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迎來歷史轉折點

2025-01-23 07:00:00 來源: 《環球》雜誌

 

這是2024年12月20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拍攝的第三屆吉爾吉斯斯坦人民大會會議現場

文/孫壯志

編輯/吳美娜

  吉爾吉斯共和國(簡稱吉爾吉斯斯坦)與鄰國的邊界問題近期迎來歷史性轉折點。總統扎帕羅夫2024年12月20日在第三屆吉爾吉斯斯坦人民大會會議上説,該國已分別完成同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邊界問題的談判。“如今,邊境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從國家分界線轉變為開展合作和實施聯合項目的&&。”扎帕羅夫&&,解決邊界問題是確保邊境地區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一步。

  1月8日,吉爾吉斯斯坦總理卡西馬利耶夫與烏茲別克斯坦總理阿里波夫、塔吉克斯坦總理拉蘇爾佐達在三國交界處就加強合作舉行會談。三方指出,本次會談在三國總統此前就國家邊境線問題達成的協議框架內舉行,旨在加強國家間合作和區域一體化。

  顯然,借邊界問題的解決,與周邊國家建立穩定的睦鄰關係,有助於為經濟發展和跨境合作創造良好的地區環境,對吉爾吉斯斯坦這樣一度有着“中亞最動蕩國家”稱號的內陸國家意義重大。

幾十年風雲動蕩難消歇

  吉爾吉斯斯坦是位於中亞東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部和東北部接壤哈薩克斯坦,南鄰塔吉克斯坦,西南毗連烏茲別克斯坦,東南和東面與中國接壤,領土面積19.99萬平方公里,邊界線全長4503公里。

  該國自然環境較惡劣,境內多山,平均海拔2750米,90%領土在海拔1500米以上;人口約720萬(2024年1月);礦産種類較豐富,蘊藏量可觀,但缺少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産業結構較單一,經濟以採礦業和農牧業為主。

  1991年獨立後,吉爾吉斯斯坦曾懷揣成為“中亞瑞士”的抱負,但卻先後經歷多場政治動亂,國家發展因此受挫,對外交往也不穩定,被視為“中亞最動蕩國家”。

  很長一段時間裏,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治理水平低下,普通民眾生活艱難,失業率居高不下,有近100萬年輕人出國打工。近幾年雖然經濟有一定增長,但過於依賴礦産和原料的開採和出口,又遭遇惡性通貨膨脹衝擊,發展亦不樂觀。

  內部爭鬥影響了吉爾吉斯斯坦對外經濟交往,特別是與中亞鄰國的關係。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邊界長期存有爭議,跨境犯罪問題比較猖獗,不僅影響了社會穩定,還對國家安全造成衝擊。

  比如吉爾吉斯斯坦雖然與阿富汗不接壤,但由於邊界管控不力,來自阿富汗的非法武裝人員上世紀末越境進入吉爾吉斯斯坦的巴特肯山區,毒品走私等跨國犯罪活動更是屢禁難絕。另外,境內外極端勢力相互呼應,對邊界安全和政治穩定造成很大威脅。

  總體上看,吉爾吉斯斯坦建設現代民族國家過程中遭遇的困難,與自身經濟基礎薄弱、民族宗教關係複雜、國內地區之間矛盾難以克服等因素有關,也受到政局不穩定、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的影響。

  各種政治勢力的紛爭和嚴重的腐敗問題引起民眾強烈不滿,最終釀成大規模動亂,並多次導致政權發生非正常更迭。雖然該國一度將總統制改成議會制,希望能夠平衡國內各種政治力量的關係,避免尖銳的政治對抗,但此舉未能真正解決問題,政治鬥爭因此一直沒有停止。

與多國邊界問題成因複雜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後,需要與鄰國盡快解決邊界問題,為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打下基礎。

  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之間邊界線長度為1100公里,談判較為順利,雙方國界協定於1996年7月簽訂,解決了大部分邊界問題,隨後兩國又於1999年簽署《中吉國界補充協定》,基本解決了剩餘問題。2002年5月,中吉兩國再次簽訂協議,就有爭議的山區土地歸屬達成共識。此外,涉及第三國的國界交接點協定也順利簽署,勘界工作有序完成。

  吉爾吉斯斯坦與三個中亞鄰國的邊界談判則經歷了不少波折,有的邊界爭議持續了較長時間。吉與中亞鄰國的邊界形成於蘇聯時期,有很強的行政命令和主觀隨意色彩,加上跨界民族比較多,邊界管理一直存在較大困難,也給劃界增添了極大複雜性。吉與哈薩克斯坦邊界線有1200多公里,雙方的談判時斷時續,到2017年12月25日才由兩國領導人正式簽署邊界協議,遺留問題從法律角度獲得全面解決。

