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海外“鬧海”還有幾道坎
2月8日,人們在美國洛杉磯參加《哪吒之魔童鬧海》北美首映禮
文/老羊
編輯/劉娟娟
2025年開年一聲驚雷——《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上映1個月的時間內票房已突破139億元(截至2月27日),成為國內影史票房冠軍和全球影史動畫片票房冠軍,並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哪吒2》已不只是一部成功的春節檔電影,更成為一個年度文化大事件。
過去幾年在中國市場成功的電影,在海外上映時卻遭冷遇,譬如《流浪地球》系列和《戰狼2》,這些電影絕大多數的票房收入均來自國內。久而久之,中國觀眾多少有些默認,國産電影走出去只是為了多鍍層金、壯壯聲勢,海外票房似乎可有可無。
但這次《哪吒2》的情況不同,2月14日前後,該片在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陸續上映,票房成績超過前幾年的《流浪地球》《戰狼2》,海外票房突破1億元人民幣,上映影院數大增。
然而,冷靜之下觀察,會發現,國産電影海外征途面臨的一些老問題還未完全解決:觀眾集中於華人圈,發行投入過少,在向華人圈外拓展影響力時,更多是靠“全球動畫票房冠軍”的新聞熱度。
要邁過三個門檻
《哪吒2》在北美正式上映首周末票房達720萬美元,是繼2006年《霍元甲》、2004年《英雄》後,國産電影在北美取得的最好開畫票房(通常指首周末票房數據)成績。要知道,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1》)在北美的總票房也只有359萬美元。
但在國內很多癡迷《哪吒2》的觀眾看來,這個數字與熱情影迷的預期仍有很大距離。
同檔期的《美國隊長4》開畫票房為8850萬美元,《哪吒2》不足其一成。當然,這是不對等的比較,一個是外語動畫片,一個是本土真人電影。前者還是來自有過輝煌戰績的漫威影業並由迪士尼公司發行。
但“隔壁”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龍珠超:布羅利》《龍珠超:超級人造人》《咒術回戰0》在北美上映時都取得了超過2000萬美元的開畫票房。
是因為電影水平不高嗎?非也。《哪吒2》北美單家影院平均票房高達1萬美元,同檔期最火爆的《美國隊長4》也才2萬美元,説明北美觀眾對《哪吒2》還是相當捧場的。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因是上映《哪吒2》的影院數仍太少。《哪吒2》北美開畫只有660家影院,《美國隊長4》為4100家,上述提到的幾部日本動畫電影也有3000多家。
北美電影市場自由度極高,《哪吒2》開畫影院數過少並非被“另眼相待”,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發行方華人影業(CMC)沒把《哪吒2》送去分級,這導致該片很難擴大放映範圍。北美電影市場採取分級制,大型電影公司的作品都會送給評級委員會審定,因為大型連鎖影院、主流影院傾向於放映已獲得評級的電影,這樣可以幫其吸引更廣泛的觀眾,尤其是家庭觀眾。試想,家長帶着孩子在北美的影院看未分級電影,孩子被影片裏的內容嚇到,家長回頭狀告影院。為了十幾美元的電影票,還要應付官司,影院方得不償失。
一些外國影片或者獨立製作的影片,事先就不指望大範圍發行,就不會送去分級,“未分級”影片只能在數量有限的電影院放映。
有分析人士指出,華人影業拿到《哪吒2》北美發行權時,考慮到《哪吒1》當年只有359萬美元的票房,不敢對續集投入過多的發行費用。畢竟在美國電影協會提交分級也要花錢,電影製作成本越高,繳納的費用也越高,《哪吒2》預計製作費用在4000萬-5000萬美元,發行方選擇了不分級(分級與否是自願的)。
《哪吒1》《戰狼》《流浪地球》這些國産片在北美上映都沒分級,這些電影上映的影院也非常有限。上述提到的日本動畫電影,在北美上映時都進行了分級。
當然在《哪吒2》良好口碑推動下,上映到第二周,北美上映影院數已增加到945家。由索尼發行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分級為R,目前上映影院也才200家。
