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考驗之後的多維政治重構
文/《環球》雜誌記者 王天聰(發自裏約熱內盧)
編輯/吳美娜
巴西前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5月19日出席了聯邦最高法院就其涉嫌策劃政變的首次聽證會。這是他與前國防部長布拉加·內圖自去年12月後者被捕以來首次共同參與司法程序。此次聽證會以遠程視頻形式進行,由大法官亞歷山大·德·莫賴斯主持,法院禁止現場影像和音頻記錄。兩人均被控參與一項推翻2022年總統選舉結果的陰謀,該案件目前已進入證人陳述階段,預計後續將有數十名軍政要員出庭作證。
檢方指控博索納羅及其盟友試圖通過非法手段推翻選舉結果,包括散播虛假信息、爭取軍方支持並起草緊急政令,目的是阻止盧拉總統就職。雖然被告方否認所有指控,但該案件已成為巴西1985年軍政府時期結束以來,首次有前總統因涉嫌破壞憲政秩序而受審的重要案例,也使博索納羅的政治前景再次蒙上陰影。
民主考驗之後的政治修復
自2023年1月8日國會騷亂事件以來,巴西社會持續圍繞民主與法治展開深刻反思。針對該事件的調查和懲處行動不斷推進,博索納羅本人亦因涉嫌支持政變及濫用公權力,於2023年被高等選舉法院裁定八年內不得參選。2025年初,巴西聯邦總檢察長辦公室又提起新訴,指控博索納羅及其盟友策劃名為“黃綠色匕首”的政變計劃,涉及煽動軍方、傳播虛假信息、操縱選舉結果等行為。
巴西《聖保羅頁報》指出,這一系列指控標誌着司法機構對極端主義行為的零容忍立場,也成為維護巴西民主制度合法性的關鍵步驟。民調機構Ipec2025年3月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有68%的受訪者支持對“1月8日事件”持續調查,62%的受訪者認為應加強對反民主行為的法律懲處,這表明司法行動得到了廣泛社會支持。
政治學者馬爾科斯·諾佈雷接受巴西《國家論壇》採訪時&&:“在強烈對立之後,政府與社會各界正逐步回歸制度軌道。”他認為,儘管政治分歧依舊存在,但行政與司法系統的互動反映出國家政治體系的自我修復能力。
盧拉政府在此背景下啟動了一系列社會重建與政策恢復進程,包括加強對貧困人群的援助計劃、重啟環境執法、提升勞工保障等。2023年亞馬孫森林砍伐面積同比減少50%,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數據,這是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凸顯環境治理成效。
在教育與衞生等領域,巴西聯邦政府恢復了多項前政府時期中斷的國家計劃。例如,“更多醫生計劃”在2023年重新啟動,派遣超過1.8萬名醫生前往全國缺醫地區,為近4000萬人口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教育部則宣布,至2025年底將資助新增10萬名低收入家庭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作為社會平等政策的重要部分。
左右分歧中展現理智和成熟
盧拉深知,要在政黨體系高度碎片化的背景下維持政策推進,必須依賴廣泛聯盟與靈活策略。巴西《經濟價值報》援引政府顧問的話指出,當前國會中執政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均未形成穩定多數,必須持續與“中間力量”等進行博弈。2024年,盧拉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法案成功過關,被視為其聯盟策略取得的重要成果。
據巴西新聞周刊《請看》雜誌披露,盧拉政府正在醞釀新一輪內閣調整,旨在擴大執政聯盟、吸納中右政黨加入執政陣營。衞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近日&&:“擴大對話空間,是我們深化社會改革的前提。”政治評論員瑪麗亞·赫米尼婭認為,這種策略雖非一帆風順,但體現了盧拉政府對制度穩定與治理效率之間平衡的持續探索。
巴西《人民報》今年5月報道稱,盧拉政府在與“聯盟黨”“進步黨”“社會民主黨”等中間政黨協商新一輪部長分配時,特別重視維護女性代表性與區域均衡分佈,力求在擴充政治基礎的同時,回應社會對公平和代表性的訴求。
