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借RCEP東風,破關稅困局
2024年6月13日,途經馬來西亞關丹港的“海豐博多”輪在廣西欽州市的欽州港集裝箱裝卸自動化碼頭進行裝卸作業(無人機全景照片)
文/《環球》雜誌記者 毛鵬飛 李奕慧(發自吉隆坡)
編輯/馬琼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核心位置,有“亞洲十字路口”之稱,是進入東盟市場和前往中東、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重要門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使其成為國際貿易和物流的“中轉站”,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充分釋放《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區域自貿協定紅利,加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需求尤為迫切。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正積極推動合作應對挑戰,以維護區域供應鏈的開放性和彈性。
美對等關稅衝擊馬來西亞出口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宣布開徵所謂“對等關稅”。美方聲稱馬來西亞對美商品徵收約47%的隱性關稅,作為“對等回應”,決定對所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出口商品加徵24%的關稅,還稱這是“打五折”的處理方式。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對美方指控予以駁斥,稱其“缺乏堅實的經濟理論依據”。在5月5日召開的國會特別會議上,安瓦爾&&,“作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美國的這一決定勢必會對馬來西亞的出口表現産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馬來西亞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外貿依存度長期超過100%,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電子産品、石油、天然氣、棕櫚油和化工品等。
2024年,美國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出口市場,所佔份額達到馬來西亞出口總額的13.2%。因此,美國加徵關稅以及其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勢必對馬來西亞的對外貿易部門帶來連鎖反應。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指出,受關稅衝擊的主要行業包括電氣與電子産品(不含半導體)、機械設備、光學與科學儀器、橡膠製品、傢具製品及棕櫚油等。
馬來西亞是美國先進製造産品的重要供應來源地之一,在電子製造産業鏈中佔據關鍵地位。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數據顯示,2024年,電子與電氣産品佔馬來西亞出口總額的39.9%,同比增長4.5%,達6011.8億林吉特(約合1262.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儘管此次美方關稅政策中,半導體産品暫時獲得豁免,但其餘電子與電氣産品仍面臨高額關稅,馬來西亞半導體産業協會&&,這一關稅措施可能削弱馬來西亞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豁免期限的不確定性也將打擊投資者信心。
此外,馬來西亞傢具、紡織、橡膠、塑料等傳統製造業同樣受到衝擊。多家行業協會聯合發聲,敦促企業積極開拓多元出口市場,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特朗普宣布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後,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迅速將馬來西亞2025年GDP增長預期從5%下調至4%。該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最終經濟走勢仍取決於90天關稅緩衝期內的談判進展、美國是否進一步加碼貿易限制措施,以及相關國家可能採取的反制行動等。
RCEP拓展區域經貿合作新空間
“對等關稅”陰雲下,東盟國家普遍面臨出口下滑和供應鏈受阻的困境。不過,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而言,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既是挑戰,也帶來更大機遇。
4月16日,RCEP智庫聯盟召開的“全球自由貿易走向與RCEP角色”專題研討會上,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執行董事翁忠義&&,RCEP通過降低區域內關稅、協調原産地規則以及促進無縫跨境供應鏈,構建了一個內在緩衝機制,以抵禦外部衝擊。
4月中旬,馬來西亞東海岸關丹港,“海豐太平洋”號集裝箱貨輪鳴響汽笛,滿載冷鏈貨品駛向中國廣西北部灣港,標誌着兩座港口之間新航線的開通。關丹港是中馬正在攜手建設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簡稱馬東鐵)所聯通的重要節點。這條承載着馬來西亞人發展願景的交通動脈,使用了不少馬來西亞本土製造的鋼材,而其生産企業聯合鋼鐵(大馬)集團公司正是關丹“城市名片”——馬中關丹産業園內的明星企業。
對當地年輕人來説,能在馬中關丹産業園工作令人羨慕。10年前,父母告訴仍在求學的凱利,當地開始建設“一條新路”,即將興建一個“中國投資的工廠”,建議他畢業後回來找找機會。如今,這條“新路上的工廠”——聯合鋼鐵(大馬)集團公司已發展成馬來西亞規模領先的鋼鐵公司。凱利已在這裡工作8年,是企業約4000名本地員工中的一員,獲得滿意的職業發展。
“‘兩國雙園’項目為關丹帶來了發展機遇和就業崗位。”凱利説,“我期待着關丹成為對世界越來越重要的貿易物流樞紐。”
聯合鋼鐵(大馬)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胡玖林介紹,聯合鋼鐵促進了馬來西亞鋼鐵産業發展、創造外匯收入,也直接帶動了當地就業、提升了關丹港碼頭吞吐量,初步形成産業集群效應。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在美國市場越來越難以進入的情況下,RCEP統一大市場或將成為區域內各成員應對美國貿易戰的重要依託。中國正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政策,兩項政策的疊加將為RCEP成員提供巨大的出口市場和投資空間,推動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新的區域消費中心。
截至2024年,中國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兩國雙園”持續發力,不斷深化産業協同發展;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穩步推進,建成後將極大改善沿線地區互聯互通水平。
