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美到非洲:RWA的新嘗試
這是2024年6月1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拍攝的夕陽下的巴西中央銀行總部大樓(無人機照片)
文/王晉斌
編輯/胡艷芬
7月,市場服務機構CoinDesk公司消息顯示,巴西頭部加密交易所Mercado Bitcoin宣布,將在XRP Ledger(瑞波幣的區塊鏈網絡)上把包括固定收益與股權類的現實世界金融資産代幣化,總規模達數億美元。這是拉美國家中規模較大的RWA(現實世界資産)代幣化行動之一,標誌着地區交易所型&&正把傳統金融産品上鏈,以拓展流動性與投資者通道。
2024年4月,非洲首個代幣化公司債發行——Die MOS Inisiatief(私立學校網絡)通過Mesh.trade&&發行了面向公眾的代幣化企業債。這項舉措旨在助力Die MOS的擴張,提升資本市場的透明度、效率和可及性。
從拉美到非洲,新興市場正在開展RWA的試驗,RWA正成為“替代性融資”的可能路徑。拉美和非洲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為RWA的普及奠定了基礎,而亞洲的監管沙盒機制為RWA提供了試驗&&,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RWA跨區域發展的潛在動力。
拉美:加快RWA市場發展,拓展融資渠道
有跡象表明,拉美RWA市場正處於初步加快發展階段,這主要得益於該地區對資本獲取的強烈需求和區塊鏈技術的快速普及,拉美有望成為全球RWA創新的重要區域之一。
拉美地區的RWA市場發展背景與其經濟金融結構密切相關。長期以來,拉美地區存在金融普惠性不足、融資渠道有限以及資産流動性低等問題。拉美地區長期面臨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RWA為盤活低流動性資産提供了創新路徑。
拉美地區規模龐大的農業産業、製造業及供應鏈體系中存在大量可代幣化的資産(如農業設備、土地使用權、貿易應收賬款等),RWA將此類資産上鏈,可降低融資門檻,使傳統上難以獲得信貸支持的主體,比如一些中小企業,能更方便獲得便捷的資金支持,進而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當前,拉美國家在綠色能源、可持續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吸引了大量國際投資,而RWA為這些項目提供了新型融資工具。如拉美開發銀行在清潔能源和低碳項目上有豐富經驗,可通過資産代幣化提升資金使用效率與透明度,吸引全球投資者參與。
RWA通過將傳統資産代幣化,也使得拉美地區投資者更容易接觸到高價值的資産,資産持有者可通過代幣化手段提高資産的流動性,實現更高效的資本配置。
今年6月17日,墨西哥BASE銀行宣布了由美國RWA代幣化&&Etherfuse推動的墨西哥政府債券鏈上發行項目,標誌着墨西哥政府對區塊鏈資産態度的實質性轉變,為當地RWA代幣化提供了可參照的合規操作樣本。
巴西RWA市場也處於初期快速發展階段,巴西在農業信貸資産代幣化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7月,巴西證券化公司VERT在XRP Ledger上發行了7億巴西雷亞爾(約合1.3億美元)的農業應收款憑證(CRA)。
巴西目前雖然尚未直接&&關於RWA的相關政策,但其活躍的金融科技生態,顯示監管機構對RWA發展持開放態度。隨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和市場需求的釋放,巴西有望成為RWA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非洲:具備發展RWA的基礎
在非洲東部國家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有一個被認為是非洲最大城市貧民窟的居民區叫基貝拉,令很多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裡的商販已習慣於接受顧客用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付款,而不是採用在當地已經普及的移動支付&&M-PESA。
在內羅畢以南3000公里外的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一些無法使用智能手機的民眾,通過發送手機短信的方式,也可以熟練使用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
根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2023年年報數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手機SIM卡使用率預計從2023年的74%增長至2025年的84%。然而,2021年該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還僅為43%,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60%。這一差距客觀上為穩定幣支付的普及提供了機遇。
當前,非洲已成為穩定幣交易活躍的地區之一,如尼日利亞加密貨幣使用率全球最高(32%),具備發展RWA的良好基礎。根據美國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2023年發布的《加密貨幣地理報告》,非洲和拉美地區的穩定幣交易量已佔全球總量的30%以上。
非洲市場對數字資産的需求旺盛,尤其是在支付、儲蓄和跨境交易等方面,穩定幣的普及為RWA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用戶基礎和技術環境。目前非洲尚未&&相關的全面法規,但也在積極探索非洲本土化方案,如肯尼亞的M-Pesa系統探索移動支付與資産驗證的集成。目前尚無明確的非洲RWA市場數據,但非洲在貴金屬、大宗商品和綠色資産代幣化等領域具有發展潛力。
RWA的價值與風險
對於拉美和非洲國家來説,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融資矛盾所派生出來的市場內生需求,成為持續推動RWA發展的根本動力。RWA為跨國資本流動和融資提供了新路徑,在拉美,RWA的核心價值在於滿足金融普惠性或包容性的迫切需求,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非洲,RWA有助於破解資源富集與資本短缺的矛盾,提高實物資産與資本(融資)之間鏈結的程度。
RWA的金融化為傳統資産提供了新的融資手段和資産流動性解決方案,不可否認其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除了傳統資産所包含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法律合規風險外,RWA金融化的全球化特徵,要求監管政策需在風險防控與跨境資本流動之間做好平衡。
資本流動所需要的跨境監管合作不足,以及RWA融資全球化所致的貨幣主權侵蝕,是當前RWA在跨司法轄區監管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跨境資本的無序流動、融資外幣化對本國主權貨幣的衝擊,以及銀行資金轉移至鏈上對本國銀行體系的衝擊,會産生金融主權失控風險,並引發銀行體系的潛在系統性風險。
對新興市場而言,RWA是否能為其賦能,取決於它們能否抓住RWA的核心功能,解決各自面臨的突出矛盾。在此基礎上,發展符合國情和本地區實際的監管框架,將RWA鎖定在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及項目良性發展上。
同時,還要在跨司法轄區合規、技術賦能(如智能合約審計)等方面,進行持續合作和優化,嚴格管理髮行市場資産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優化投資者結構提高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平衡好創新與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唯此,才能讓RWA賦能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真正成為新興市場重塑資本通路的機遇。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