極端正統派宗教和社會特性的重要前提條件。

  在過去幾個月裏,以色列右翼和極右翼宗教政黨多次威脅,如果內閣和議會推動極端正統派參軍,將退出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執政聯盟。這種情況下,以政府只能在現有軍隊規模下應對多線作戰。

  因此,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既無力大規模展開全面攻擊,也無力維持長期的全面佔領,只能通過對重點區域的佔領和監管,來改變加沙地帶的安全格局。缺少全面的軍事佔領,也就意味着既有控制區很可能持續受到哈馬斯武裝人員的攻擊,讓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隊疲於應對。即使控制了部分加沙區域,以色列也難以維持長期的軍事佔領。

  (作者係西北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