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家紡:一根絲線“織”出的新質生産力
編者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中國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為新時期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翻開了時代新篇章。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本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發展新質生産力,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增添新的強大動能。
連月來《環球》雜誌記者兵分多路,深入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探尋它們如何進行“新”的培育、在新領域新賽道進行新探索,並策劃推出《中國有“新” 行穩“質”遠——藏在企業裏的生産力變革力量》主題系列報道,從中國企業的變革中尋找故事和答案。
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海鑫
編輯/樂艷娜
一根絲線可以變換出多少故事,在水星家紡的技術中心,有無數種可能。
可以是分解甲醛、凈化空氣的硅藻凈享科技纖維,是專用於寶寶的抗過敏“神器”低致敏抗菌聚酯纖維,是抗菌、防潮的吸濕發熱纖維……在水星家紡技術中心的一面墻上,挂滿了各類專利證書。
“目前,公司處於有效期的專利共計174項。”上海水星家用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負責人劉峰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
“水星家紡一直十分注重研發投入,2024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到3932萬元,同比增長12.4%。特別是在新材料開發與應用、産品功能提升等方面加大了研發力度,與長三角國家創新中心合作成立了Nice-水星家紡聯合創新中心,參與制定發布了《睡枕工效學技術要求與測評規範》團體標準。此外,我們與東華大學、蘇州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成立了‘水星-東華家紡技術中心’‘水星-東華標準檢測中心’和‘水星-東華研發實驗室’等。”劉峰説。
這些藏在絲線裏的新質生産力,一端連着科研院所,一端連着生産第一線,改寫着傳統紡織行業留給人們的時代記憶。
從4個靠枕到23億
2006年,家紡企業還普遍熱衷於通過加盟等方式瘋狂拓展線下渠道,當時大學還未畢業的李來斌(現水星集團董事長)就在阿里巴巴上註冊了一個賬號,並嘗試把公司的資料和靠墊等産品信息挂在了上面。
很快,有人在旺旺上發來詢盤信息。李來斌跟這位顧客交流了4天,完成了他在線上的第一筆交易——4個靠枕。
“那個時間段水星的實體店業務發展非常快,每年保持20%~30%的增速,以至於所有人都專注於實體店,而忽略了實體店以外的東西。”李來斌敏銳察覺到消費模式的改變正在到來,“僅靠傳統的線下門店銷售來贏得市場,將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從4個靠枕開始,水星家紡成為了行業內第一批觸網的拓荒者。
20年後,“水星家紡”在各大主流電商&&已長期佔據銷售排名中的頭部。水星家紡年報顯示,2023年,水星家紡電商渠道業務收入23.8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56.72%。
從4個靠枕到23億元,發力電商帶給水星家紡的不止是銷售的放量,還有對産品設計與研發、傳統生産模式、供應鏈、庫存管理以及銷售的全流程重塑。23億背後,一場傳統行業的新質生産力變革正在上演。
藏在工廠裏的生産力變革
枕芯填充物被平整的攤開,過泵,自動填充進枕套,縫合,摔打均勻,包裝,發貨,一氣呵成。水星家紡枕頭生産車間內,一條自動化生産線轟隆作響,車間內只有零星幾個工人,進行必要的檢查步驟。“這&全自動枕芯機日産達4500隻,只需要9個工人。生産效率提高了67%。”生産中心負責人孫權向《環球》記者介紹。
車間的另一端,還有幾&小型的半自動化設備,枕芯過泵之後,需要工人手工填充、摔打、縫合。“這是我們用了十幾年的老設備,現在主要完成一些個性化小批量的生産需求,比如一些特殊填充物,或者對枕頭花邊有特別要求的産品。”孫權説。
“線上銷售的零散性和個性化需求促使生産端從大規模標準化生産,向小批量、多品種、快速反應的柔性生産轉變。這種轉變要求生産線具備快速調整的能力,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劉峰介紹,“通過引入自動化技術,以及自動裁床、吊挂線等設備,提高了生産線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一間廠房的兩端,生産設備和工人數量形成鮮明對比,家紡行業的生産變革脈絡被清晰記錄在這裡,也成了傳統行業生産力變革的絕佳觀察窗口之一。
