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説了,給我們管飯!”

2024-12-09 15:18:20 來源: 《環球》雜誌

 

文/宿亮

編輯/胡艷芬

  前陣子出國採訪,在通往首都機場的快軌上,遇到一個小夥子。當時我正扶着行李站在車門處,看著窗外的雨水打在秋天的黃葉上。他站在我身旁,瘦瘦高高的,皮膚黝黑,穿了一身嶄新的白色衣服,隨身帶着兩個箱子,也是嶄新的,上面放着一個印着火腿腸廣告的無紡布袋子。

  突然,他轉身看向我,似乎是猶豫了半天終於開口問道:“大哥,T3是在哪一站下?”我愣了一下,隨即指了指電子顯示屏上的線路:“你看,下一站不就是3號航站樓,一會兒停車你下車就是。”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説:“哦,3號航站樓就是T3啊。”

  他説話帶一種濃厚的魯西南口音,與我從小聽慣了的鄉音很接近。我猜他應該是第一次到首都機場,也可能是第一次坐飛機,於是問道:“你去哪啊?”

  他笑了,山東漢子的憨厚從瘦削臉上的笑容中溢出來:“我去幾內亞。”天哪,這麼遠,我想。國際航班要提前很長時間辦值機手續,怕他留的時間不夠,我繼續問他:“你是幾點的航班?”他又猶豫了一下,説是次日零點10分的。我説,“那你為什麼現在就來機場,太早了吧?”

  他把手機遞給我,上面是一則微信留言,讓他下午6點到機場和同伴集合。“是有點早,但我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他説。

  “你是去非洲打工的?做什麼工作啊?”我試探着問他。小夥子眼睛似乎亮了一下,説話也帶出了鄉調:“俺是去幹建築的!”他告訴我一家企業的名字,我沒聽説過。不過,這些年來,我走訪過許多海外工地。到海外去,特別是去亞非拉地區幹工程,是不少農村孩子想要憑本事多賺點錢的一個出路。很苦,但努力真的能賺到錢。

  我於是接着説:“挺好的,出去在項目上一起生活簡單,吃的也都是工地自己做的,很容易適應。”我們山東人,好好吃飯是個大事情,也是彼此關心時第一件能想到的事。他有點驕傲地告訴我:“人家説了,給我們管飯!”

  看著一身成熟打扮卻不經意流露出青澀,我挺佩服他去遙遠地方闖蕩世界的勇氣。機場快軌還在搖搖晃晃地快速向前,我腦海中翻涌出的卻是許多海外中國工程工地上吃飯的場景。那是遠離家鄉的人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刻。

  在位於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我曾去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一處工地採訪。忙完了,熱情的項目經理請我吃飯。在彩鋼搭成的工地房子裏,廚師是位大哥,他太太負責幫廚和洗菜。大姐一趟趟端菜出來,給工人那邊一份,給我這邊項目管理人員的桌上端一份,菜色都是一樣的。

  我印象很深,那天我吃到了腐乳炒空心菜。對當時在國外已經工作三四年的我來説,這就是最大的驚喜和寬慰。我當時就像個孩子一樣,跟着大姐去看她自己種空心菜的空地。她要給我拔一捆帶走,我沒要。工人比我更需要它們。

  也是在那次採訪中,我看到碼頭上中國遠洋捕撈船上,廚師用魚獲的下水燉豆腐。那些不起眼的小菜,在距離家鄉萬里之遙的地方還能夠吃到,是一種多麼寶貴的撫慰。

  機場快軌到站了,我和白衣小夥子一同下了車。我指着連接停車樓和出發層的連廊告訴他該怎麼走。他靦腆笑着:“我想去問詢處,問問哪有存行李的地方,存上行李去逛逛。”

  走向出發層,我忍不住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往來穿梭的人群裏,已看不到那個小夥子的身影。我希望,在遙遠的幾內亞,我的這位小老鄉每天都能吃上空心菜和燉豆腐。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