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孫》:潮汕與暹羅的跨文化奇遇

2024-10-14 16:04:49 來源:

 

6月16日,人們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泰國電影展位諮詢溝通

/《環球》雜誌記者高博陳倩慈(發自曼谷)

編輯/馬琼

 

  泰國國家電影協會103日宣布,《姥姥的外孫》將代表泰國角逐第97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項。

  8月底,泰國電影《姥姥的外孫》在中國內地上映。作為泰國截至目前的年度票房冠軍,該片在國內上映後收穫了高口碑,豆瓣評分達9.0分,成為目前評分最高的泰國電影之一。

  近日,《環球》雜誌記者就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影片中的華人印記、中泰電影交流及泰國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的軟實力等話題,採訪了該電影的導演、製作公司以及熟悉中泰影視的業內人士等。

 

“泰”催淚,細節源於真實生活

  “電影討論的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家庭關係,我想這也是電影備受歡迎,引發觀眾共鳴的最主要原因。”《姥姥的外孫》的導演巴·汶尼迪巴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該片刻畫了家人之間微妙的情感關係,講述了出身泰國華人家庭的無業青年阿安,無意中得知姥姥身患絕症後,扮演“全職孝孫”照顧姥姥以獲取百萬遺産的故事。

  電影中關於親情倫理的話題討論多次登上中國社交媒體熱搜,不少中國觀眾觀影后感嘆電影“泰”催淚。有觀眾坦言,電影太過真實,通過電影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姥姥。還有觀眾&&,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普通事,但卻觸動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也觸及社會中無法回避的一些問題,比如“養兒防老”和“重男輕女”這樣的傳統觀念。

  巴·汶尼迪巴&&,這是他首次涉足家庭題材的電影。他和編劇花了兩年時間精心打磨劇本,而故事的靈感也是基於編劇個人的親身經歷——他年輕時曾照顧生病的姥姥,這段經歷一直刻在他的心裏,電影中的很多細節也都來源於周圍人的生活。

  “我們將家庭中共有的東西融入到電影中,想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生活和經歷的影子。”巴説,他們希望將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故事和感受講述出來,將文化元素融入情節,將人們的心聯結在一起,這樣的電影才能夠跨越時間和國界。

  從事中泰影視文化交流多年的藝鼎國際有限公司(簡稱“藝鼎傳媒”)董事長張棟&&,這是一部真誠的電影,姥姥和外孫之間的情感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影片通過細膩的敘述方式,將家庭關係的溫情與複雜挖掘出來,讓觀眾看到自己與家人之間的影子,這也是影片在很多國家上映後票房超預期的原因。不僅在泰國、中國,影片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上映後也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向全球觀眾展示了情感共鳴在電影傳播中的重要性。

 

“泰”親切,融入潮汕元素和華人印記

  《姥姥的外孫》電影中融入了大量中式元素和華人文化印記:姥姥是潮州人,不時穿插有潮州方言;屋內的擺設,如碗櫥、神龕、金童玉女門貼等,都透露出濃厚的潮汕特色;影片中還出現了清明掃墓的情節和在潮州地區廣為流傳的民謠等。這種文化上的親和力,無疑增強了中國觀眾對影片的認同感和親切感。

  影片中反復出現的石榴樹,不僅象徵阿安出生時姥姥栽下的希望,也是貫穿影片的情感線索。石榴樹在潮汕人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石榴在潮汕文化中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影片最令人動容的元素之一就是潮州童謠的出現。“唪啊唪,唪金公,金公做老爹……”《唪金公》是在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童謠,姥姥彌留之際,外孫阿安哼起童謠,讓人不禁潸然淚下。童謠不僅是情感的共鳴,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泰國是海外潮汕人定居最多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祖籍為潮汕地區的泰國華人有1000萬左右。當年不少潮州人迫於生計,背井離鄉,坐船過番來到暹羅(泰國舊稱)。

  在泰國首都曼谷,走進位於耀華力路的唐人街,人們一定會被當地濃濃的潮汕風情所震撼——街上的很多招牌保留着20世紀初潮汕地區的風貌,其中很多招牌上有“潮州”“汕頭”字樣,無一不在透露着它與潮汕的緊密關係。

  導演巴·汶尼迪巴也是出生在泰國的華人後代,其父輩從中國汕頭遷徙至泰國,小時候的巴經常聽姥姥講述坐船從中國來到泰國的往事。“我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其實還沒有去過中國,但我感覺自己好像已經去過了,因為在我的家庭裏,有關中國的情結很深,而且中國文化已經在泰國落地生根。”巴説。

  在巴看來,將姥姥那輩人保留下來的文化元素拍成電影並在中國上映,這種感覺很特殊,中國觀眾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同時也能感受到泰國和中國長久以來密切的文化交流,彰顯兩國深厚且悠久的&&。

 

“堅信中泰電影合作前景廣闊”

  一直以來,泰國的廣告因其新穎獨特的創意,在全球收穫了廣泛讚譽。近年來,泰國的電影和電視劇也開始受到業界關注。

  《姥姥的外孫》由泰國影視公司GDH559製作,該公司還曾推出備受好評的電影《天才槍手》,影片在中國上映後取得超過2億元的票房成績。

  GDH559公司營銷和國際業務總監頌蓬·旺孔迪&&,中國電影對包括他在內的影視從業者影響很大,很多泰國人是看著中國的影視劇長大的,同時中國還是一個巨大的電影市場,“我們很高興這部電影能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它獨特的吸引力,也希望借此機會,讓中國觀眾了解泰國電影,打開更大的文化市場。”

  近年來,中泰在影視等人文領域的交流越來越多。曼谷中國電影節已經舉辦了17屆,成為中泰兩國人文交流的靚麗品牌。同時泰國也是一個受歡迎的電影拍攝取景地,《泰囧》《唐人街探案》等中國影片均在泰國選景,曼谷、清邁、芭提雅等泰國熱門城市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電影的鏡頭中。

  為促進泰國經濟發展,提升泰國在國際舞&上的地位,泰國政府積極拓展文化軟實力,並成立了國家軟實力戰略委員會,涵蓋文化、旅游、電影、體育等多個領域。

  頌蓬&&,《姥姥的外孫》的成功不僅歸功於製作團隊的辛勤付出,也是泰國文化成功輸出的證明。電影取景地曼谷吞武裏區的達叻噗市場,如今已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目的地,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探訪,也提供了深入了解泰國文化和風土人情的機會。

  泰國國家軟實力戰略委員會電影和電視劇分會主席差林差立·育空&&,電影承載着文化交流的作用,隨着《姥姥的外孫》走紅,泰國的電影和電視劇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這説明泰國的文化産業正在蓬勃發展中,也是泰國軟實力不斷增強的一個標誌。

  “電影在文化領域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們非常重視同中國在電影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相信未來的合作前景會非常廣闊。”差林差立説。

  在藝鼎傳媒董事長張棟看來,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姥姥的外孫》完成度極高,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為中國電影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

  “影視從業者都知道‘內容為王’,對於一部影視作品來説,要想獲得成功首先就必須精心打磨劇本,《姥姥的外孫》在劇本打磨階段就花費了大量功夫。然後就是將細節做到位,靠真誠打動人心,找到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平衡。若能如此,低成本的電影也能走紅,收穫高口碑。”張棟説。

手機版