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非北極國家的北極戰略
這是2025年3月11日拍攝的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首府努克海邊的浮冰
文/李振福
編輯/黃紅華
據媒體報道,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北極局勢,法國近期發布了《北極地區防禦戰略》,該文件以“維護北極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為切入點,列出2030年前法國在北極地區有效行動的原則和舉措,旨在強化法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和戰略布局。
隨着近年來北極戰略地位持續上升,除了北極國家外,一些非北極國家陸續發布和更新了本國的北極戰略。綜合來看,非北極國家的北極戰略着眼點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結合自身需求,以間接性的方式介入北極事務,為本國在未來爭奪北極事務主導權增添砝碼。
立足現有合作框架
北極地區的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以及俄烏衝突的爆發,為非北極國家參與北極事務提供了重要契機。需要指出的是,非北極國家無法像北極國家那樣直接參與北極事務,只能利用現有的合作框架介入其中。
以歐洲部分國家(主要是英法德)為例,在已公布的北極戰略中,這些國家多次&&將繼續維持與北極夥伴的雙邊合作關係,並以近北極國家的身份推進北極事務的進程。其中,法國計劃定期就北極安全和經濟政策等核心議題與北極國家展開磋商,德國與俄羅斯在漁業管理、北極資源保護等低政治敏感性領域繼續保持合作。同時,英法德還重視並強調北極理事會等國際&&在維持北極和平穩定方面的關鍵作用,如法國積極參與北極理事會舉辦的會議活動,協助北極理事會起草關於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安全的文件等。
值得一提的是,法德等國家把歐盟作為對北極發聲發力的&&。截至目前,歐盟已累計投入2億多歐元用於北極污染物處理、資源開發及設施建設等研究項目,並通過實施“創意歐洲”和“地平線2020”等系列合作項目,促進北極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
與歐洲國家不同,日本和韓國因缺乏像歐盟這樣的一體化&&,更多的是依賴本國力量參與北極事務。早在1990年代,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財團就跟俄羅斯和挪威聯合開展了國際北方航道計劃(INSROP),共同研究北方航道商業利用的可行性。
進入21世紀,北冰洋的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日本海運界再次積極探討北方航道的商業利用問題,日本國內開始熱議在日本建設北方航道中轉站的利弊。為此,日本鼓勵本土企業積極參與北冰洋經濟活動建設和國際論壇對話,如北極經濟理事會和北極圈論壇等。日本着重在經濟層面構建與北極國家的雙邊合作關係,在促進與北極地區互聯互通發展的同時,借機介入北極事務。
韓國涉足北極事務屬於後來居上。2002年,韓國在挪威斯匹茨卑爾根群島建立了首個北極科考站——茶山站。2008年,韓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特別觀察員國。2009年,建成了韓國首艘破冰船——“亞倫”號。2012年韓國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2013年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併發布每5年一更新的《韓國的北極戰略》。2017年,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履職即提出“新北方政策”,落實措施為“九橋戰略”:在天然氣、鐵路、港灣、電力、北極航線、造船、就業、農業、水産九大領域與俄羅斯開展多重合作,以推進北極航道開發建設為重點,多角度、全方位參與遠東-北極事務。
印度是對北極保持濃厚興趣的另一個亞洲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印度便簽署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其時印度尚未獨立。但直到2007年,印度才首次向北極派遣了科考隊,並啟動多個科學項目。2008年,印度在挪威的國際北極研究基地建立了“喜馬德里研究站”。
近年來,印度對北極事務的參與方式和策略發生了顯著變化,更加注重在規則和話語權方面的建設。通過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的相關組織機構、國際論壇和高級別會議,印度試圖通過“制度”來確保其在北極地區的利益。例如,印度在2012年正式加入了“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並在2013年5月首次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國。此後,印度在2019年連任北極理事會觀察員,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北極的影響力。
發揮科研優勢
非北極國家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北極戰略的同時,還憑藉自身科研優勢在應對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獲取更多話語權,以期在北極資源開發、航道利用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獲得更大的利益。
以英法兩國為例,多年的科研歷程使得兩國在極地研究領域取得了豐厚的研究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據統計,法國在第4次國際極地年(2007-2008年)中參與60項國際研究項目,研究方向聚焦北極海洋生態學、北極人類和社會科學等。英法還將深入探究驅動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關鍵因素,採取相應的措施減緩北極的惡性發展。據《英國北極政策》披露,英國至少有77個機構參與北極研究工作,這些機構的科學家發表了500多篇與北極相關的論文,這為英國深入探索北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兩國還增加對北極科學研究的資金投入,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科研機構、大學和研究人員參與北極地區的各項研究項目。其中,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在2017-2022年間,為“不斷變化的北冰洋”項目提供了1600萬英鎊的資助。
日韓也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大力扶持與北極研究相關的活動。
一是積極主持和參與國際性研究項目。如目前日本正進一步完善“北極可持續發展挑戰”項目的支持體系和保障體系,通過建立北極研究網絡和研究站加強跨學科合作和創新跨學科研究方法。
二是加大北極研究的投入力度。兩國積極鼓勵國內大型企業投資北極研究,為北極科研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資源保障。如韓國大宇造船與海洋科學技術院附屬極地研究所、仁荷大學、仁荷工業大學等機構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利用人造衛星技術開展極地研究。
三是參與北極合作研究。當前,日韓與全球研究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積極融入北極研究項目、科學對話以及科學決策進程。兩國參與了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聯合北極科考項目——“馬賽克”。這項科考活動聯合2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通過收集大氣、海洋、海冰等多項數據調查氣候變化的核心點,評估氣候變化對北極地區和整個世界造成的影響。
加強軍備
鋻於北極地區蘊含的巨大戰略價值,以及北極國家大力發展軍備的現實,非北極國家也在逐漸調整本國的北極戰略,軍事力量的建設被提上日程。
在這些國家中,英國表現最積極。長期以來,英國高度重視北極地區日益凸顯的戰略價值,從2013年起先後&&了多項相關戰略和政策,將北極地區納入其全球戰略之中。
在當前世界安全局勢陷入動蕩的大背景下,英國意圖通過插手地區事務和力量滲透的方式重獲“大國影響力”。2021年,英國發布《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國防、發展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其中將北極防務內容作為其重要闡述部分;2022年,英國國防部發布《英國在高北地區的防務貢獻》報告,強調要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力量。這些文件與報告共同構成英國在北極地區的整體戰略框架,為其在北極地區開展軍事行動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據。
同時,英國還派遣皇家海軍突擊隊和其他部隊在加拿大和挪威北部進行作戰訓練,並定期參加在北極水域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旨在提升海軍陸戰隊在全球任何地區生存和作戰的能力。
這次法國在其公布的《北極防禦戰略》中也強調,法國需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介入北極地區的防務事務,對外積極參加在北極地區的多邊聯合軍事演習,強化與挪威、荷蘭等國艦艇協同行動能力。對內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整合軍民資源,確保政策一致性,探索建立北極後勤支點以增強部署能力。此外,法國還強化了對北極空域的監控,為此將部署極地衛星和地面站。
相比之下,其他非北極國家的軍事化動作相對較弱,有些還停留在紙面計劃階段。
北極的未來不僅關乎北極國家的利益,也關乎非北極國家和全人類的福祉。因此,北極的開發與治理需要各利益攸關方的參與和貢獻,只有本着“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續”的基本原則,抓住北極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才能積極應對北極變化帶來的挑戰。
(作者係大連海事大學教授、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