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迷霧下越南突圍新路徑
3月28日,一 名商販在越南河內廣霸花市運送鮮花。通過快捷的物流網絡,雲南的鮮花次日便能抵達越南河內
文/《環球》雜誌記者 胡佳麗 鄒學冕(發自河內)
編輯/劉娟娟
當前,越南許多本土和外資企業正在美國對越南商品正式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前加快交貨速度。迷霧重重鎖前路,對美有千億美元貿易順差、或被徵收全球第二高關稅的越南,正在尋求破局之道。
美國新關稅政策的錘子儘管還未最終落下,卻已然為越南敲響了警鐘——減少對最大出口市場美國的依賴到了關鍵時刻,充分利用自貿協定進一步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已成為顯見的解題之道,RCEP代表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市場正是重要出路。
開足馬力運轉生産流水線
5月下旬,越南龍山集團各工廠的氣氛比以往更加緊張。數百名工人在流水線加班加點,以便在徵收高達46%的關稅前按時向美國客戶交付最後一批腰果訂單。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數十個經濟體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越南的稅率高達46%,僅次於柬埔寨,成為對美國市場出口國中加徵關稅第二高的國家。4月9日,美國宣布對包括越南在內的超75個國家暫停徵收“對等關稅”90天,期限到7月2日。
越南龍山集團董事長武泰山説,自特朗普宣布暫停“對等關稅”以來,企業向美國出口商品仍需繳納10%的關稅。“許多合作夥伴都與我們協商分擔稅負,甚至要求龍山集團承擔5%的稅負,但農産品利潤率很低,我們只能接受3%的稅率。預計到今年6月底,龍山集團將把約20個集裝箱的貨物運往美國。過後如果訂單增加,公司還會繼續發貨,但前景相當不確定。”
類似場景也發生在越南咖啡豆出口商巨頭Intimex集團身上。Intimex集團董事長杜河南説,美國進口商催促要在7月前交貨,集團正在全力運轉以完成預先簽署的訂單。“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新訂單,情況不容樂觀,因為越南企業和美國合作夥伴都在等待兩國政府的談判結果。”
作為越南重點出口行業之一的紡織服裝行業也面臨巨大壓力。越南紡織服裝協會副秘書長阮氏雪梅&&,越南紡織服裝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額逾45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達17億美元。不過訂單大多為4月中旬美宣布對越徵收46%關稅前簽訂的合同,目前企業都在爭相趕在90天過渡期限中發貨。“當前新訂單幾乎不來了。”
關稅壁壘高企,也為扎根越南的外資出口企業蒙上陰霾。越南統計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越南出口貨物超過4055.3億美元,其中國內企業出口占出口總額的28.3%,外資企業(含原油)出口則佔71.7%。
越南湄公河發展研究所所長馮德松介紹,目前越南約有500萬名工人在外企工作,約有100萬名工人在與對美出口相關的農業領域工作。其中,海産品、咖啡、胡椒等行業群體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據估計,超過200萬工人直接受到新關稅的影響。若將受到間接影響的工人也計算在內,這一數字將達300萬。
除勞動力市場外,高關稅還會對宏觀經濟産生重大影響。馮德松指出,如果美國對越南部分産品徵收高達46%的關稅,假設需求彈性為0.5,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將減少280億至320億美元,如果計算留在國內的附加值約為20%,越南國內生産總值(GDP)可能損失1.5%左右,達60億至70億美元。
稅收政策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貿易方面,還蔓延至投資環境。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稱,4月越南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50多點跌至45點,這表明製造業活動和商業信心出現萎縮。儘管越南外商直接投資註冊資本仍保持高位,但到位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17%。這表明國際投資者正“按兵不動”——等待越南和美國的談判結果,再作出進一步的投資決定。
自貿協定“多條腿”走路
自4月以來,越南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密集召開了一系列會議,想方設法在美國開始對越南出口商品徵收46%“對等關稅”時幫助企業鑽過“窄門”,而“自貿協定”由此成為高頻詞彙。
美國已持續多年成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2024年,越南出口總額中美國以1196億美元位居榜首,越南對美貿易順差為1046億美元。
據越南海關總局數據,2024年,越南向美出口電子産品232億美元、機械設備220億美元、紡織品162億美元,木材、鞋類的出口額皆在83億至98億美元間,農産品如腰果、海産品出口額分別為11.5億美元和18.3億美元,咖啡近3.23億美元。
越南業界一致認為,為實現出口高增長和可持續增長,企業需緊抓現有自由貿易協定,以實現市場多元化和擴大化,減少對一些傳統市場的依賴,此外也應瞄準中東、東北亞、非洲等新市場。
轉向多元市場的努力正發生在越南眾多出口行業中。杜河南説,Intimex集團每年對美國的出口額約為1億美元,如果沒有新訂單,其年出口額只能達到全年目標的50%;為彌補可能發生的對美出口短缺,集團目前正積極轉向歐洲、中東以及與越南簽署新一代自貿協定的國家等其他市場。
越南全球經濟一體化跨部門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鄭明英説,至2025年,越南已簽署和正在談判的自貿協定將達20個,其中已生效實施的自貿協定16個,包括《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新一代自貿協定。這些協議開闢了一個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大市場,約佔全球GDP的90%。
“去年,企業利用上述自貿協定項下關稅優惠的比例約為37%,利用率仍與潛力不相稱。”鄭明英説,出口企業未來宜研究優惠關稅要求並滿足技術標準、環境、勞工等非關稅壁壘要求,這也是越南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的良機。
乘RCEP快車駛向更遠方
一趟又一趟中越班列滿載化工品、機械設備等中國産品,駛抵越南安員站;一車又一車榴蓮、椰子接連通關,從越南友誼國際口岸入境中國市場。
在廣西東興,越南果商在售賣榴蓮
在RCEP的推動下,中越貿易的“雙向奔赴”越發頻繁。RCEP由東盟十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簽署。從人口數量、經濟體量、貿易總額等三個方面看,均佔全球總量約30%,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23年6月2日全面生效以來,RCEP持續助力各成員國外貿增長。
據越南海關總局和統計總局數據,2024年越南對RCEP市場的出口額達到1554.4億美元,較2021年(即2022年RCEP協定生效前)增長17.6%。RCEP市場中,越南出口額最大的市場依次為中國(612億美元)、東盟其他國家(368.7億美元)、韓國(256.2億美元)和日本(246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分別增長9.3%、27.6%、16.7%和22.2%。
在當前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越南經濟專家認為,已對所有簽署國全面生效的RCEP,將是越南出口企業的一道希望之光。其在成員國方面呈現多元化,既有中國、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也涵蓋中國、日本、韓國、其他東盟國家等世界主要原材料供應國。
在越南工貿部多邊貿易政策司東盟處處長權英玉看來,RCEP將助推越南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出口國,特別是在全球供應鏈波動的背景下,將為出口導向型生産裝上“新引擎”。
隨着越南一些機構和企業越來越多地把握和利用RCEP帶來的機遇,RCEP將在越南煥發更大活力。越南工貿部多邊貿易政策司副司長阮越芝期待,未來RCEP協定能夠在越南更加有效地落實。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RCEP成員國承諾提供資金支持東盟成員國開展能力建設、技術援助,並舉辦會議和研討會,幫助企業界掌握和更新RCEP的具體內容,從而充分利用該協定帶來的機遇。
“RCEP是一個開放的協議,其他國家也可參與。”阮越芝強調,目前各成員國正在討論成立工作組,支持其他國家入盟請求的處理和談判,以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