在穩定政治同盟的同時,盧拉也在嘗試加強政府與民眾的溝通。2025年1月,社會傳播秘書由其前競選公關負責人西多尼奧·帕爾梅拉出任,負責提升政府透明度和社會動員能力,回應社會對政府效率和廉潔的期待。該部門近期推出的“對話巴西”&&,已吸引超500萬人次參與反饋,被視為數字時代公共治理創新的嘗試。
綜合而言,近年來巴西左右翼政黨之間的對立呈加劇態勢,政治分化不僅體現在選舉對抗中,也滲透至立法協商、公共辯論和社會輿論等多個層面。《聖保羅頁報》社論指出,當前巴西社會的意識形態裂痕已成為影響政策執行與社會治理的現實挑戰。例如,在環保、稅改與性別平等等議題上,執政黨提出的法案頻繁遭遇保守派和中間黨團的否決或修改,導致部分政策落實進程放緩。
政治分析人士布魯諾·博加裏奧利指出,儘管分歧加深,但盧拉政府在維護政治多元與制度運作之間仍表現出相對理性與克制。他在接受《經濟價值報》採訪時&&:“與部分拉美國家的政治癱瘓不同,巴西的制度張力更多體現在議會博弈中,而非街頭衝突裏。”
為應對意識形態分裂對政策推行的衝擊,盧拉政府注重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提升跨黨派協調能力。2024年發生在南大河州的洪災事件中,聯邦政府與由右翼州長領導的地方政府迅速形成協調機制,被《聖保羅頁報》評為“應對極端事件中聯邦製成熟的體現”。
巴西民調機構Datafolha今年4月的調查顯示,儘管有42%的受訪者對盧拉政府&&不滿,但其中超過一半認為“國會和地方政府的阻力是導致改革受限的主要因素”,反映出公眾對政治協商複雜性的認知正在提高。
一場制度與社會的深層重構
盧拉政府執政進入第二年,巴西經濟增速超出預期。根據巴西地理統計研究所(IBGE)今年3月公布的數據,2024年巴西國內生産總值(GDP)較上一年增長3.4%,高於2023年的2.9%,創下除疫情反彈年份外自2011年以來的新高。巴西《環球報》報道稱,該增長表現“超出金融市場預期”,展現出一定韌性。
財政方面,巴西財政部公布,2024年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為430億雷亞爾,遠低於2023年的2285億雷亞爾。若扣除自然災害特別撥款,實際赤字僅佔GDP的0.1%,財政部長哈達德&&,這表明政府基本實現了“零赤字”目標。
政府在推動經濟復蘇的同時,加大對基礎設施與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2023年啟動的新“加速增長計劃”預計至2026年總投資達1.3萬億雷亞爾,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約53.7%,其中能源轉型與高效交通項目佔比接近九成。此外,政府計劃在東北部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吸引私人投資超過1200億雷亞爾,同時擴建輸電線路,緩解電力輸送瓶頸。
政治方面,盧拉本人今年4月明確表態將“堅定地”參與2026年總統選舉。此番表態標誌着其競選態勢已從早期的猶豫轉向公開決定。勞工黨高層與盟黨領袖普遍支持這一決定,副總統阿爾克明稱盧拉是“自然候選人”。根據民調機構Datafolha今年4月發布的數據,盧拉在所有第二輪模擬對決中均領先潛在對手。
總體而言,盧拉政府試圖在增長、財政與民意之間建立三重平衡,同時為2026年選舉爭取有利位置。政治評論員萊昂納多·阿維拉在接受巴西《人民報》採訪時&&:“這不是一個不確定時代的強人敘事,而是制度穩定中漸進推進的改革實踐。”
站在2025年,巴西正經歷一場制度與社會的深層重構。盧拉政府在推動經濟恢復、修復政治信任、擴大社會政策與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為未來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挑戰依舊存在:政治極化尚未緩解,全球經濟形勢仍具不確定性,民意的波動亦對執政團隊提出更高要求……
而接下來的2026年大選不僅是一次關於政權歸屬的博弈,更是對巴西民主制度成熟度和政策延續性的再次檢驗。無論結局如何,巴西必須在分歧中尋找共識,在制度內凝聚力量,以實現真正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