第二,發行公司沒給《哪吒2》製作英文配音版——北美觀眾不喜歡看非英文發音、帶字幕的電影。北美演員配音片酬比中國高很多,找好萊塢明星配音更是要幾百萬美元。《哪吒1》北美票房才359萬美元,發行方只能分到180萬美元,不做英文配音也能理解。
第三,《哪吒2》宣傳推廣費也相當有限,很難説服北美影院給排片。
舉個簡單例子,迪士尼當年推廣動畫電影《海洋奇緣》,僅電視廣告投放就超2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4億元,算上其他渠道推廣費,5000萬美元估計都收不住。這還是美國最頂級電影公司推廣其本土電影花的錢。《哪吒2》這樣一部説中文的外國電影,要説服美國觀眾去看,要花的廣告費只會更高。《哪吒2》在國內春節檔的宣發營銷費用就很高,有業內人士透露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
綜上所述,中國電影想要在北美市場取得好成績,分級、英文配音和營銷推廣的投入三個因素是必要條件。
更多功夫在電影之外
中國動畫電影要在北美等市場獲得好成績還需要一些其他因素的支撐。
日本動畫在北美賣得好,背後是市場的長期培育。日本動畫通過流媒體Netflix、Crunchyroll等已在北美建立了相當的影響力。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市場仍以電視網播放為主時,日本動畫就已進入美國電視網。為了服務當地觀眾,日本動畫會被“改造”。譬如日本動畫《百獸王》《機甲艦隊》被美國公司改造成《戰神金剛》,《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機甲創世記》被美國人改造成《太空堡壘》,更有美國著名玩具公司孩之寶找日本動畫公司承制原創動畫《變形金剛》。而在同一時期,中國動畫幾乎沒有進入過美國市場。
進入互聯網時代或者流媒體時代後,日本動畫繞過電視網直接和北美觀眾見面,整體數量暴增。
2020年在北美取得4950萬美元票房的《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就是因為電視劇版《鬼滅之刃》在Netflix長期播放,線上熱度延展到線下,才促成票房大賣。
近年來Netflix對日本動畫投入巨大。據一項統計,2022年全球50%的用戶在Netflix上看過日本動畫。
Crunchyroll是索尼公司旗下的美國訂閱視頻點播OTT流媒體公司,主要播放亞洲影視作品,日本動畫佔比非常大,對年輕一代美國觀眾有很大影響。
日本動畫和美國的流媒體公司,已經形成互相依賴關係。前者産量極大,又因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就通過美國流媒體向全球進行推廣。後者則利用海量日本動漫在全球吸引訂閱者。Netflix和Crunchyroll兩大流媒體的廣泛影響力,助力2021年《咒術回戰 0》在北美拿到3454萬美元票房,2022年《龍珠超:超級人造人》拿到3811萬美元票房。
目前在北美獲得高票房的日本動畫電影,除了宮崎駿的作品,幾乎都是動畫劇場版,它們首先是通過電視和流媒體的劇集播放獲得影響力,然後再反哺到電影市場。
《哪吒2》現階段難以達到日本動畫劇場版在北美的佳績,也因為它是原創動畫電影,沒有衍生劇集,北美觀眾對其熟悉度仍不夠。
不過,《哪吒2》作為現象級的作品,已經大大提振了中國動畫電影人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成熟市場的自信心。儘管存在出品方商業推廣上的謹慎考慮和一些當地市場還待培育的客觀約束,但《哪吒2》憑藉自己在敘事、文化內涵和製作上的諸多閃光點,在北美上映近2周就實現累計票房超2000萬美元(截至2月27日),超過了新海誠《鈴芽之旅》在北美1093萬美元的票房,也超過宮崎駿《千與千尋》的1520萬美元票房,海外總票房更已突破1.4億元人民幣。這實質上已經讓海外觀眾認識到中國動畫的實力,更極大提升了中國動畫的全球影響力。
(作者係資深電影媒體人,時光網前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