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萬成:用幽默架起文化交流橋梁
歐陽萬成
文/《環球》雜誌記者 胡潔菲
編輯/吳美娜
聚光燈下,歐陽萬成(Jimmy O.Yang)站在麥克風前,模仿着父親濃重的上海口音:“做喜劇演員?To pursue what you love is how you become homeless(追求你熱愛的東西只會讓你變成流浪漢)”;中國父母買完東西回家第一件事是什麼?Guess how much?(猜猜花了多少錢)……如果你關注脫口秀,可能早已發現,專注於典型亞裔文化幽默的表演正成為美國脫口秀市場一股新的潮流。
6月13日至15日,歐陽萬成在闊別出生地香港十年之後,在香港紅磡館帶來了他的首個亞洲脫口秀專場《LIVE IN HONG KONG》,原定的兩場演出門票在一分鐘內售罄,最終加演排至五場。演出當天,紅磡館內座無虛席,不少觀眾從各地趕來支持。表演中,歐陽萬成在英語與粵語之間流暢切換,幽默講述他關於香港的點滴回憶和這次亦舊亦新的習俗和美食體驗:母校、同學、家人,以及移居海外多年後對家鄉的思念與堅定的歸屬,引發觀眾廣泛共鳴。
接下來,歐陽萬成定於7月4日至6日在澳門開啟脫口秀演出《LIVE IN MACAU》,原定的三場演出因反響火爆門票迅速售罄,加開三場也於當日售罄。
如今的歐陽萬成堪稱美國亞裔喜劇演員的“頂流”。近些年,除了在脫口秀領域持續收穫“高光時刻”,他還是HBO熱播劇《硅谷》中狡黠的創業者Jian Yang,是奈飛(Netflix)浪漫喜劇《愛很難》(Love Hard)的主演,與國際巨星楊紫琼和其他亞裔演員出演電影《摘金奇緣》,在Hulu熱播劇《內景唐人街》中擔綱主演Willis Wu……
從一個13歲來到美國強烈想要融入當地文化的少年,到如今逐漸重拾自身“跨文化”屬性,歐陽萬成的人生正迎來他前所未有的“主體覺醒”。
“笑”闖好萊塢
24年前,13歲的歐陽萬成從中國香港初到洛杉磯時,還是一個連What’s up(怎麼了)這類英語俚語都聽不懂的少年——同學這樣打招呼,他竟真的抬頭往上看。
“那時候真是鬧了不少笑話。”歐陽萬成説,初到美國,他試圖通過電視學習英語,勤學苦練兩個月後才發現自己看的竟然是西班牙語頻道;當他轉向饒舌節目Rap City,又誤以為所有美國人都用押韻的俚語交流。這些尷尬經歷既是後來他脫口秀的經典素材,也成為他成名路上跳躍的漣漪。
歐陽萬成的成名之路並不容易。“我做過至少3年‘開放麥’,一分錢不賺,甚至倒貼5美元才能上&講5分鐘,台下只有5個觀眾。”他不斷磨煉技藝,開車橫跨聖地亞哥甚至到美墨邊境,只為能在當地的“破酒吧”上&表演,報酬有時只是一個漢堡,“舞&時間對我們而言就是金錢,是唯一能讓你進步的方式,脫口秀只能在觀眾的真實反應中打磨”。
為了生存,他賣過二手車、開過優步網約車,在一些俱樂部裏當DJ,這些經歷教會了他與觀眾互動的技巧。他坦言,那種高壓銷售技巧,比如讀懂觀眾情緒、用眼神鎖定顧客,幫助他培養了喜劇的節奏感。
轉折出現在《硅谷》的試鏡。製作人想要“一名正宗的中國移民演員,擁有持美國綠卡的外來氣質”,這正是歐陽的本色。憑藉不斷琢磨角色的勁頭,他從最初的客串晉陞為系列劇的常駐演員。如今,收穫大量名氣的他出版了自傳《How to American》,並四處巡演,成了父輩的驕傲。
2020年,他的首個喜劇特輯《Good Deal》在Amazon Prime Video上線,讓他真正在北美喜劇界站穩了腳跟。
如今,他的巡演規模遠非昔日可比。今年下半年,他將啟動在美國的巡演,從8月到11月,跨越棕櫚泉、特梅庫拉、尼亞加拉瀑布城、大西洋城、聖何塞等11個區域,行程排得滿滿當當。
上海根脈與文化“再發現”
蔥油拌面配豬腰、腌篤鮮、紅燒獅子頭、薺菜餛飩……如果不是親耳聽到,很難想象,出生在香港、13歲以後一直生活在洛杉磯的歐陽萬成,能講出如此地道的上海話,對經典上海菜如數家珍。