如果説2000年水星家紡將總部遷到上海,開啟了家紡行業的品牌化之路,那麼發生在這個枕頭生産車間的變化,則成為了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代表。
變化也發生在水星家紡的研發中心裏,“從B2B到B2C的模式轉變,讓我們更直接地接觸消費者,數據指標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們哪一款産品受消費者喜歡,哪一款不被喜歡。這可以給産品設計研發帶來更多參考。”劉峰介紹説,從前家紡産品的設計和生産可能有一定的標準化,但現在人們對家紡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多地考慮時尚和健康。
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水星家紡着手改造了企業的研發系統。劉峰介紹,“我們通過先進的研發管理軟體PLM和國內廠商3D建模技術嘗試,讓設計師可以快速迭代設計,實現更複雜和精細的圖案和結構設計,同時減少樣品製作的成本和時間。基於此,每年水星家紡會推出數千款家紡産品。”
這麼多産品要“快”速周轉起來,還得益於各鏈條的協同改革。劉峰説,在公司內部,通過生産基地及倉儲物流信息化建設,形成倉儲物流管理系統+自動傳輸+自動分揀+大數據&&的架構,實現各系統的數據共享。“比如,數據&&可以將消費者洞察數據(VOC客戶之聲)提供給商品部門、研發部門、供應鏈部門等,幫助改進産品和研發市場需要的新品。再如,線上訂單數據近乎實時鏈結庫存管理系統,自動分揀快速響應銷售需求,同時又能根據庫存情況調整生産計劃,提高庫存周轉率”。
協同創新
業務在線化、運營數據化、決策智能化,是劉峰總結的水星家紡數字化變革的方法論與線路圖。水星家紡不僅自己這樣做,還向外賦能,拉動上下游供應鏈一同開啟變革之路。“公司建立了面向供應商的供應鏈協同雲&&,向上下游延展。主要包含兩方面:一是通過SCM供應鏈協同雲&&等和供應商進行在線業務協作,覆蓋供應商從准入到考評到淘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訂單協同等;二是通過自動化倉儲物流中心建設,以及WMS、OMS等系統的建設,進行全渠道訂單統籌,驅動整個供應鏈協同。”
當然,這場生産力變革力大潮裏不僅有水星家紡,還有眾多的合作夥伴。比如,全鏈路渠道的數字化改造,水星家紡涉及的産業鏈與銷售鏈更為廣泛和複雜,其資金交易規模也更加龐大,相應地對支付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水星家紡引入易寶支付的定制化線上線下交易一體化解決方案。一方面,易寶支付為水星家紡立體銷售網絡的高效運行、小程序的順暢體驗、直播間穩定便捷的下單支付操作提供穩定的交易服務系統。通過YeeCare體系為水星家紡提供集“産品+服務+風控+技術”為一體的全方位、全時段、高效能的保障,易寶支付保障了水星家紡的支付交易安全與穩定。與此同時,易寶組建了由超過50名技術、風控和運營專家組成的應急保障團隊,7*24小時全天候在線,及時應對客戶的各種突發狀況。
另一方面,易寶支付還為水星家紡提供全渠道收款、分賬、對賬、數據分析等服務,打通支付渠道與企業的財務系統,免去了傳統模式下冗長複雜的對賬操作,使得企業能夠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貫通,資金在易寶支付賬戶體系內高效運轉,有效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資金壓力。此外,易寶支付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行業優勢與水星家紡一道共同探索解決行業痛點,引領行業創新。
不變的匠心
隆冬時節,是什麼讓一個南方人踏上了東北的冰天雪地,答案是鵝絨。“北緯45度,是中國境內鵝絨生長的最高維度。”為了織就一條蓬鬆柔軟且保暖的羽絨被,李來斌曾遠赴東北踏雪尋絨。
在東北邊境水溫趨近於零攝氏度的不凍河畔,李來斌找到了“水星X”系列所使用的鵝絨,名為“白絨吹雪”。“這種環境中生長的大白鵝,才能提供優質的鵝絨。”李來斌説,“我們使用Mer-up技術,用七八層樓高的吹絨機,將絨子從下往上吹,飛到最高處的絨子會被留下,這才是最輕最保暖的。”
近年來,李來斌和他的研發團隊走遍了東北三省、廣西、貴州等多地,還走出國門去到歐洲、大洋洲等。在李來斌看來,想要做出一條好被芯的終極答案,並不來自於實驗室,而是蘊藏在青山綠水中。
三十餘年來,市場在變、生産在變、科技在變,水星家紡的園區內的一切也都在快速變化中,只有“做一條好被芯”的初心未變,這種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讓水星家紡推出的多款産品屢獲國際大獎,也讓這場發端於工廠的生産力變革走進了千萬消費者的生活。
千年之前,一根絲線從古老的東方,飛過隔壁荒漠,抵達地中海沿岸的古羅馬帝國,成就了東西方文明互鑒的歷史佳話;千年之後,一根絲線將傳統紡織行業與新材料新科技鏈結在一起,編織出新質生産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