  吉與烏、塔兩個中亞鄰國的關係則非常複雜,吉烏兩國有1378公里共同邊界,兩國獨立後圍繞邊界糾紛難以正常解決,烏方立場強硬。

  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間的邊界線雖然只有972公里,而且自2002年起就開始就劃定邊界問題展開談判,但進展緩慢,只有682公里先確定下來,290公里存有爭議,成為造成兩國關係緊張的主要因素,兩國經常因此發生大大小小的武裝衝突。最嚴重的邊境衝突發生在2022年9月,導致數十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吉與烏、塔交界的費爾幹納地區人口稠密,曾經是比較富庶的農業地區,但隨着自然條件的退化和人口快速增長,逐漸成為經濟落後地區,加上宗教氛圍濃厚,管理薄弱,民族糾紛經常發生。為便於管理,蘇聯時期三個共和國曾交換一些邊境村落的管轄權,使得獨立後出現了不少“飛地”,給劃界帶來很大難度。

  烏茲別克斯坦2016年在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執政以後,開始重視與中亞鄰國改善關係,到2017年吉、烏兩國簽署邊界協議,85%的邊境線被劃定,其餘爭議地區雙方決定通過談判逐步解決。2022年,吉、塔發生邊界衝突,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雙方為避免矛盾升級,一致同意加緊推動邊界談判進程。

內外因素共促發展新機遇

  近兩年來,在吉爾吉斯斯坦政府的努力下,邊界問題得到快速解決,其與烏、塔的雙邊定期會晤也取得積極成果。

  “吉爾吉斯斯坦自國家獨立以來一直奉行和平政策,以建設性的態度解決邊界問題。”吉總統扎帕羅夫2023年5月在中國西安舉行的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上説。他強調,吉爾吉斯斯坦已與中國和哈薩克斯坦成功完成了邊界劃定。“目前,我們正與烏茲別克斯坦同事積極合作以完成劃界工作。同樣地,我們將本着睦鄰友好精神完成與塔吉克斯坦邊界的工作。”

  2022年11月,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共同宣布已通過談判全部解決邊界爭端。2023年1月27日兩國領導人交換了勘界文書。同年5月29日,雙方政府代表團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正式簽署兩國邊界劃分的法律文件。此外,還舉行了雙方工作組的會晤以及共同劃界委員會的首次會議,邊界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2024年12月4日,吉、塔兩國政府代表團會晤後宣布,雙方就所有邊界線的劃定已達成一致,開始啟動最終劃界文件的起草進程。

  2025年1月8日,吉、烏、塔三國總理舉行會晤。三國總理會後&&,此次會談將決定該地區未來幾十年的命運。日後舉行的元首會晤將為發展國家間睦鄰友好關係和多方面夥伴關係作出貢獻。

  歷史性轉折點的誕生,是相關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也與地區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息息相關。首先還是國內因素的作用,新形勢下各國更加重視睦鄰友好,希望為政局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其次是外部力量的積極推動,作為中亞國家的近鄰和夥伴,中國、俄羅斯積極促進地區的和平,歡迎各方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第三是共克時艱的需要,國際安全形勢和經濟環境的惡化,讓中亞國家意識到摒棄前嫌、聯合自強的重要性,加強了地區協作。三國在貿易、物流、文化等領域具備巨大合作潛力。發展跨境、跨區域合作將進一步推動國家間交流。

  邊界問題的順利解決,預示着中亞國家朝着相互協作、自主發展的方向穩步前行,堅持獨立的外交方針,認識到自己的事情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來解決,會更加堅定地走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西方干涉本國和本地區事務。幾個月前,扎帕羅夫接受俄羅斯記者採訪時曾&&,西方國家無權指點吉爾吉斯斯坦與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的合作關係。

  有分析認為,這一表態不僅彰顯了吉國獨立自主的外交立場,更揭示了其在複雜國際局勢中的艱難抉擇。除了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外,吉爾吉斯斯坦還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空間。近年來,該國與歐盟簽署了合作協議,並加強了同其他獨聯體成員國之間的經貿往來。這種多邊友好外交,為吉爾吉斯斯坦贏得了更多發展空間,也有助於其邊界問題的解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吉爾吉斯斯坦積極參與各種地區性多邊機制,這對於其解決與鄰國爭端也起到積極作用。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及其前身“上海五國”,關注邊境地區的軍事互信,同時打擊跨國犯罪活動,成員國在維護地區穩定、實現共同發展方面開展合作,吉爾吉斯斯坦與所有鄰國都是該組織的創始成員。同時,吉爾吉斯斯坦還參加了俄羅斯主導的地區機制,與中亞各國領導人經常性舉行非正式會晤,在多邊框架內開展更多互動。

  目前看,吉爾吉斯斯坦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扎帕羅夫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特別&&,2025年,吉爾吉斯斯坦將繼續吸引外資,促進科學、教育、數字技術和綠色經濟等領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民眾收入。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