“雖然生活在美國,但上海菜在我們家一直是常態。”歐陽萬成的父母都是老派上海人。他説,在美國,父親為復刻家鄉味煞費苦心,找不到上好的金華火腿,就用意大利帕爾馬火腿替代做“腌篤鮮”;買不到新鮮薺菜,就用冷凍品解饞,“父親最拿手的是紅燒肉、獅子頭,還有我中學時經常帶的午餐鹹菜肉絲面”。
從某種意義上説,家鄉食品就像是移民群體維繫與母國文化的臍帶。時隔多年,當歐陽萬成今年5月再次來到上海,最讓他興奮的就是各式中餐廳。
“在洛杉磯,一些中國餐廳更像是‘蒼蠅館子’,不那麼上檔次,但是回到上海,無論是精緻的裝修還是寬敞整潔的店面,都讓我非常興奮。”聚光燈外,歐陽萬成的華人身份始終是他的底色,他向美國朋友“安利”中國的蟹粉拌面、爆汁生煎,滿是自豪感。
“我父母都是上海人,家裏説上海話、粵語和普通話。”這次回國不僅是探親,更是一場遲到的“文化尋根”。歐陽萬成的祖輩之一是聞名上海灘的“味精大王”張逸雲,曾與化工專家吳蘊初共同出資創辦天廚味精廠。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後,他們慷慨捐資支持民族抗日事業。
“到我父親這一輩時,家族財富已所剩無幾,他成為一名白手起家的商人,但家族故事始終給予我精神力量。”歐陽萬成説,父親口中經常念叨的那些故事更像是一種榜樣和激勵。“它讓你思考,如果太外公能成就這些,我或許也能成就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如同很多新移民一樣,歐陽萬成年輕時愛打美式橄欖球、追熱門美劇……如今,37歲的他開始對中國文化如饑似渴地“補起了課”。
“我對過去20年的中國流行文化、社會進程幾乎一無所知,像個‘一年級學生’。”此次回國,歐陽萬成給自己定下一個重要任務——學好普通話,“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對話,理解這裡的文化”。
構建新移民敘事
站在上海靜安區的酒店窗前,歐陽萬成的手指劃過手機屏幕,上面排列着《漫長的季節》《繁花》的播放記錄。“製作水準真的與好萊塢頂級作品不相上下,好萊塢在走下坡路,中國國內的影視業卻朝氣蓬勃。”他對記者説。
“就像國際舞&迎來越來越多亞裔時刻一樣!”歐陽萬成説,哪怕是在出名難度極高的影視圈,從收穫超高票房的《摘金奇緣》,到“橫掃奧斯卡”的《瞬息全宇宙》,如今,新一代亞裔業已形成緊密社群,在全球娛樂版圖中實現從“隱形人”到“不可或缺”的蛻變。
“我們不再只是功夫符號或書獃子標籤,而是能演繹複雜人性、承載多元故事的存在。”談及個人經歷,歐陽萬成盛讚《瞬息全宇宙》作品的意義,“以前電視上根本看不到亞裔面孔,所以父輩也不相信你會成功,但現在不一樣了。這就是為什麼‘標杆’如此重要,你看到更多亞裔面孔,就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年輕一代才會相信‘我也能做到’。”
如今,歐陽萬成成了東西方文化産業的“連線人”:他第一時間致電視頻網站奈飛的朋友:“《破地獄》太牛了,你們必須上。”他不遺餘力地在作品中插入中國見聞,從上海便利生活到華為科技産品,用幽默瓦解偏見;他深知打破影視圈亞裔群體刻板印象需要全方位的改變,尤其要延伸至幕後工作人員,因此他在美劇《美生中國人》製作中力推亞裔團隊入駐各部門。
目睹中國脫口秀的“爆發”,歐陽萬成渴望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我能用自己15年的舞&經驗幫助到這裡的年輕一代喜劇演員,和他們一起打磨專場,甚至參與導演製作,推動這門藝術更上一層樓,我會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