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廢油脂”:變廢為寶加速度
在法國館第六感餐廳的廚房內,廚師們在忙碌着
文/《環球》雜誌記者 韓嘯
編輯/馬琼
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不少國家加快能源轉型,受到政策驅動,以“餐廢油脂”為代表的先進生物燃料産業正迅猛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是全球餐飲廢棄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因此成為了發達國家“餐廢油脂”的主要進口來源;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自身的生物燃料需求也在不斷上升,一場餐桌背後的全球綠色能源爭奪戰顯露端倪。
全球餐廢油脂需求激增
餐廢油脂是先進生物燃料的一個重要來源,通過生物轉化技術,可生産生物柴油、航空燃料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傳統生物燃料相比,先進生物燃料的原料為餐飲廢棄物,可避免與糧食生産産生衝突,具備更高的發展可持續性,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遠洋船舶及航空業,具有替代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潛力。尤其在航空領域,可持續航空燃料可作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解決方案。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全球生物柴油産量佔柴油總産量的3.5%左右,廢棄原料的使用佔生物柴油産量的三分之一,而這些廢棄原料中,餐廢油脂産量最高。美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了約100萬噸餐廢油脂。
路透社報道稱,政策激勵是餐廢油脂市場迅猛發展的一大原因。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旨在就應對通貨膨脹、氣候變化等進行多領域改革,並通過提供稅收抵免和補助措施,鼓勵可再生燃料包括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汽油的生産,鼓勵餐廢油脂回收將其轉化為生物燃料,促進可持續航空燃料産業發展。
對歐盟國家來説,促進航空領域低碳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一大方向。2023年,國際民航組織確定,到2030年國際航空碳排放量減少5%。這意味着可持續航空燃料需求將迎來大幅增長。早在2021年7月,歐盟就頒佈法案提出航空燃料低碳目標,要求到2025年歐盟機場的航空燃料至少有2%為可持續航空燃料,並在2050年佔比逐步提高至70%。
由於對先進生物燃料的需求激增,現有餐廢油脂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漸突出。路透社援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司DNS Enterprises總裁杜安·鄧拉普的觀點報道稱,“美國生物柴油生産商對餐廢油脂的需求增長速度遠遠快於國內供應量。”
歐洲可持續交通倡議組織運輸與環境(T&E)的一項研究表明,《通脹削減法案》&&後,美國平均每天消耗4萬桶廢棄食用油;歐洲平均每天消耗13萬桶,是收集量的8倍。
為填補缺口,歐美國家從油脂類飲食或烹飪用油較多的發展中國家進口越來越多的廢棄食用油。根據數據諮詢機構標普全球的一份報告,2023年四季度,馬來西亞出口至新加坡、歐盟和美國的餐廢油脂激增。當年11月,馬來西亞對歐盟的餐廢油脂出貨量環比增長43%,至58465噸。
此外,美國還與一些南美國家在先進生物燃料領域開展合作。例如,今年6月,巴西政府宣布已獲准向美國出口餐廢油脂原料,美國預計將獲得更多來自這個生物柴油出口大國的豐富資源。
供應鏈競爭激烈
受政策推動,歐洲和美國大幅增強其先進生物燃料生産能力,全球餐廢油脂原料需求隨之急劇上升。行業人士指出,全球範圍內餐廢油脂資源相對有限,且新興市場正日益加強本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生物燃料産業發展,這場資源爭奪戰預計將趨於激烈。
從全球看,由於較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歐美餐廢油脂市場相對成熟,佔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財富商業洞察公司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餐廢油脂市場規模達70.9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以29.9億美元佔據42.17%的份額。歐洲則已形成相對完善的餐廢油脂回收體系,尤其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餐廢油脂的收集和再利用已形成標準化流程。
從供應端看,在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餐廢油脂逐漸被視為重要的資源,一些國家正大力推進餐廢油脂回收和生物燃料生産,採取更多本地化生産措施,鼓勵本地餐廢油脂的回收和利用。
應指出的是,由於餐飲業發達且人口眾多,餐廢油脂資源豐富,中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物柴油生産國和出口國,出口主要流向歐盟地區。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生物柴油年産量超過200萬噸,其中約90%用於出口。歐洲生物柴油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向歐盟出口生物柴油約180萬噸,佔中國總出口量的90%;歐盟80%以上的生物燃料原料依賴進口,中國佔比達60%。
不過,中國生物柴油的出口流向地區正發生變化。今年8月16日,歐盟初裁決定對原産於中國的生物柴油徵收12.8%至36.4%的臨時反傾銷稅。標普全球的報告指出,這對中國餐廢油脂出口歐盟帶來一定阻力,並可能進一步推動美國對中國市場的進口。
除了向發達國家出口餐廢油脂資源,新興市場國家也不斷推出激勵政策以刺激本國生物柴油、可持續航空燃料等産業發展。以航空領域可持續航空燃料為例,今年9月18日,中國民航部門啟動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試點,標誌着向綠色低碳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介紹,民航業約99%的碳排放來自航空飛行中的航油消耗。在傳統技術和管理手段減排潛力有限的情況下,可持續航空燃料具有兼容既有設施設備、全生命周期降碳效果顯著等優勢。目前,中國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基礎正不斷夯實,但要實現産業化發展、規模化應用,還需要通過推進各項試點工作,努力構建一條符合國情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路徑。
政策加碼與技術創新利好發展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壓力,目前各國持續加碼綠色減碳政策,先進生物燃料轉化技術不斷迭代,多重積極因素持續利好相關行業。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報告預計,若要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生物燃料産量需年均增長11%。預計到2030年底,廚余廢油、食品廢物和作物秸稈等在生物燃料原材料中的佔比最高,將達40%。
當前,先進生物燃料轉化效率較低,資本投入高昂,有待於技術創新在未來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能生化轉化研究室主任王忠銘&&,生物柴油生産技術不斷革新,如麻風樹油、微藻生物柴油等新型原料的應用,以及酶分子改造、固體鹼催化等技術的突破,都為生物柴油行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清潔能源科技觀察》報告認為,相較於當前使用的傳統生物燃料,先進生物燃料在初期資本投入高,成本上缺乏競爭力。但隨着技術研發的不斷進步,生産先進生物燃料的成本有望降低25%~40%。此外,若能大規模部署生産並與現有工廠進行協同,成本還可進一步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