今年4月,在位於中國廣西欽州的中馬欽州産業園內,廣西自貿區閔和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4個大型棕櫚油罐完成主體安裝。這一項目建成投産後,將有力推動産業園成為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棕櫚油等産品進口、貿易和儲運轉口的集散地。
“對我們這樣需要進口大宗原料的企業來説,這裡的區位優勢特別突出。”擔任公司總經理的馬來西亞人潘南達説,進口棕櫚油原料經過公司精加工後,再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海鐵聯運優勢,便捷地發往中國中西部市場。
中馬欽州産業園和欽州港背靠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馬中關丹産業園和關丹港則面向馬來西亞東海岸,並有望在馬東鐵路建成後,激發更大的海陸聯運潛力。從廣西沃柑到甘肅洋蔥等豐富的産品,將乘着海風,抵達馬來西亞和東盟其他國家市場。
40歲的關丹港新深水碼頭運營主管穆罕默德·努爾·阿茲利是本地人,先後在老港區和新建成的港區工作,親眼見證了港口和園區的一步步發展——小廠房變成大廠房,遠處的山地也納入産業園區。“在關丹港工作10年,成為馬中合作的親歷者,讓我感到很自豪。”
他常回想起入職後不久去廣西防城港的培訓經歷。“港口那麼先進,工業化水平那麼高,讓我感到震驚,也讓我下定決心要更好地建設自己的家鄉。”他説。
近年來,依託馬中關丹産業園和當地政策支持,關丹港的貨物結構優化,高品質原材料進出口增加,新能源材料、汽車配件等産品正在成為新增長點。
全長600多公里的馬東鐵建成後,將連通馬來西亞東西海岸。經過關丹後,鐵路繼續向北部延展。“馬來西亞東海岸比西海岸發展相對落後。馬東鐵項目的建設將極大提高東海岸交通便利程度,進而帶動農業、旅游業、製造業等各類産業協同發展。”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告訴《環球》雜誌記者。
這是2023年12月11日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首府關丹市拍攝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馬東鐵)項目軌道工程啟動儀式現場
1974年,中馬兩國建交時雙邊貿易額不足2億美元。2023年3月18日,RCEP對馬來西亞正式生效。根據協定,中馬兩國將實施更多市場開放承諾和關稅優惠。馬來西亞出口的加工水産品、可可、棉紗及織物、化纖、不銹鋼、機械設備和零部件,以及中國出口的農産品和化工品等將獲得新的關稅減免。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到2024年,中國與馬來西亞雙邊貿易額已高達2120億美元,再創新高。展望2025年,雙方貿易合作有望在現有堅實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深化,邁向更高水平。
此前,馬來西亞出口到中國的商品需要繁瑣的認證和申請程序。RCEP的生效極大簡化了認證和海關程序,加速商品流通,對快運、易腐貨物盡可能6小時內放行等規定,為馬來西亞的優勢産業發展和特色産品出口提供了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駛向中國港口的“海豐太平洋”號集裝箱貨輪搭載的馬來西亞招牌産品中,就有深受中國市場認可的貓山王榴蓮。依託“海上互通、陸上聯動”的優勢,採用冷鏈運輸保鮮技術的鮮食榴蓮能讓中國消費者飽享口福。
馬來西亞國際榴蓮産業發展聯合會秘書長張健豪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對榴蓮這種高附加值又易腐的生鮮農産品來説,通關效率決定品質與售價。得益於RCEP框架下貿易便利化、通關程序簡化,馬來西亞榴蓮進入中國市場的效率與速度不斷提高。
“以往只有大型出口商才能承擔高昂的物流和清關成本,如今,在RCEP提供的政策配套與物流技術支持下,越來越多中小業者也能通過電商&&或企業對企業(B2B)採購鏈,讓産品直達中國二線三線城市甚至鄉鎮市場,擴大了市場覆蓋面。”張健豪説。
RCEP更大效能有待釋放
RCEP正式生效以來,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合作持續升溫。與此同時,RCEP規則在該地區的應用尚處於逐步推進階段,其潛力正待進一步挖掘,政策紅利釋放進程也在穩步推進中。
以馬來西亞為例,根據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發布的數據,自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MITI共簽發了3307份RCEP原産地證書,總貨值約為11億林吉特(約合2.3億美元)。當前,馬來西亞企業在享受RCEP關稅優惠方面處於起步階段,此外,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2022年下半年的一項企業調查也顯示,目前有9%的製造業企業已經開始使用RCEP規則,這標誌着企業在RCEP規則應用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企業在了解RCEP相關知識方面,存在逐步深化的過程。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2024年發布的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一受訪企業目前對RCEP還不太熟悉,不過其餘受訪企業也在積極學習,對包括如何享受優惠稅率等知識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
馬來西亞東南亞社科研究中心總裁兼馬來西亞“一帶一路”委員會秘書長梁志華指出,目前企業在貿易安排選擇上呈現出多元化態勢,不少企業仍在使用東盟貨物貿易協定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等既有自由貿易安排,這也體現了企業在貿易合作中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的策略。
他進一步指出,RCEP所設定的原産地規則對企業的合規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企業須提交詳實的文件材料以證明其産品符合享受關稅優惠的資格。對於缺乏專門合規團隊的中小企業而言,這確實是一個需要逐步適應和克服的挑戰,不過隨着企業對RCEP規則了解的不斷深入,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不斷完善,中小企業也將更好地融入RCEP帶來的發展機遇。
在2024年8月30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在吉隆坡聯合主辦的“RCEP規則利用率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建議,應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優化原産地證書申請流程、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並強化區域協作網絡。
在全球貿易格局動蕩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隨着RCEP進入實施第三年,協定“提質升級”已成為迫切需求。充分發揮RCEP機制優勢,不僅有助於增強東盟國家在供應鏈安全方面的韌性,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更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內互聯互通與自主發展,助力構建更穩定、可持續的區域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